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前台变投行主管,保安变投融资一线:中金上市,大家动了感情

有的投行女同事执意去巴黎买衣服,有的交易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找中国最好老师培训高难度集体舞蹈。公司一把手和Title最低的新进员工们一起通宵放声卡拉OK,毫无距离。

*投行的风雨20年

  大家动了感情

  中金快上市了。招股文件被朋友圈被无数刷屏。

  中金是一家体积很寻常的金融公司。在国内同行中,总资产、营收和净利润的最新排名,大致在第20位左右。事实上,她又是最有影响力的一家。因为,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特别奇特、国内*。

  一提起金融行业,大家可能就想到华尔街、中环或金丝雀码头,工作文化冷酷,人与人断舍离。国内这行也差不多。所以,你想,也许很难找到这么一家公司:它的大量前任现任员工会组建各种微信群,各种联谊会,各种俱乐部,而且多年来一直相当热闹。是的,偏偏就有这么一家公司,中金。

  她历史上的几千名员工,绝大部分都和公司及前任现任同事们,有着一种温暖的紧密联系,因为大家的记忆,是如此相同。

  每年CICC的新春晚会,是北京全城最衣香鬓影的公司聚会。每个同事都希望展示自己最美最帅的一面。为了认真,有的投行女同事执意去巴黎买衣服,有的交易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找中国*老师培训高难度集体舞蹈。公司一把手和Title*的新进员工们一起通宵放声卡拉OK,毫无距离。很多跳槽或创业的员工,在外面周游一圈后,中金依然欢迎他们回家。

  不仅普通员工如此,管理层也是这样:上市前中金全球海选CEO,十年前离开公司的老兵最终众望所归的出任了这一职务。公司管理层去纽约或伦敦出差,召集当地旧部一起吃饭或座谈,几乎是惯例,大家热闹聚在一起,仿佛和开一场内部工作会毫无区别。

  这次上市消息出来,各种微信群里,满满的都是各种深情回忆。中金香港一位女同事说,作为一个CICCbaby(指从一毕业就进入中金),看到公司上市文件,回想十年历程,竟然泪洒键盘。她在朋友圈里写上几句内心感慨,立刻被好几百CICCer(中金人)点赞和评论。

吴小平

  吴小平

  何止是她。笔者看到了太多CICCer在朋友圈里毫无矜持的就“母司”上市谈及各种回忆和内心激动,不管是创业者、人在海外、已还是已在竞争对手就职。

  在笔者的一个微信群里(群名“歇菜俱乐部”),就因为一位跳去外行的CICCer没有转发中金上市文件截屏,被群里一众老朋友严肃批评。大家义正言辞地教育这位“爱厂心”不够的“青工”,和他谈大家庭的深刻意义,谈自己对中金历史的感性看法,和他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母司(母司,最初是CICC固定收益部(FID)整建制与销售交易部(ST)合并后,其老员工对部门的一种惆怅爱称,后又推广为对中金公司的内部代称)。

  一下午活生生的网络版爱国爱厂教育,最终说得那哥们儿猛打一串羞愧图标,并赶紧在亮马河边摆了一桌酒,聚会加谢罪。

  你若以为这群人还在中金,所以替中金说话,那可错了。绝大部分人早已离开,但他(她)们对“母司”的感情还在,所以当有人略略对“母司”表示不敬,众人就自发站出来争相捍卫。

  要说为什么那么多老员工对中金有着特殊感情,这话题太广泛,原因太多。也许最重要的是,多年来,中金给了员工以太多职业发展机会。很多名牌大学刚毕业的年青人,刚进公司,就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一批最重要企业的融资工作,从而积累了同龄人难以匹敌的珍贵经验,并纷纷迅速成长为中国资本市场堪当一面的人才。不过,别以为中金只给名牌大学学生机会,刚才所说的那个微信群里,有个姑娘原是前台接待,每日端茶送水接快递,现在呢?已经是著名金融集团的部门主管。

  这种变化,在金融行业,你觉得寻常吗?不要惊讶,这样的故事在中金可不少,甚至一个保安,通过多年努力,也能进入资产管理部门做一线具体业务。感觉又如何?这些难以想象的职业变迁,就在中金发生。

  上个月,在杭州某个酒会上,中金公司某部门前任负责人和我聊天,他是工作年限最长的CICCer之一。他说,美国中国,职业生涯里服务过好几家国际大公司,走了也就走了,同事们也联系不多,谈不上什么特别感情。但是,唯有中金,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前同事,大家都能热热闹闹的聊天,一起回忆起无数往事。而且一件事情,就算聊过多遍,依然乐此不疲,也是神了。

  这确实挺有意思的。我认识的中金人,从来是智商高,见识多,自负不已,多于逗贫调侃,少于鼓励赞美,很难被什么事情打动。

  但是,这次,这群人,因为中金的终于上市,全都动了真的感情。

2

  中金发展史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

  谁担任过这家“体积很寻常”公司的领导?有大型商业银行行长,有现任亚洲基础设施开发投资银行行长,有现任央行行长,甚至还包括现任政治局委座之一。这很能说明点什么。

  中金现任董事长由中投董事长丁学东兼任,这在控参大量金融巨型企业的中投系统,*。充分显示了大股东对中金的相当特殊的高度重视。

  在到任中金的全司同仁全球电话欢迎会上,丁学东说,中投旗下需要有了解中国的大型券商,而中国更需要有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型投资银行。任务光荣艰巨,谁堪此任?国内只有中金。此言一出,掌声雷动,通过电话线传给了全球每一位同仁。后来有个老同事提及,开一次国际论坛时,大家发现丁董胸前戴的是中金门禁牌,而不是中投门禁牌,真是给中金站台啊,大家一乐。

  当然,历来受到如此重视,中金也是有自己的底气的。

  国贸2座28层,投行部接待区,墙壁的玻璃柜里放满了各种金属、玻璃或塑料的纪念座或奖状,记录着历史上中金牵头的不胜枚举的著名大型承销业务。是的,这家公司的承销历史,几乎就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承销历史。这家公司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央企大踏步走向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史。这家公司的做事标准、投行作品、研究实力和合规要求,都代表着中国同行业的最高水平。

  投行作品,中国*水平

  公司一位领导曾说过,十几年前在香港,有次承销团吵架,他指着团里的几家外行代表说,你们真正懂中国吗?我告诉你们,我们懂,你们还不懂。定价得听我们的。另一位老资格BANKER回忆,大家知道那家公司业务有多复杂吗?那可真正是一家资产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的企业,从来没人想过上市这事儿能做成,但不管如何,我们还是把事情做成了。这样的案例,如果每次都写一本书,大概能写个小型图书馆。

  在成立15周年酒会上,中金宣布:在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中,中金公司总承销金额分别达6,460亿元和924亿美元,占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总融资金额的36%和40%,*,遥遥*于其他境内外投行;作为财务顾问参与的兼并收购交易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也位列所有投行*。这些数字,就是底气。

  在2006-2007年期间,笔者在中金ST工作,赶上央企上市热潮。从银行、保险到能源,从天上国航、海中远洋到地上大秦,报告如雪片,路演不曾断,对这几十家央企之于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力,以及中金投行同仁在上市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有感触。

5

  研究实力,多年引领市场

  在中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在忙于用江恩、红三兵和MACD指导客户交易时,在大量券商的策略分析师们还只是一些股评员时,中金已经制定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研究框架,开始定期撰写和国际*投行水准完全一致的高质量研究作品,其中不少都成为公司、行业分析的经典作品。

  通过中金先后几百位研究同仁的努力,中国的证券分析业终于摆脱了历史上的各种怪力乱神,真正回归到向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公司业务、财务数据和竞争分析来寻求和论证价值。目前,中金研究同仁们已经覆盖了800多家上市公司,且绝大部分能够以中英文双语发布。

  在笔者服务交易客户的那个年代,中金同仁拜访各类客户,根本无需什么礼品,一份沉甸甸的印刷版红酒色研究报告,就是最体面的随手礼。中金首席经济学家一旦发言,再喧嚣的市场,也会静下来听一听。同时,中金也向市场输送大批研究人才。举个例子,目前香港、大陆的大多数券商中国区经济学家餐叙,基本就是中金研究部前员工们的饭局。

  合规森严,从不兑水

  重视名誉和合规,远远超过金钱。这是我对这家公司管理层的真实感受。有次,中金在杭州召开财富论坛。会前聚餐,趁着公司大领导坐在身边,我说:为了开发新交易市场机会,总部可否安排一批VP级别的投行同事常驻营业部全国各网点,这样,投行服务可以更加快速响应各地客户投融资需求。

  大领导默默听完,毫不客气的说:那*不行。你们不要只是想着冲刺任务,凡事一定要先站在合规角度想事情,合规先,业务放后。如果销售同事和投行同事在各地一起办公,到处拜访客户,难免交流各种信息,这不是可能的重大疏漏吗?销售经理推荐客户时,是有可能会要求跟着投行同事去一起去拜会的,他们与客户更熟悉,客户所需要的各种投行服务细节,那也是可能会有意无意流出的。这种情况不可以。中金花了十几年建立的合规,就是要防备出这种事。中国墙(CHINA WALL 信息隔离墙)不能随便跨越而白修。你们想清楚。

  这是原话照录。

  还有次会议,领导说,是的,我们看不懂很多公司的业务,但感觉肯定是有问题的,当然也就不去做那块业务。有人批评我们错过历史机遇,但回头看看,后来这些公司暴露了多少问题?任何一个问题,都能把中金这块金字招牌给彻底砸了。这些钱,确实没挣着,但又如何呢。机会还会有,但牌子不能砸。

  也是原话照录。

  也许是先港后A

  中金,6月1日,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7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文件。从广发、华泰两家在香港上市经验看,差不多就是2个月的时间流程。如果一切顺利,中国最知名的投资银行,大致在今年10月前,就将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中金这次选择上市地是香港。相对波澜壮阔的A股而言,联交所股票交易乏力,且对A股多年整体显著折价。不过,对内地金融股的估值,港股一直显著高于A股。而且,在国际化、融资交易便利、资本运作、股权激励及有关税务安排上,香港仍对内地有一定优势。这些,也许是中金选择香港的原因。

  先登陆香港,后择机内地上市,似乎也是中投及汇金旗下券商惯例。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也都是安排海外子公司在联交所上市,然后或借壳购并,或IPO,母公司在A股上市。银河(06881.HK),2013年在联交所筹资65亿元,2015年再次配售240亿,目前也正开启A股回归之旅。先港后A,也许中金将来走这条道路。

  香港上市后,相信会有更多中金人会去香港工作。去不去香港,收入区别还是挺大的。即使工资一样,因为税率不同,各种抵扣更不同。香港的基础税率才15%,国内最高一档可是45%。根据香港纳税申报的IR56B表,交税前,纳税人可以扣去职业培训学费,扣去强积金,扣去捐款,还能扣去每月千尺豪宅的按揭,这些都不在纳税范围内。国内的同事比较苦逼,几乎没啥可抵扣。而且,香港还有一人免税额12万,无业老婆(中金北京总部,无业老婆团规模可是不小)免税额12万,大儿子免税额7万,小女儿免税额7万,当年又生了一个?再扣7万!

  结果,谁的工资发放地在香港分公司,成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当然,大领导重视谁,业务需要谁,谁就能去香港公司。想想,吹着维多利亚海港的和煦夏风,中环路边和Angelababy擦肩而过,坦然笑纳特区政府“赠送”的不菲港币税金,和那些还在雾霾中默默工作的同事比,这是什么待遇,简直是人神共愤。请每年在香港凑够183天工作的老同事看到此文后,高能注意,上千同仁正默默羡慕你们这帮跳蛙啊。

  后记1

  这家*投行,成立20年,一直忙于给庞大的中国经济写故事,与动荡的中国资本市场同进退。风雨20年,其中多少事。

  有记者问,中金上市估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什么?是财富管理业务吗?是资产管理业务吗?是投行业务吗?

  都不是。是CICCer (中金人)。

  后记2

  有不少记者朋友问及当前中国市场估值如何,而金融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当前时机如何。

  关于当前估值贵贱,流动性浓淡,其实我是没有什么观点的。

  不过有个地方,新西兰北部霍克斯湾的拐子角球场,可能会帮助大家感受下什么是高低。

  这个球场的第15洞,par5,其果岭坐落于一块伸向海面的礁岩上,草坪爽利,速度飞快。当你在果岭上奋力一杆,向大海打去,您得瞪着远方,花上10-12秒,才会隐隐听到白球落水的声音,因为这块悬崖离海面,足足有140米。

  140米。无尽白云翻滚,鲜美海风呼啸。

  投资无对错,胜败论英雄,何必谈高低。请酒保来点白糖,挤点青柠,加足冰块,兑入一盎司朗姆酒。这么好的夏日,大家应该满饮,然后冲着大海,奋力一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