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顺丰嘿客10亿元烧出3个大坑:用物流方式做O2O、只懂KPI不懂用户、人才短板

顺丰嘿客“快递收发站+社区便利店+线下体验店”三位一体的定位呈现四不像,一年下来共烧掉30多亿。顺丰掌门人王卫也深刻反思,“2014年是顺丰成立20多年以来创新变革最多的一年,虽然创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差不多有一半是不成功的。”

顺丰嘿客10亿元烧出来3个大坑

  最近,跟一个顺丰前高管聊了聊顺丰嘿客的内幕,这个O2O大案例的确是一个大教训。

  嘿客是顺丰创始人王卫的一个大实验,有人算了一笔账,起码投资10个亿。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嘿客交了10亿学费,换来了四个教训》刷爆朋友圈,也在顺丰内部产生很大的压力,但就像老板王卫的风格一样,顺丰这次仍然没有回应。

  顺丰内部是如何看待顺丰嘿客之败?

  1、现在谈失败为时尚早,过去的店还叫嘿客,新开的改名顺丰家,据说是一个香港大风水师的建议,顺丰内部是不承认失败的,但的确是战略不清晰。

  2、顺丰嘿店大概有1.6万员工,3000多个店面,投资估计在30亿左右。

  3、*的坑是用物流的方式做O2O。

  顺丰以巨大的勇气拥抱互联网,也经历了互联网转型大坑,这些更值得传统企业借鉴。

  从内部角度来看,什么是顺丰嘿店的血泪经验?

  嘿客发展三部曲:快递、电商、便利店

  2014年5月18日,顺丰嘿客正式在全国开业;2015年,嘿客更名为顺丰家,整合顺丰优选、顺丰快递、便民服务等。事实上,嘿客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布局快递、探索电商和社区便利店。

  首先是布局快递。嘿客一般选址在高档小区附近,考虑到去居民楼、写字楼上门收发件成本过高,所以采取用户到门店寄件、门店取件返2元的模式,*程度节省人工成本,而收发快递属于低频业务,用户每月平均使用2到3次,进店率低导致门店冷清,同时高档小区用户不会因省2元而到店取件,他们更希望获得上门收发件服务。

  第二是探索电商。2011年O2O概念尚未流行开来,2012年O2O线上线下结合被广泛接受,顺丰认为必须转型升级,于是上线顺丰优选探索电商模式,考虑到电商属于重模式,不能大面积覆盖。

  第三是社区便利店。从2014年开始,顺丰在3000家嘿客门店推行O2O,嘿客隶属于商业事业部,员工1.6万人,并引进大量零售业高管,店内摆放各种商品,采取现场销售取货的模式,即用户在移动端下单后可享受上门配送服务。社区便利店定位使嘿客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门店展品销售收入过少,即使加上主营快递业务收入,也不足以支撑门店的正常运营。

  事实上,展品销售与快递业务相冲突,最终嘿客“快递收发站+社区便利店+线下体验店”三位一体的定位呈现四不像,一年下来共烧掉30多亿。顺丰掌门人王卫也深刻反思,“2014年是顺丰成立20多年以来创新变革最多的一年,虽然创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差不多有一半是不成功的。”

  但是,顺丰高管是不承认嘿客失败的。有人问嘿客一个高管:嘿客最失败之处是什么?他直言嘿客没有失败,如果嘿客没有失败为何要修改战略?

  但嘿客的确处在一个巨大的尴尬中。

  今年5月,顺丰把所有与用户相关的业务整合起来,隶属于商业事业部的嘿客、其他事业部的海淘网和顺丰优选合并为商业事业群,并主打生鲜冷链的全新战略。嘿客改名为顺丰家,冷链运输是顺丰的既有优势,规定每家顺丰家生鲜产品占比达到40%。顺丰前高管爆料,3000家嘿客门店改名凸显顺丰未形成统一的方向。

  大坑1:用传统物流的方式做O2O

  顺丰成立23年,员工大概有40多万。在传统的物流领域,顺丰*是产品杀手。

  但是,在嘿客这个O2O产品上。顺丰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内部管理、汇报机制、岗位设置、KPI考核仍沿用过去模式。

  顺丰前高管爆料称,以管理为例,商业事业部负责人管理1万人,是王卫认可的老顺丰人,管理模式仍是从上至下,管理风格极其严格和细致,员工每天收到各种内部邮件,除了杜绝不良行为、流程规范化,而且积极落实责任制。比如,要求快递员必须在一小时内上门收件,否则追究责任,表现出色则获得高提成。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顺丰成立一家名为“顺丰科技”的独立互联网公司,重点向嘿客提供技术支持。令人无奈的是,嘿客项目推进需要跨公司跨部门沟通,有想法的同事想改进产品体验,需要经历复杂的流程,导致项目实施效率极低,与互联网公司高效的工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等产品迭代上线后市场早已变天。

  过去顺丰的成功经验正成为现在转型的阻碍,比如,顺丰强调论资排辈,从整体顺丰体系来看,5年以下资历无法调动任何资源,大力发展嘿客必须刷脸,否则寸步难行。

  大坑2:只懂KPI,不懂用户

  顺丰前高管认为,顺丰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大多数不懂O2O玩法,导致无法聚焦核心业务,战略变来变去。为了完成KPI,比如展品销售目标,嘿客不得不与主营快递业务挂钩,比如考核某城市本月商品销售情况,嘿客通常会找顺丰速运城市负责人商讨捆绑销售商品,区域快递员被迫帮助嘿客推销商品,经常出现内部员工购买生活用品的情况。

  顺丰体制的原因导致嘿客没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导向变成KPI导向,很多展品销量由内部贡献。尽管顺丰速运以快狠准闻名业内,但嘿客O2O体验非常差,成为一项明显的短板。

  金错刀认为,很多传统企业转型,都会采取最安全的方法,用过去的KPI来管理互联网业务。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项目,而是一个从0到1的二次创业。聚焦、找到爆品点至关重要,这些靠KPI是很难驱动的,要靠创始人的狗急跳墙精神。

  大坑3:人才短板,严重缺乏互联网基因

  过去顺丰物流出身的领导对互联网知之甚少,对电商没有概念,更别提最新的O2O,他们完全不懂新媒体营销,对O2O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嘿客招了不少互联网人才,但是加盟后也待不长,因为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去年3月易迅卖身京东后,嘿客从易迅挖来一批人,高管年薪开出80万,并享受各种优质待遇,结果没过多久纷纷离职,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充分的决策权,必须遵守各项KPI考核。

  金错刀认为,对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而言,团队*,产品第二。由于人才的缺乏,导致嘿店产品力极差,更重要的是,在线上+线下的流量运营上,严重缺乏行动策略。比如,O2O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找到高频消费点,嘿店几年时间,竟然没有找到一个高频消费点,还是靠快递拉动,快递是很低频的。

  嘿客转型启示:王卫变革之心旺盛

  虽然顺丰嘿客的转型之路并不通畅,但是,创始人王卫面对互联网转型的勇气值得借鉴。

  顺丰前高管称,王卫不断地企业内网发出变革的声音,要求遇到再大困难也要变革。

  王卫对变革的理解极深,他认为不是顺丰做得不够好,而是时代在不断改变,很多员工都感同身受。

  大家都知道,王卫从不见媒体,但是,顺丰每个季度都会举办一次王卫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的活动,每次持续一个小时,王卫不回避员工任何尖锐问题,而且在企业内网做现场直播,可见王卫为了转型逼自己变得更接地气。

  从长远来看,王卫强悍的变革勇气和决断心理,是顺丰嘿客下一步成功的*动力。下一个3年,顺丰嘿客能否成为O2O的爆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快递收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