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5年6月份开始,股市就结束了狂飙的历程,转而开始进入震荡阶段,与实体经济真正挂钩。
这在我看来这是必然趋势,股市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实现逆增长。
看我们的实体经济,虽然各种经济指标显示已经比2014年产生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就脱离了震荡期,相反,从2015年起我们的震荡期更加明显。
中国经济进入震荡期
2015年的股市从最早的脱离实体经济到后来的震荡下跌,其背后的投资逻辑在我看来其实正是经济进入震荡期的运行体现。
矽亚投资曾在2009年的时候提出了中国的经济三个30年——分别是解放以后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以及现在正在经历的第三个30年。
其中,现在经历的第三个30年与我们紧密相关。第三个30年同时也是中国金融行业飞速发展的30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推动了这30年主要的经济发展。
在这30年当中,我们经济飞速发展,但未来我们可能不会沿着这个线性继续向上发展,因为经济运行是有客观规律的,经济运行的规律就是危机、箫条、复苏、高涨,周而复始。经济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世界大型联合会在去年10月《中国经济增长之长期疲软回落》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跌破4%。
矽亚投资同样也曾在几年前预测——根据经济规律,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这是*个。短期之内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震荡阶段,这些震荡目前来看已经让我们企业家吃不消了。还有明斯基时刻的到来产生了调整的需求。因为过高的杠杆和过多的泡沫,最终产生了调整的需求。房产驱动、投资占比较高的现象需要改变,固定资产的投入会逐渐回落。
另外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来说,我们觉得中国的经济水平觉得相当于日本80年代的末期。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低于5%,我们必须接受经济要进入慢跑的过程,而不能一直保持百米冲刺的速度。
企业及PE机构该如何应对震荡期?
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的发展之中,第五次我们称为转型之年。在这个阶段,很多投资机构依然退不出,仅有并购和目前少量的IPO根本无法满足大量投资机构的退出,加速了PE机构的洗牌,相信很多PE机构短期之内会消失掉。所有的PE机构目前都在想下面的问题:*在想投什么企业,第二在怎么退出。
那么,面对经济震荡期,对于PE机构来说,又将如何应对呢?
首先,面对经济震荡,矽亚提倡的是聚焦战略,做你本身擅长的事情。其次是经营逻辑的改变,保持现金流。另外要把握变化的趋势,不断的寻找细分市场,最后是不断的创新,创新才能使企业迎来新的生机。
我们都知道行业里面只有10%的企业会胜出,大盘增长的时候只有10%的机构它的β系数会大于1。可是当大盘下跌的时候90%的企业跌得家都没有了。这是行业平均的增长。既然是这样,我们很多投资机构到底往哪里投?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有一些人说新的互联网,大家在走新的方向,但我们矽亚关注的是传统的企业,因为传统的企业更稳健,经济震荡过程当中能够持续更久。
首先我们看一下全世界,在过去20年里面平均盈利水平*的有哪些行业?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化妆品投入资本回报减去平均资本成本,有36.3%的利润;其次是烟草行业,再下面是软饮料。中国的软饮料净利润率才10%。但是全球的软饮料的平均投入资本回报减去平均资本成本达到了20%,所以软饮料行业也是非常好的行业;另外医药、医疗都是非常好的行业。电脑软件,还有金融服务在全球平均收益是7.3%。
我们再看一下哪些企业容易倒下去,很难做投资?比如说电信设备,在过去20年里面,平均是负的7.6%,基本上20年都亏损。造纸行业平均是负的4.5%。钢铁是负的3.2%,在过去20年里面,纺织行业负的2.8%,航空是负的2.1%。电信服务基本上是零。透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些在全球上面的数据跟中国可能不一样,但依然给我们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一些借鉴,告诉我们未来哪些行业可以更持久。
在这里面我们也继续给企业这些忠告,*个是观念的转变,我们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因为很多企业家,在一次创业成功以后,有了一定的资金,包括从银行贷款来的资金,开始转入另外一个角色,开始投资房地产、投资矿及其他行业等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聚焦战略,做你本身擅长的事情。
第二个是经营逻辑的改变,我们提出上行的时候买入,那么下行的时候一定是卖出的时候。
第三个是亏损的定义。其实,企业的亏损不是说你的净利润是负才是亏损,你这个企业没有达到行业的平均成长,你没有达到行业平均的利润,这家企业就是一家亏损企业。有多少企业是亏损企业?可以回答大家,一个行业里面只有10%的赢家,意味着90%的企业是亏损企业。
第四个是给所有企业家和机构的建议,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因为今天你没有利润还能活,但没有现金流可能倒闭的就是你。所以现金流非常重要,它是企业的造血能力,你的创造利润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注意各种冲击,经济震荡以后,冲击会增加。包括国家政策的冲击,还有整个宏观经济的冲击,还有自然灾害的冲击。
另外要把握变化的趋势。比如产能过剩的调整等,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的时候,什么时候才跟资本市场接触,那么可能企业会死的很惨。
还有一个是积极行动的清单,我们说企业家需要*限度抵御各种冲击,我们向西门子学习,这时候管理系统建好、人员胜任,系统响应度要流畅。还有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我去很多企业跟我讲他赚钱,但基本没有什么技术,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隔壁老王也可以做的事情,这个企业不一定有竞争力,赚钱只是暂时的。
还有不断的寻找细分市场,因为很多产能过剩以后,在细分市场依然有利润的。好比今天钢铁虽然是产能过剩,但一些特种钢材利润依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