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在VC行业从业经验4年,面试过20多家基金,访谈过大几十家基金,研究过70多家VC和企业投资部的投资历史及人员结构,大概总结了一下大部分投资机构整个的投资流程和决策依据。
从感性体验来说,任何投资判断都会受到决策者本人成长经历、背景、偏好、和体验的影响。如果对一个产品没有使用体验,或者生活环境与目标用户的生活环境脱节,就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说你要投社交就要做社交达人;要投资游戏就要做骨灰级玩家;投互联网金融,基本上国内排名前二十的这些互联网金融网站都要挨个注册,每个都要投钱进去试一试;研究智能硬件,也得买各种各样几十款智能硬件产品实际去使用、体验。这样你才能真正站在一个最终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跟做产品经理很像。
另一个判断依据主要是理性判断。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大体上说,我提炼出来大概有四个重要指标:团队、市场、产品、财务。这四个指标分别有不同的权重,而且它的权重值会随着一个创业项目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变化。这个评估体系不一定是*的框架或规则,但根据我所了解的大部分基金的做法以及从业经验来说,所有基金判断的流程都可以放进这个框架里来。
首先最核心的是要判断团队
这个CEO、创业者是否聪明,是否有智慧,是否具有领导力,能管理大规模、高增速的创业团队。是否对行业有经验,还有资源。创始团队搭配是否互补,分工是否明确,这些人是否经过了时间的充分磨合,利益的分配机制即股权结构是否合理。
像互联网金融领域积木盒子的CEO董骏,他的工作经历背景并不是很突出,但他们这个团队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合伙人制度。现在积木盒子应该有8到9名合伙人,每个合伙人负责一个领域,这些人在每个领域工作能力都非常强,都很资深,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其实CEO本身可以不知道很多东西,但他通过团队合伙人会被极大的提升。有利网的CEO刘雁南就是*聪明的一个人,更牛逼的地方在于他创业的时候能把他以前在TPG的老板挖过来做COO。还有人人车CEO李健,非常聪明,在整个市场很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去突破。
还有一些反面例子,比如说去年有一个做汽车服务的产品,也拿到了*基金的投资,但它现在发展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CEO拿到投资后只给他最早的联合创始人一点点期权。他的合伙人都很失望,最后都陆续离开了。这种公司的发展前景肯定不会太好的。另外,我印象蛮深的还有前几年碰到过的国内做移动互联网手机工具产品的公司,CEO是一个人,他没有一个很好的合伙人能跟他互补,造成CEO一人独大,非常强势。这种创业团队的问题在创业初期体现不出来,但是很容易在发展到中期时进入瓶颈。我们总会说给创业者评级,S级的创业者基本上都曾经有过创业经历,创业的公司被高价并购了,但是这个公司没能上市,他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做出一家上市公司。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有小米雷军,途家网罗军。
其次,还有A类创业者,指像BAT这些一线创业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他们经历过几轮内部创业或有过创业经验,比如人人车李健就属于这种背景,之前在百度做了七年高级产品总监,负责过百度内部好多条产品线,后来在58同城做产品副总裁。这种创始人有很强的行业经验,也有很好的商业判断,还有管理能力、执行力,还有很多以前的手下愿意跟着他一起来创业。
第二个权重:市场
主要是宏观层面,是否到达爆发点,存量、增量是否够大,互联网渗透率、市场集中度、市场化率是否会快速提升。
这里面又分了很多细节指标。
1、存量市场规模:大池子才能养大鱼,比如中国的住宅商品房2013年销售额是8.1万亿,小微企业2012年的贷款规模19.1万亿,汽车行业2014年销售额有3.3万亿,卖了2349万辆车。只有正确定位在一个巨大的市场,才能成长为一个行业的巨头。
2、互联网的渗透率:
比如在线旅游,2013年的渗透率7.7%,互联网彩票2013年的渗透率13.6%,这代表了巨大的存量市场革新机会,包括移动互联网就会有能够变革的机会。3、竞争的集中度:竞争水平反映的是一个行业的成熟度,如搜索引擎市场集中度CR3=百度+360+新搜狗>98%,B2C电商CR5=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当当+易迅>77.9%,都是高度饱和的行业。而互联网金融、新车二手车电商集中度低,余额宝2015年6000亿,中国居民存款50万亿,中国汽车销售行业4S店CR10=10%,未来潜力都巨大。但也需注意竞争集中度一方面与产业链上下游的集中度互有影响,也与行业特征有关,toC消费型业务集中度高,to B关系型业务集中度低,互联网行业集中度高,传统行业集中度低。
4、复合增长率:增量革新的难度远小于存量革新,当一个市场仍处于CAGR>20%(如出境游和留学)、甚至CAGR>1000%(如互联网金融)的增长时,意味着创业者有源源不断的机会挑战、甚至颠覆市场中的老玩家。
5、潜在市场规模:静态即当前目标市场规模,动态即在未来若干时间之后目标市场所能达到的规模。如中国二手车市场2013年静态规模约为1525亿,未来5-10年动态规模将可达2万亿。
6、政策环境:一线VC和聪明的创业者都是政策厌恶型,不将团队的青春、股东的付出押注在某个所谓的政策、政府关系上。如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就受政策波动影响比较大。
创业、投资*的目标行业,是既有巨大的存量市场,又有更大的潜在增量市场,并处于快速爆发时间窗口期。如201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诞生了小米、微信、陌陌,2012年底-2013年初的手游市场诞生了乐动*、乐逗、艾格拉斯等,2013年中的互联网金融诞生了积木盒子、有利网等,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O2O大潮中诞生出滴滴打车、快的打车,都是在增量市场的巨大变革中大势所趋、乘风而上。
第三个权重:财务指标
主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重点关注月支出成本、月收入、净利润、盈亏平衡点,未来能否建立稳固的商业模式,估值合理性等。
总体来说,在创业不同的阶段或者投资不同的阶段,各个机构有不同的投资偏好,这四个指标的权重不一样。
天使投资阶段,团队70%,市场、产品各有浮动,财务0。A轮阶段,团队50%,市场、产品大概各20%,财务10%以下。成长期,团队权重持续下降,财务权重上升。比如说IPO的项目很重要的关注点是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
再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从一个VC的观点来看,中国有哪些创业和投资的机会。我个人把这个机会从宏观上分为三种:技术变革,市场演进,政策红利。
1、技术变革: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data center到cloud computing,诞生了工具、社交、搜索、游戏、在线广告、VR、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属于技术驱动型机会,这点上全球市场共通,以硅谷为主导。
2、市场演进:核心逻辑是随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GDP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效率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和消费行为发生变迁,对于商品质量、服务体验产生出更高的需求而衍生出的机会。如跨境电商,O2O,连锁服务业,出境旅游,影视文化消费,汽车后市场等。具体行业变迁也会衍生出创业机会,如2014年互联网金融重在资金端,2015年下沉自营资产端,2016年关注不良资产处置。
3、政策红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大部分民营经济都经历了从政策上“严厉禁止”到“灰色寻租”再到“合规洗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逐步释放出投资机会,无数企业家游走于政策刀刃之上。即使是技术驱动极强的智能手机行业,2011年在中国全面爆发的原因除了CPI暴涨对新兴产业的刺激,另一个隐性原因还在于对工信部、泰尔实验室关于行货手机预装wifi禁止入网政策的突破。就TMT领域来说,从已放开的在线支付、在线影视、汽车代驾、打车、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彩票,到尚待开放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等,都属于政策驱动型机会,都离不开对于政策的理解判断。
放在时间轴来看,中国仅近三年就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手机游戏为代表的移动内容产业、互联网金融、O2O、汽车后市场等一波又一波的机会,在GDP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仍蕴含有巨大的潜能,存在众多产业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