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粉们大概很纠结。
今天下午,优酷通过官博发出通知:原定将于8月6日举办的“《任意依恋》粉丝见面会,“因不可抗力原因将延期,给各位网友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
不仅见金宇彬、裴秀智的计划泡汤,EXO上海演唱会被传取消,电影《谎言西西里》传出主演李准基没拿到签证无法来华宣传的消息,甚至被腾讯*买下播出权的爆款韩剧《W两个世界》也有可能面临审查不过的危险,让急等着舔屏李钟硕的观众感觉身体被掏空。
以上一系列和韩星有关的连锁反应,均出自8月以来一条令人耸动的传言:国家广电总局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封杀韩国明星在中国国内的演艺活动,包括综艺节目,影视剧等娱乐作品,禁止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广告等表演形式出现在电视上,但是已经审核过的不在范围内,这项决议将会在8月生效。
“这件事很明显是由“萨德”反导弹系统引发的,”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娱乐资本论,“中国在商务上做了反倾销的举措,等于已经有了经济制裁,而在文化方面广电这次的举措应该是一段时间的窗口指导。长期来看,我觉得这件事可能是阶段性的吧。”
而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少峰则认为此事影响深远:“如果韩国决定部署萨德的话,可能对中韩会是两败俱伤,对韩国的影响更严重些。韩国文化产业出口的比例占到70%左右,而这其中出口中国的估计有将近一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对韩国的文化贸易由于政策优惠逆差是比较大的,这本来是着眼于中韩友好关系的一种让步,但现在如果对方不友好,那我们也没必要维持这样的格局。”
更纠结的其实是中国企业,据娱乐资本论调查发现,这三天的传言,让CJ、SM、JYP、YG这四大公司总市值下降了3615亿韩元(21.5亿人民币)。同时娱乐资本论也通过整理发现,华谊、华策、阿里、腾讯等国内娱乐巨头早在这些韩国娱乐集团步下棋局,这些动则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会受多大影响,则成为他们头顶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倚重文化产业出口的韩国来说,这是否会成为继当年97亚洲危机之后,这种重度外向型经济国家的下一个“经济危机”?
韩方:大跌的是韩国企业,中国企业却躺枪
先来看看韩国这边。中国“限韩令”还未见到明文规定,韩国方面已经风声鹤唳。据娱乐资本论调查从传言开始的近三天的韩国股市,JYP跌了5.4%,市值缩水97亿,SM跌了4.8%,市值缩水314亿,CJ E&M跌了8.99%,市值缩水2444亿,YG跌了11.98%,市值缩水760亿……
加起来,一共3615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则是21.5亿左右。
韩国经济患了中国依赖症么?
可以肯定的是,文化产业是近年来韩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既是韩国的头号贸易伙伴,也是韩国娱乐产业的重要“金主”。曾有媒体声称,韩国下一个目标是到2017年文化出口值要突破200亿美元。对于传统工业已经走过高速增长期、文化产业占到GDP15%的韩国而言,庞大的中国市场尤其文化娱乐市场,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据韩国媒体报道,从2010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向韩国游戏、网络和演艺经纪等企业投入了约3万亿韩元(约1700亿人民币)的资金,SM、YG、CJ娱乐和JYP等韩国娱乐业巨头,要么背后有中国企业注资,要么与其绑定了深度合作关系。
不难发现,中韩文化娱乐产业的分分合合一直在受政策左右。2014年7月,《中韩电影合作协议》规定中韩合拍片在中国可享受和国产片一样的待遇,不受引进配额限制,并且享受高达43%的纯票房分成。同时,中韩政府共同设立了规模达2000亿韩元的国际合作基金,一图推动中韩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这一政策是促进中韩由业务合作转向资本合作的一个重要助推器,此后的两年里,无论中韩娱乐项目的合作还是资本层面的联姻都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比如2015年华谊联手韩国Showbox,计划三年内拍超过6部中韩合拍片,今年上影节上CJ娱乐更是一口气公布了与万达、阿里影业等合作的12部中韩合拍电影项目;在暑期档大片扎堆的情况下,《谎言西西里》、《赏金猎人》、《惊天大逆转》以及《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等多部电影中,都出现韩星的身影。
而在文化输出中国的过程中,韩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韩国电视机制作一般为边拍边播,而为了符合广电总局要求境外剧必须先审后播的规定,今年有多部韩剧比如《太阳的后裔》、《任意依恋》、《任师堂》等改为先拍后播,与中国目前的制作方式趋同。
不仅是影视作品,在电视台层面中韩也有不少合作,比如韩国MBC电视台与东方明珠新媒体签署了高达121亿韩元的影视内容使用许可协议,根据协议,iMBC将向中方提供电视剧《愤怒的妈妈》和2016-2018年在MBC播出的迷你剧和周末剧。而MBC和安徽卫视、湖南卫视也一直有深度的合作关系。SBS则依靠《奔跑吧兄弟》和浙江卫视产生了模式授权+制作合作的关系,还清了之前欠下的300亿韩元的债务。
目前虽并未出台明文规定,但根据韩国媒体的爆料,“限韩令”的后果已在持续发酵:
1.艺人刘仁娜最近在中国结束了28集电视剧的拍摄,正在等待下月播出。该电视剧由韩国国内制作团队参与,计划在中国收视率*的湖南卫视播出。但是,刘仁娜最近突然接到了湖南卫视的通知,“因内部方针,我们决定将韩国演员出现的部分全部剪辑掉”。
2.《秘密花园》的申宇哲导演原计划下月开始拍摄12集的电视剧。他已与中国*的视频网络播放平台“优酷”及韩国国内的S制作公司签定了共同制作的合约,选角工作也已结束。但是,几天前他突然接到优酷方面的通知,称制作日程被无限延期。优酷负责人表示,“这种氛围下就算制作出来也很难播出,所以决定延期”。
3.中国的北京电视台(BTV)与韩国SBS决定今后六年内推进交流项目,就2018年平昌奥运会等相关项目展开合作。虽然得到了中国宣传部的内部许可,但中国方面从7日中旬开始态度突然变得消极。
中方:明星价格飙升,综艺质量下降?
回过头来再来看中国。这些年韩国娱乐人才的合作与引进,对于中国市场无疑也是利好。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爱奇艺单靠《太阳的后裔》一部剧就新增付费会员500万,同时也带来了 1.9亿的进账收入。
而如今在“限韩令”的威慑下,尽管传言中"调控"政策针对的是未过审的影视综艺节目,但已经高价买入韩剧的视频网站、为中韩合拍剧定好档期的电视台以及谋划靠韩星大赚一笔的品牌商们无疑损失惨重,新晋国民老公宋仲基年初在中国的疯狂吸金之旅,也许会随着《任意依恋》见面会延期、《漂亮的她》撤换韩国演员等一系列举措而成为绝唱。
那么对于收购或参投韩国娱乐集团的中国企业又会怎样呢?一位财经分析师向娱乐资本论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中国企业只是一些合作项目受损,影响有限。投的韩国企业是挂在长期股权投资下面,挂着就挂着吧,毕竟大陆企业的市场还在,换内容而已。但是对韩国企业而言,大陆的出路全没了。”
“上市公司这边应该没啥业绩影响,本来这些公司跟韩国的业务体量都很小,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尤其影视制作公司来说是利空。”
在娱乐资本论此前的文章中,曾经讨论过近年来国产影视作品喜爱启用韩国青春偶像演员的原因,相比于国内炙手可热的鲜肉明星,韩国明星在具备可观的粉丝吸量之外,片酬也要合理得多(点击蓝字复习)。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除去政治因素,“限韩令”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方对于国内演艺经纪的保护主义:“国内文化传媒市场还没有很好地市场化,艺人片酬高得惊人。而对国外艺人的限制反过来推高国内艺人价格,也进一步增加了影视公司的成本。”
而对于娱乐产业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拿综艺来说,目前的限令是很多综艺演出人员不能有韩方,是否未来会卡位到连制作人员也不能有韩方?对中国公司来讲,他们希望借助的是韩国在娱乐领域的先进经验,而这一块儿的缺失,会导致节目质量也受到影响。
而尽管“韩流”在中国有大批拥趸,但面对此次限令网友一边倒支持广电的态度,更是让这些与韩国艺人深度绑定的中国公司有苦难言。不过毕竟“限韩”并非彻底封杀,也许目前保持低调,静待政策松动再做下一步打算是上上之策。
虽然看不到“老公”们了,但这种调控真的完全不讲道理吗?
众所周知,韩国之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其当年在上世纪末遭遇金融危机有关。
在当年,韩国的股市暴跌了70%,韩国33家大型银行中,破产了15家。之后,韩国确定“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将韩剧、电影等视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为此专门设立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统筹影视综艺产品的制作输出,并出台扶持政策为其铺路,比如设立“电影辅助金”、对电视剧出口免税、建立出口奖励制度等。以《大长今》为例,该剧不仅红遍东亚,还凭借政府补贴免费播放打入中东市场。
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曾参与文化产业振兴院工作的专家告诉娱乐资本论,“当年我们带着韩剧跑中国和东南亚,完全是免费发行给电视台的,等到这些国家的人民喜欢韩剧了,我们第二年再收费。”而韩国电影出口额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也增长了近50倍。
2002年7月,文化观光部决定为下属的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国际广播交流财团等5个部门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加强文化产业信息交流,对原来分散组织的活动、项目进行协调、统筹管理。(小娱感慨一句,广播、电影、游戏等,这不就是中国人最喜欢说的IP联动嘛)
而这种统一管理,也让文化和其他行业的联动效应更为强大,此前曾有数据统计,韩流文化产品出口每增加100美元,IT产品出口就增加395美元,服装类增加35美元,加工食品类增加31美元。这也直接说明,韩剧“远征”不仅直接获得版权收益,还能输出文化、提升产品形象,带动更多产业发展。
对本国文化输出非常开明的韩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入却非常保守。
据悉,当年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电影,实行“屏幕配额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至少上映146天的本土电影。政府还以大幅减税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电影。有专家指出,目前韩国电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导演群体人数众多,更新换代很快,加上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很多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遍地而起。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韩剧的文化输出以及本国的文化保护,都是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产物。
同时,并不是只有中国在限制韩流。
据悉,因日韩的竹岛领土争端问题,K-POP艺人被日本的民放电视台和红白“放逐”。2013年6月,KARA的一名成员客串出演了富士台的剧集《伽利略》,“仅出现了数秒,就收到了观众的多宗投诉和批判,反韩潮依旧高温不下”。
像东方神起、SHINee、super junior、2PM和INFINITE等这些已经在日本正式出道、有不小知名度的韩团还算好,2012年以后出道的团体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曝光的场合、机会都非常有限,他们登场的节目,仅限于CS频道、local局(地方台)。
当然,最近几年,BIGBANG、EXO在日本又重回了火爆的情况。
说起对韩国艺人的调控,有业内人士就向小娱表示:“这是属于外劳的范畴,你觉得中国的程序员可以随意被美国IT公司雇佣吗?不能啊,是不是也要有很复杂的工作签证流程?是不是别国也会对我们的外来务工人员做出限制?”
鉴于中国在这方面既无专门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类似于移民局的机构,因此这一块仍存在争议。
不过考虑到国际惯常的政治变化,像这种领国的抵制活动,素来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兴许因为中国的崛起,日韩两国搞不好能走到一起联合反制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