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阿姨又放炮了," 如果雷军没有自己的专利就输定了 " 这种标题党的文章在年末又频频见诸各大媒体。
自从与小米雷军开赌之后,董明珠阿姨就频频出现在各个媒体。格力做手机,董明珠阿姨把自己的头像放到手机的开机画面,时不时给媒体爆出惊人之语。董阿姨真是不遗余力。
一个企业高层的智商会低于广大网友吗?显然概率不大,那么董明珠阿姨频频亮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借势的好广告
董明珠阿姨利用自己做格力的宣传并不是头一次,早在 10 多年前,董明珠阿姨的自传就拍过一个电视剧叫《行棋无悔》,她还自己唱的主题歌 ……。
而在 CCTV 与雷军打赌其实有节目策划的因素。当年虽然董明珠已经在格力掌舵好几年,但是论知名度还是雷军更火,小米手机当时正值高峰,董明珠与雷军打赌可谓双赢,双方都借此提高了关注度。
而也就在那个时候,格力的因为多种因素,其广告营销的投入有所缩减。一方面是总体经济形势不算很好,格力的增长势头慢了下来,另外一方面是格力集团的资金分流到了房地产,格力电器需要压缩一点广告开支。
而过去几年,格力一直与成龙合作,每年的花费在千万级别。在广告营销费用压缩的情况下,成龙大哥的高价码有些不堪重负。而借助 CCTV 的造势,董明珠的知名度已经上来,这个时候转而让董明珠亲自代言是一手好棋。
因为雷军本身非常会借助互联网营销,而董明珠因为与雷军打赌的关系,董明珠放出话来,报道雷军的互联网媒体也不会放过。不考虑转化率的问题,至少在露脸的概率上,董明珠代言不会比成龙差。
而代言就是需要曝光的,媒体传播需要标题党,于是董明珠阿姨的惊人之语就开始频频曝光媒体。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牢牢记住的董明珠阿姨和他的格力电器,记住了掌握核心科技。
这个和罗永浩的路数其实有点近似,吸引了眼球就有了知名度与广告效应,这些东西是可以变现的。
二、捆绑个人与公司
通过一系列宣传,我们被植入一种印象,格力等于董明珠阿姨,董明珠阿姨等于格力。而事实上,这个等式是不存在的。
看一下股权结构,我们就会发现格力电器实际上并非董明珠控股的公司,而是一家国有股份占比很高的企业,而董明珠个人的股份很少,只有 0.73%。
格力电器的首任总经理是 47 岁的朱江洪。而当时刚辞别幼子只身南下的董明珠只有 37 岁,只是一个业务员。1995 年,这家默默无闻的小厂一跃而成全国产*的空调巨头。1996 年,格力电器在在深交所上市。2001 年 4 月,董明珠升任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转任董事长。
格力空调在 2003 年营业收入就突破 100 亿,但是大股东却想把当时的格力卖给美国开利,持股比例很低的朱江洪和董明珠一度无力抗衡,而关键时刻证监会的股份分置改革救了命,最终这个收购取消。
后来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尽管有同盟,但是其控制的股份依然不足以完全控制格力的决策,所以她需要高调。当媒体把董明珠与格力一体化之后,无论是与大股东的博弈,还是与未来可能出现的 " 野蛮人 " 战斗,她都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必要时可以学习王石召唤白衣骑士。
当年乔布斯曾经被赶出苹果公司,但是他作为苹果的符号在几年之后又通过收购重返苹果,并且创造了 iPhone 的奇迹。
董明珠持续高调,就是需要让外界把她与格力牢牢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个人股份很少的情况下掌握对公司的控制权。
三、眼球效应重要,产品与业绩更重要
中国互联网媒体崛起已经很多年了,各种营销手法都被发掘了出来。网民和自媒体的病毒式传播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是一些草根的逆袭绝技。我们熟悉的芙蓉姐姐、凤姐都是以此获利。
而最近几年,对这种病毒式传播的利用在商业上已经越来越普及。雷军、罗永浩都是高手,董明珠阿姨也好好利用了一把。
不过我们要看到,眼球就是眼球,要把眼球转化为目的还需要一个过程。雷军营销搞得好,首先是小米一代推出的时候市面上确实没有人能与之竞争。而罗永浩尽管很能抓眼球,锤子手机不行就是不行。
对董明珠阿姨来说,亮相可以打免费广告,可以帮助其掌握内部控制权,但是真正目的要达到还是要产品与业绩说话,格力产品优秀,销量持续增长,眼球就是助力。如果格力产品出问题,业绩下来。大股东真要换人也是大势所趋,白衣骑士会不会来很难说,辅助手段终究只是辅助。
从技术上看,格力空调只是产业链完成垂直整合,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但与掌握世界*的核心科技还有点距离。格力试水的手机更是距离主流水平相去甚远。董明珠阿姨还是应该在产品和研发上多下点功夫。
在普通家电到智能家居的转化过程中,机会还有很多,董明珠和雷军的赌局还很难说。
21219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5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