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美联社报道称,在中国的工厂中,机器人正在崛起。
数十年以来,无数座落在中国沿海省份的工厂聘用大批来自中国农村的年轻工人从事玩具、服装以及电子产品的制造工作,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如今,由于年轻、顺从农民工的数量正在减少,导致薪水上涨,再加上新的政府方针立志于摆脱低端制造的形象,很多工厂正在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替代原来的劳动力。
为了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目前正在对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而生产自动化属于这一转型的组成部分。不过,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而中国自身的增长也出现放缓,这无疑使得成千上万的制造商承受更大的压力。
市场研究机构IHS Technology自动化专家简•张(Jan Zhang,音译)表示,随着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滑,中国制造商需要面对如今的现实:只有从当下劳动力主导的产业模式向更加自动化生产的方向成功转型,他们才能在未来数年内存活下去。
深圳的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千万家正在开始转型的企业之一。这家位于中国南方工业化新兴城市的工厂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手臂和工人们一起组装计算机鼠标和键盘。
雷柏科技副总经理邓邱伟表示,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我们现在所在做的是一场革命”。
雷柏科技在五年前开始其自动化生产进程。雷柏科技安装了80台由瑞典ABB公司生产的机器人,用来组装鼠标、键盘以及其他电脑零组件。这些机器人每年可以帮助公司节省160万美元,而用工人数也从2010年高峰时的3000多人降低到现在不到1000人。
这一升级转型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于产业机器人的发展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机器人革命”,也表明其对自动化在提高生产效率上的重要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政府出台了补贴以及税费减免等多项刺激措施鼓励产业实现自动化,并对本国的机器人产业进行布局。
中国的部分省份已经建立其自主的“"Man for Machine”项目,目标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用机器人取代工人。
据新华社报道,作为中国南方制造业中心的广东省今年3月表示,将投资9430亿元人民币(约合1480亿美元)鼓励大型制造商购买机器人。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表示计划在2020年实现80%生产自动化。
中国薪资水平的不断上涨也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革命。过去几十年,中国依赖看似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的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以及更多中国大学生的涌现,这一平衡公式被打破,造成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每年*工资水平出现两位数的上涨,而且劳资纠纷不断增加。
雷柏科技副总经理邓邱伟表示,每年工资上涨15%至20%是该公司决定使用机器人的重要原因。
邓邱伟说:“一线工人的离职率真的很高。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重复性劳动。因此,这两个因素使得中国的制造行业承受巨大的压力。”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是实施自动化的开路先锋。不过,由于机器人变得更小巧、更便宜以及更容易操作,其他行业也在快速使用这种产业技术。据高盛的数据称,中国的产业机器人平均只要1.3年就可以收回投资,而在2008年的时候收回投资的平均时长还是11.8年。
TCL等电子设备制造商正在使用机器人生产更高价值的商品。TCL在深圳的一家工厂使用978台机器生产平板电视面板。在TCL位于合肥的一家工厂里,其冰箱产品的生产线也引进了日本安川机器人手臂。
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冰箱和大型洗衣机的内部零组件很重,因此“如果你使用自动化机器人去生产,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中国已经在2014年连续第二次荣膺全球*产业机器人市场的头衔。去年,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5.6万台,而全球总销量为22.4万台。
然而,产业机器人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对1万名企业工人,中国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约为30台,而韩国为437台,美国是152台,全球平均水平为62台。中国希望这一数字到2020年增加至100台。
大量增加机器人也引发打压就业的担忧。不过,尚没有迹象表明引进机器人会影响就业。
雷柏科技副总经理邓邱伟表示,该公司没有裁员的计划,目前就连离职员工的缺口都还没有补满。
邓邱伟说:“并不是用机器人取代工人那么简单,我们需要做得更多。我们正在制造一个机器人平台,这样一来人类和机器能一起工作,使得生产更具有弹性。”
机器人生产对质量的提升也将有助于中国摆脱廉价低成本生产者的帽子,并与全球的制造大国一同竞争。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的德里克•路易(Derick Louie)表示,自动化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生产太空、医疗以及光学设备方面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为这些领域对产品的精准度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路易还表示,由于劳动力成本和环境税的上升,玩具以及其他低利润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商可能将搬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