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33岁,4年,估值350亿美元,做成它的,为什么是滴滴和程维?

与之相应的,则是滴滴创始人程维,如马云之于电商,百度之于搜索,腾讯之于社交的,在出行市场的教父级寡头地位的确立。不同的是,33岁的他,只用4年就走完前辈们10多年才走完的路。

  伴随滴滴与优步的合并,长期硝烟弥漫的中国出行市场想必是从此再无大战了。

  消息称,合并后的滴滴估值达到350亿美元,超过京东,超过网易,一举进一步坐实其成为中国互联网继阿里、腾讯百度之后第四极的可能性。甚至它就是事实,而且将越来越事实。

  与之相应的,则是滴滴创始人程维,如马云之于电商,百度之于搜索,腾讯之于社交的,在出行市场的教父级寡头地位的确立。不同的是,33岁的他,只用4年就走完前辈们10多年才走完的路。

  我们不是一度感叹三座大山之后再无巨头吗?为什么滴滴这个巨头能如此快速地崛起?更为什么,这个巨头又会是滴滴,会是他程维?

  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其实并不是。

  正确的时间,有正确度的区别,正确但属性不同的事更决定你将来的可能性和吨位。好比此刻,决定写一篇滴滴的东西,可能是正确的时间,也是一件正确的事,但它能掀起多大个浪?充其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滴水呀,而已!

  滴滴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新巨头,首先得益于把握了正确的时间。我以为,这个时间的正确包括但不限于:*,赶上并把握了智能手机与私家车快速井喷的黄金时代;第二,赶上并把握了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商机垂涎欲滴的黄金时代;第三,赶上并把握了全球投资人手里有钱并且敢于烧钱的黄金时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如果没有智能手机与私家车的快速井喷,滴滴商业模式的根基将根本不复存在,至少够不上巨头的级别;如果没有投资人偏爱移动互联网,手里有大把的钱而且纷纷烧钱,滴滴可能早就补贴至死。

  正确的事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这个道理都懂,但在具体执行上,创业者往往会因为对自己的过于自信、菲薄而跑过了头,抑或走过路过最终错过。

  华商韬略今年3月曾刊发引起强烈反响的文章——《帝国败局:一代首富,因何退隐江湖?》,分析指出曾经的中国首富陈天桥,10多年前猛推“盒子战略”,大搞IP布局,创建“内容整合+智能硬件”,几乎是今天所谓软硬结合生态模式之祖师爷,但却最终功败垂成,是因为他的战略太超前,以至于周边产业和环境都跟不上,进而脚下没有路的“在错误的时间”做了实际上正确的事,最终也让事情在当时变得错误。

  一周多以前,我们也写了同样广为流传的台积电张忠谋的故事——《他55岁还在打工,如今每年赚下一个半华为两个腾讯》,文章中提到他谈企业家如何规划未来,曾强调:“在科技界,你不能不为将来想,但也不能为太远的未来打算。如果为太远的将来着想,往往是徒劳无功,白花很多钱、很多精力。”他的结论是:“所谓前瞻性,台积电顶多做到未来五年。”

  这都是对什么是正确时间的讨论。

  观察滴滴的崛起,其把握智能手机的布局无疑是刚好踩到了点上。2012年,智能手机还没普及,但滴滴已投身其中并在千难万苦中练就一身本事。它的本事刚刚练好,甚至还没有练好时,智能手机便迅速席卷全球市场。而同理,如果没有这之前几年以及之后私家车的快速普及,滴滴的移动互联网也是有了手机没有司机,最终只能小打小闹,翻不起如今几乎颠覆掉城市出行的大革命。

  陈天桥是一个太自信跑得太超前、犯了时间错误的人。而很多因为三座大山存在,即便有颠覆性想法也只是想想的创业者,则可能因为犯了菲薄的错误,而错过了不少类似滴滴这样的在细分或全新领域后来被证明是可以做大的时机。

  所以回到前面那句话,如何把握正确的时间去做一件事。这说起来简单,事实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背后,包括你对产业前景、现状,以及对手及自我优劣的一系列深思熟虑。当然,也不一定完全是深思熟虑,不少起来的,很大程度也是方向清楚了,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搞起来,然后再好起来的胜利。

  时间正确会让你的事情更有赢面,但赢多大、赢多爽则要取决于你做的是什么事。做了够大,而且赢起来会很爽的事,则是滴滴成为巨头的又一个前提。

  要成为巨头,你做的事情一定要有足够吨位的市场需求,天花板要极其地高。什么市场需求够大?在消费逐渐主导经济的环境下,*的市场就是直接面向每个人的基础需求或者叫刚性需求的市场,比如吃穿住行、爱恨情欲、生老病死,这都是足够大的市场,各位翻一翻世界500强这些年新上的榜单对比一下就知道,企业市场与个人市场的悬殊正越拉越大,而在互联网领域,这个特征就更加明显了。滴滴面向的市场够不够大,这个不用多讲。

  吃穿住行,爱恨情欲,生老病死市场足够大,但处处都有人,你一个新人,如何才能赢得它,而且赢得爽?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三点:

  *,你用一种新的方式满足了已然存在但却可以更好的巨大市场需求,并且还可以因为好刺激新的需求冒出来。好比面包不知抢了多少馒头的生意,而且也让很多不吃馒头的人爱上它;好比这篇文章你原本应该是在纸上看到的,而且也被很多原本可能不看书看报的人看到。

  第二,你这种新的方式不管是基于什么搞出来,它一定要能解决已有方式的痛点并让消费者更爽。大事上,原来那种方式让消费者有多痛,你就能让消费者有多爽,消费者能有多爽,你就能赢多爽。滴滴出来之前,你我找个车有多痛,它出来以后,你我有多爽,这个想必也不用多讲。

  第三、即使你能赢,赢得爽,但要想赢得大,还得有个两大前提。一、你干的这个事儿虽然面向那么多的个体,但它并不那么复杂,所有个体对你的需求说到底也就那么点事儿,你一旦做到*,可以快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标准的*,进而也把全国乃至全球的对手都打翻掉。没有这个可以快速标准化的前提,市场的大海再大,你也只能是大海的几条船,最多是几个航母编队而已;二、如果你这个事儿能够快速标准化,你要有条件和容量做到,水来多大你就能吞多大,如果整个大海都涌向你,你要整个大海都能装得下。第三个最关键,你干的这个事情即使人人都可以干,但一旦你规模占了先,规模会成为你阻挡别人的门槛。

  滴滴很幸运,这三个它都占了。出行的市场够大,而且也就那么点事儿,一旦它搞出一个好,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一夜之间便同步了。这也不光是滴滴的幸运,也是互联网能给所有人带来的幸运。

  不同的是,有些互联网事业因为其行业和事情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将三个都占了。比如我们这些苦逼的自媒体人,看起来是装备了互联网的核武器,想象力大的两个同行相遇吹起来,好像是马云马化腾聊天,但回头往往,沧海茫茫:

  就像我早年刚刚把内容网络时,曾经非常幼稚地鼓足勇气跟一个企业家朋友展望,一篇好东西出来,理论上全球都可以看得到,这个爆发力是很大的。他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到,然后呢?眼神中,满是“Too young too naïve”的同情。

  至今,互联网依然是年轻人创业的热门*,相信不少人都怀抱着要成为下一个马云的梦想。但你面向的需求有多大,需求是否有痛点,痛点你是否能够解决掉?以及如果你的需求是被需要的,是否能够快速标准化,一旦标准化快起来,你的规模是否能成为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护城河?这些东西都需要好好掂量才行。

  我以为,如果满足不了这些,放弃成为马云的梦想,脚踏实地从小干起,哪怕是教人种花,帮人钓鱼,如果能搞成*,前途也会有的。

  正确地做了正确的事  

  这看上去又是一句废话,但其实还是不是。

  最简单的道理,不少人,甚至不少聪明人,其实比滴滴更早用互联网来争夺出行市场,但为什么最后牛逼的是滴滴和程维?其他的则有点那个。

  滴滴和程维如何正确了?就我的观察,以下几点应该是关键:

  一是把事情看得很明白,或者说看得更明白。

  程维和滴滴一开始就在按照大公司,严格地说,是按照大互联网公司的大平台方向在打仗。这也是他们最终能做大的重要原因。

  滴滴的投资人朱啸虎曾回忆,当时他看了一圈搞打车软件的,结论是,看的这些家伙普遍互联网思维不对,属于情况不清,想法很大的角儿。

  其中的例子包括,有团队因为智能手机不够普及就给司机送平板电脑,还有团队要用户先注册、并且充值进去才可以上路。但程维他们完全是不同的打法,别人送平板电脑教育司机怎么用复杂的界面和功能,滴滴则是挖空心思改善界面和功能设计,不断降低使用门槛,让文盲都可以用得上手他们的软件;别人还没开始就想先挣消费者一笔钱,滴滴不但免费而且还自己贴钱培育市场。

  应该说,程维及其团队能有这样的视野和思维,多少得益于他们之前在大公司的历练和积累。所以,没有在大公司练过吃了非常多亏的我,有句肺腑之言给梦想创业的年轻人:如果不是天才级的大神,你毕业后,还是先到大公司练练为好。

  二是情况搞清了,决心也特别大。

  程维和滴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死磕精神是出了名的。

  滴滴刚上线,为了改造程序,七天七夜没有人回家,老婆在预产期也不管了接着干的故事;计划两个月装1000台车亮1000盏灯,结果只有16盏灯亮着的故事;没钱也要花钱请人绕着三环打车刺激出租车装软件,结果请来打车的人车都打吐了还没装几个软件但程维还要接续干的故事;干到2016年还能重要的事情只要聊15分钟就可以做决定的故事;以及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及更多故事都被媒体都讲烂了,你我可能也就当个故事看看而已,但假若换成你我,能做到吗?我想是个问题。

  三是一旦路子对了就飞快跑,不要命地跑,贪得无厌地一直跑。

  这方面的事迹,滴滴也是多了去了。

  程维自己也说,到今天,滴滴还是保持着狼性的精神,甚至他还讲,自己就是“野生的狼”——生在狼窝裡面,而且是野生的。

  滴滴有多快,为了快速做大可以多么不要命?30天融资30亿美金,创下全球未上市公司最快*融资新记录,一个星期补贴掉1个亿,这都是例证。

  换成你我,抛除其他不说,或许30天连个融资PPT都搞不出来,你怎么这帮狼子野心的家伙竞争。前面说过,滴滴这个事儿看上去人人都可干,但一旦规模占了先,规模就会成为它阻挡别人的门槛。这种快,甚至不要命的快,对滴滴而言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不快,将不是它合并快的;如果不快,也不是它合并优步。

  四是程维及其团队特别能学习,而且胸怀特别大。

  滴滴的成功,除了程维及其团队,以及事情和时间的正确,很重要一点,是与狼共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如果不是特别能学习,特别有胸怀,相信柳青不会被程维打动,带病上前线与其并肩作战;如果不是特别能学习,有胸怀,而是像众多创业者那样,把所谓的三座大山当敌人而不是可以依靠的资源来利用,相信滴滴也不会站到腾讯、站到苹果、现在还站到优步,站在三座大山的肩膀上,成为众星拱月的新巨人。

  一个创业团队,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消化得下事业成长几千倍背后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还能在如狼似虎,险象环生,波诡云谲的博弈中hold住,如果不是学得、忍得、舍得,恐怕是不可能的。

  某种程度上说,是程维甘愿自己做小,才为滴滴做大夯实了底盘。

  我们民族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是,看上去非常宣扬集体主义,实际上更喜欢而且善于打个人的算盘。包括创业这个事情,一提创业就是要当老板,还要当大股东,*控制人,这个似乎也是一种已然普遍的心理。

  应该说,在当今这个国家与国家经济体都要联合起来打群架才更能赢的时代,这种观念是有点落后了。现在的创业,打的都是群架,看起来是公司与公司战斗,实际上都是一群既得利益与一群既得利益的战斗,甚至阿里、腾讯、百度都能既心怀鬼胎,又求同存异地为了利益*化而搞到一起。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谈向滴滴和程维学习,但却对这一点学不会,其他的学会了估计也是白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网约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