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哈租族?顾名思义,即以租为乐,不求拥有但求为我享用的一个新兴群体,是现代都市白领阶层新的消费和理财形式。哈租族信奉“买不如租”的租用主义,他们花着手里有限的钱,享受着无限的租用乐趣:穿着租来的名牌、开着租来的跑车、睡着租来的床铺……租用生活彻底地从原有的租房、租车向更为广阔的方向扩展。
而在“租什么”这广阔的方向中,今天要谈的便是这租衣服的事情。都说“共享经济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早前各类租车、租房平台风生水起,好不热闹,而与租房、租车的热闹形成反差的是,“租衣”一直被排斥在外,黯然神伤。
而今天之所以要将服装租赁单独拎出来说说,原因有三。
其一,前段时间,多啦衣梦、衣二三等服装租赁平台相继融资的信息在行业内引发了热议,这块以前被定之为小众的市场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整个服装租赁市场目前发展情况、机遇挑战如何,值得一说。
其二,除了多啦衣梦、衣二三,目前服装租赁市场也涌现了不少玩家,都在抢夺这波刚兴起的红利机会,服装租赁市场怎么玩,还有多少机会,值得深思与探讨。
其三,投资市场如何看待这块新涌现的市场,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爆发,值得“先知”。
缘何突然开始盛行租衣之风?
和大多数共享经济产业一样,租衣平台最早也起源于国外。典型的有美国的日常包月类租衣网站Le Tote,已完成1500万美元B轮融资,租出衣物的总价值超过1500万美元;此外还有宴会礼服类租衣网站 RenttheRunway都已完成了6000万美元D轮融资……
看似,服装租赁的模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那么,到了国内,其会如何发展呢?其实国内以前有过一家提供奢侈品的租赁平台,叫“美可网”,主要面向年轻的白领女性出席正式场合所用,但在2013年就宣布关闭。昔日不被看好的市场,缘何这个时候租衣之风突然又开始盛行了呢?
1.伴随快时尚的兴起,女性更换衣服的频次越来越快, 以往用户购买衣服的渠道受限,现如今除了大型的购物平台,还新出现了网红、电商等平台。显然,用户更换衣服的频次很难跟上,而租赁服装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衣柜里缺一件衣服”和“买不起太多衣服”二者之间的难题。
2.共享经济的盛行,让“租”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得到市场及用户的认可,故而服装租赁平台在推广过程中会大大降低对用户及市场的教育成本,这让服装市场具备了从共享经济中分一瓢羮的机会。而未来的市场,年轻的消费群体拥有绝大多数的话语权,从租车到租衣服,租赁的方式逐渐变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从消费心理上来看,还是能迎合一定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租衣市场还是拥有大部分忠实粉丝。
3.在国内,服装租赁通常出现在特殊场景下,如宴会、婚礼礼服。现在,创业者将目光转移到日常通勤装,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还颇为新鲜。从礼服、演出服租赁到日常服装的租赁,都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租衣市场渐显成熟。
4.随着衣二三、多啦衣梦等服装租赁平台相继传出融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块市场。目前服装租赁市场也涌现了不少玩家,都在抢夺这波刚兴起的红利机会,参与者多了,整个市场也在被慢慢打开,新的模式也在逐渐被创新。
租衣市场总是不温不火为哪般?
不过,在为这个市场逐渐被打开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相较于国外租衣平台的热闹,国内的租衣平台显然要落寞不少。现阶段看来,国内的服装租赁平台还属于起步阶段,不论是模式、用户还是定位,都还在不断尝试。
在发展的过程中,租衣平台也并未像租车、租房等平台一样,快速占领市场,引起行业的爆发。整体来看,目前租衣市场大大小小也有不少,但却并未出现行业巨头,整个租衣市场也总是不温不火,这是为何?又该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1.心理层面难突破。订阅式服装租赁最容易被人质疑的一点莫过于,会有多少女性不会介意穿别人穿过的二手衣服?穿二手衣服的共享观念还需要一个市场的教育过程。
2.卫生问题。国内的租衣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得归咎于衣服乃贴身之物,卫生问题始终是大多数用户使用前一道很难跨过的门槛。而目前一些服装租赁平台也未曾给出一份令用户信服及满意的衣服清洗、消毒程序,一些包月不限次数的衣服流转率高,卫生问题令人堪忧。
3.租赁服装的行为很难成为一种主旋律的生活方式。用户即使尝试了租衣平台也会产生买衣服冲动,毕竟大多数用户对于日常服装还是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另外,衣服是有季节性周期的,尽可能让衣服在用户之间流动而不是躺在仓库里睡大觉,而货源的充足性与动租率是调动用户能长期租赁的关键所在。
4.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服装租赁市场也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服装租赁市场看似好盈利,但确实在盈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损耗,潮流更新过快、服装磨损、规模化洗涤设备、快递等服务的高昂成本,对中小型的创业企业来说,是个头疼的难题。对很多缺乏背景和资本支持的创业公司来说,或许还没开始盈利就要面临倒闭的可能。
各类服装租赁平台兴起,到底谁能飞起来?
那么,谈了那么多,目前国内的租衣平台究竟有哪些?用户及定位是怎样的?其发展情况如何?接下来,按照模式的不同对目前市场上的服装租赁平台划分为两类:即包月模式租衣平台、垂直领域场景类租衣平台。
1.包月模式租衣平台
模式上来讲,显而易见这类平台采用包月租衣模式,即用户每月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在会员期内享受无限次换穿衣物的服务。
目前大多数包月模式的租衣平台的做法是:用户在享受服务期间不限次数更换服装,递还后可以再选,每次递还件数不限,归还几件就可以再选几件,只要每个客户手持不超过 3 件就可,此外,也提供按次 /年等方式。同时,这些平台还会通过用户推荐、专业买手或原创设计师等卖点吸引用户。
2.垂直领域场景类租衣平台
除了包月订阅式模式,按照不同的场景需求提供相应的服装便成为了服装租赁市场的另一种玩法。这类服装租赁平台更加看重各类穿衣场景,如宴会、婚礼、派对、年会等不同场景的特殊需求。
不过,据了解,这类消费场景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还是相对较低频,所以这类平台的做法大多是在礼服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高频的日服,以高频打低频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用户。
从上线时间来看,国内的服装租赁平台大多上线于2015年上半年,时间较为集中。直到2015年下半年,不少创业者赶在换季女生衣柜“大换血”的档口,纷纷试水,服装租赁平台的数量才开始渐长。
从项目创始人来看,创业者选择这个领域也并非心血来潮,大部分的创始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行业相关从业经历。就如多啦衣梦创始人梁亮创立这个项目前曾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20余年,衣二三创始人刘梦媛有着资深的一线媒体长期从业经验,作为中国时装周的评委对服饰和时尚也有着深刻了解。
从融资情况来看,大部分租衣平台都相继获得种子轮及天使轮的投资,而像衣二三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多啦衣梦完成4800万A轮融资的信息还是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热议。一方面,以往服装租赁通常出现在特殊场景下,如宴会、婚礼礼服。现在,创业者将目光转移到日常通勤装,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还颇为新鲜。另一方面,从以上数据我们也不难看出,目前在服装租赁市场也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家独揽的情况在短时间内似乎也很难出现。
从模式来看,不论是包月模式,还是场景类租衣平台,孰好孰坏,现阶段还不能妄下断论。对于主打全品类的日服租赁平台而言,大而全的服装款式确实能吸引到大批用户,相较于场景类租衣平台,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穿、价格波动小,并且白领的收入水平难以频繁购买,具备了租赁的动机。而场景类的服装租赁平台看似没有全品类的租赁平台覆盖范围广,但更能精准的获取到垂直细分的人群,更何况不少场景类租衣平台,在低频次的礼服基础上附加高频次的常服,也是不错的营销点子。
投资人说:服装租赁市场还需要很多的试错
显然,国内服装租赁平台有其特殊性,需要面临的考验还很多。几位投资人试图站在资本及市场的角度分析目前服装租赁市场的机会及困境。
合一创投扬子龙:我更看好细分的服装租赁方向
服装租赁平台缓解了女性高频次的“更新”服装需求,是共享经济的又一细分领域。除了尺码之外女性服装是极度非标品,再加上某个时段的流行主旋律各异、季节性的产品差异等,一件女装的生命周期很短。而且仓储、物流、买手、回收、清洗等多个环节需要精细化运营,从C端用户来看各个细分人群对衣服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何精准的抓取C端用户的需求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就现阶段而言,杨子龙更看好细分领域的服装租赁方向,全品类方向难度会很大。
合力投资陈乾:服装租赁市场发展难点在于如何运营
合力投资陈乾之前对女性消费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观察,作为投资人,他也对未来的市场做过一些分析和判断。在他看来,租赁的方式对于年轻人而言,接受程度并不如想象中难,服装租赁或许能成为一种易于接受的消费方式,至少短期内这块蓝海市场还是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
但这块市场难点在于如何运营,不论是供应链还是选品能力,都是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对创业者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及能力考验。
真格基金刘元:创始人的能力及积累至关重要
衣服是闲置率非常高的资产,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涌现的公司希冀扭转用户消费习惯,让人们从买衣服变成租衣服甚至未来共享衣服,并成功融资,并不是让人惊奇的消息,这也是真格基金看中这块市场的原因之一。
另外,对于服装租赁市场而言,很考验个人的能力,创始人在供应链整合、运营策略等方面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据刘元介绍,当时他在投资衣二三时,见过了七八家类似的公司,一家一家约谈下来,之所以会选择衣二三,原因在于创始人刘梦媛有着资深的一线媒体长期从业经验,作为中国时装周的评委对服饰和时尚也有着深刻了解。
刘元说:“ 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不敢妄言这个模式一定靠谱,哪个公司一定能成功,但如果这个领域真的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何乐不为。”
纵观整个服装租赁市场,大大小小相似的公司不再少数,但商业模式大多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而这个市场,用户其实还较为小众,用户群体还没有被真正挖掘出来,僧多粥少,困难可想而知,这个市场需要很多试错。
21227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107.77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