“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可能已经不足够用来形容直播行业的激烈厮杀以及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即使你没有锥子脸,也完全可能仅仅靠在吃饭的时候打开手机,就成为月入10万的小网红。
在斗鱼已经成为月用户活跃数超两亿的平台时,在一线直播平台纷纷轻松拿下上亿美元的风投时,在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行业大鳄争抢着布局直播行业时,真相却是报表上的惨淡数字以及刷粉刷榜的负面新闻。直播的十字路口,盈利是否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已然红海的直播行业,还有哪些创新空间?
猜想一:直播版本的微信企业号没有人会否认,在微信公众号已经难出爆款的当下,企业号却始终没有取得有意义的突破。作为展示产品,对接顾客的一种曾经被看好的平台,一直没能够带来设想中的收益。企业号也被诟病为大微商,信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如果选择直播+企业的模式呢?
直播的实时性和不可修饰性决定了其在展示产品,发布新品等功能上面,能够更直接地对接消费者。这一点绝不是在推送上放几个视频能够取代的。如今人们选择阅读一篇文章的可能性,远比在一个空余时间打开直播平台要低。企业若能够选择一种亲民的、娱乐化的方式在直播平台上做软广或者直播,对于建立品牌形象也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显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嗅到了直播给商业带来的可能性。一家云南的翡翠公司就直播了一块玉石打磨的过程,一时引起非常多的关注。
猜想二:亚文化发声不可否认, 目前直播平台的参与人群集中在16-25岁的青年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标签和喜好,比如让父辈们不解的二次元,萌,日漫。现在,这个标签系统有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滑板、涂鸦、极客、健身、旅行……其实,每一个标签都是一种充满商业潜能的直播内容定位。网络直播的跨地域性,让相同志趣的人的聚集,能够快速形成一种“狂欢”的氛围。
今年,在众多视频直播平台中,以Blued、Zank、香蕉直播、咸蛋家、LesPark等为代表的一些直播平台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画风”。这些既没有美女蛇精脸,也没有热血的游戏玩家,他们的定位是LGBT直播。LGBT人群的天然壁垒带来的是超过一般直播平台的用户粘性。直播内容以兴趣爱好、表演类和情感类为主。比如,Zank筛选出了一些有才艺的主播,通过不同主题的直播(如脱口秀、塔罗牌等)打造王牌栏目。还有一种产品模式,就是加入社交元素。
同志群体在生活中往往选择将个人取向变成秘密。特殊的崇尚多元价值取向的直播平台能够打消他们的顾虑,在一个聚集了巨大量级的空间,找到他们的朋友、伴侣,释放真实的自己。这一点是以往不能想象的。
而像健身、旅行这样的兴趣爱好,让直播有了推广到更多人群的可能性。而且这些内容定位都是具有强关联性和扩散效应的,能够带来相关的产品的商业利益。直播平台完全可以连接健身app,分享健身心得、示范动作、形成个人健康数据,往下游延伸就是直接变现了,如购买产品,预约健身教练,打赏健身达人。
直播平台让亚文化群体成为这种偶像的机会被放大。其中的关键就是,大众会在一次次观看中形成一种感觉:“我做了你想做的事情,但我和你*的区别就是克服了某种心理阻碍。”
猜想三:单打独斗还是背靠大树直播平台要盈利,无非开源和节流。我们先来看节流。受制于技术因素,带宽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的。当然,随着用户数量的扩大,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流量成本。另一个开支就在抢人上面了。目前直播平台厮杀的情况下,网红和热门主播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其实,大可不必盯着几株独木紧紧不放,争抢之下的价格一定是溢出的,不具备真实价值参考的。
papi酱或者张召忠的平台选择,都不是争抢之后的结果,毕竟平台并不具有主动选择权。“高手在民间”已经在知乎的蓬勃发展上得到了印证,素人也许能够提供并不亚于明星、大IP们的优质内容与关注度。有一种主播的来源,是高校学生。艺术院校也好,普通高校也罢,大学生群体都越来越喜欢在直播平台尝试做主播,而且内容非常的丰富。平台为他们聚集了粉丝之后,只需要低签约成本就能满足他们这一业余兴趣爱好,平台也更容易掌握主动权。
而开源呢,其实在打赏之外,还大有文章可作。比如许多综艺节目、影视资源都选择把直播平台作为一种“分销渠道”,直播平台往往要付出高额的版权费。但是,如果形成内容的反向输出呢?直播的内容沉淀下来,其实就是一个个段视频资源。如果在直播平台上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视频平台、传统媒体也许都愿意以高价购买这些原生内容。新闻直播也是相同的道理。
散落在世界上一个个角落的平台用户,就是素材*的记者。未来,随着直播平台的成熟化以及视频行业格局的渐渐稳定化,或许真的会实现直播平台对社交平台、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的反哺。
直播已然来到十字路口,但用连接的思维思考整个生态,盈利的风口还远远没有被占领。
21219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5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3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