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远远超过了对美国的改变。中国电影行业可能用短的时间,走过美国电影行业上百年几十年的历程。”
这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当马云宣布把娱乐宝和淘宝电影分拆到阿里影业时,当天股票上涨36%。阿里影业截止发稿市值达到842.82亿港币,合人民币675.1亿人民币,超过华谊兄弟(581亿)和光线传媒(425亿),成为国内*的电影公司。
仔细分析,阿里影业的三块业务是:阿里巴巴收购的文化中国,负责电影制作;娱乐宝负责电影投资;淘宝电影负责电影发行。任何一家传统的电影公司,业务也同样由这几块组成,为什么镀上互联网这层金,市值就开始大涨?
互联网对于电影的改变,从多年以前就开始了,源头其实是原创文学网站。
决定一个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好故事,但中国*的问题是编剧群体的缺失。在好莱坞,很多大片都已经体系化,套路化,看多了好莱坞的大片几乎可以猜到下一秒甚至结尾的剧情是什么。这是因为编剧是有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是一个可以职业化的行业,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八股文,一个没有学会编剧常规叙事方法的人,很少能创作出出乎意料的好作品。
在中国,编剧并没有职业化,好作品凤毛麟角。这也与编剧群体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有关。在国内,编剧在创作团队内部的权力配置不足,薪酬不高,且导演光环过强,导致这个群体集体缺失。在今天资本大量涌进的时代,更加放大了好编剧好剧本的缺口。这个时候,原创文学网站了给了这些原创的小说作者们一个“卖字为生”的变现方式,这些优秀的内容正是中国互联网和电影公司疯抢的原创IP。互联网对电影的改变,从文学网站时期就埋下伏笔。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一个疯狂抢IP和囤IP的时代,腾讯互娱、阿里影业、乐视影业这些互联网公司们正在唱主角, IP价格的水涨船高,IP买卖也成为一门大生意。
除了IP,互联网还改变了电影的收入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电影的版权价格飙涨三倍,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正在开启,改变了单一靠票房取得收入的状况。
在美国,电影靠票房取得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余的收入则靠网络付费点播、周边泛娱乐产品,比如玩偶、迪士尼乐园来获取收入,但中国电影70%-80%的收入来自于票房。
为什么美国的收入体系难以引进中国,核心有两点:没有上游买家,中国少有如HBO这类高质量的付费电台,这也是中国的电视体制导致的;如果把内容卖到网上,盗版横行,一样挣不到钱。
但随着打击盗版的力度加大,以及视频网站对用户付费习惯的好转,各种电视盒子的盛行正在改变之前的困境。王长田预计,三年之内,电影公司来自票房收入和版权收入可以持平。
前几天,光线传媒与奇虎360合资成立了一个互联网院线付费播放的平台,这个平台还没有开通,作用就已经显现了;爱奇艺也发布了点播收费策略;天猫也将通过电视盒子做家庭影院和收费院线。之后,中国互联网版权价格飚出三倍,这意味着大家都看到了在线付费播放的模式,信心抬高了电影的版权价格,优质的内容可以通过付费网络点播获取收入。
可以预计未来中国电影的收入,不仅仅是票房,新的商业模式、内容衍生品,甚至游戏收入,都可能成为电影的主要收入。
第三,在线销售系统正在带来电影渠道的变革,互联网正在成为影片发行越来越主流的渠道。
猫眼电影在去年就说,每十张电影票都有一张是从猫眼电影的系统里发售的,去年国庆档的《心花怒放》,猫眼电影首次尝试与电影制片方合作,采取预售票的模式,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次改变到电影的排期。
电影发行经历了胶片收放发行的1.0时代,以及依靠线下影院的地网发行2.0时代,现在正在向互联网发行发展。然而,论及地网发行系统,猫眼电影借助美团的力量有上千人铺地面,而传统电影公司几百人就很多了。
院线整合正在发生巨变。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上海电影节预测,“一年之内,36条院线最后剩下不到20条。”对于线下来说,线下将会有3万张屏幕,预计2017年4万屏幕,且将面临快速的兼并重组。对于新增长的院线,互联网则是最主流的发行渠道。
未来,在线销售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这也是BAT争相布局的地方,比如阿里收购粤科软件做售票系统,通过抢占影院的后台系统,来做线上的会员体系和后台数据。娱乐宝也通过金融的方式,从电影拍摄开始为电影做宣传和影票发售。
第四,娱乐宝改变的电影投资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多新的投资玩法层出不穷。
在娱乐宝的一周年庆典上,李连杰讲起了自己早期的故事。他曾在好莱坞创出名气后,曾拿着剧本与之梦、导演一起找投资人,等待40多分钟依然无果。“早期最难受的就是等待,那时我就在想能不能有一天,可以不靠投资人,靠观众来投资电影。”李连杰说,“和马云成为朋友之后,我反复跟他谈我的电影梦想,中国的电影产业,后来就有了娱乐宝这样一个产品。”
如今,娱乐宝并不能完全做到“让用户投资电影”,但随着这个金融产品的不断完善,从资金上可以助电影一臂之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看到。
电影需要好作品,好作品需要有创意的导演、编剧、演员,扶植年轻的导演编剧,避免青年导演的断层,这也是娱乐宝未来想做的,一个用“想法和才华”的电影*平台。
第五,互联网带来的思维和体制的变革。
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不在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电影人的思维方式,结果是从电影制作到营销,所有的手段全部变了。
对于*科幻小说《三体》来说,其制作团队是一家小的电影制作公司游族网络,创始人林奇称,“电影行业升级,人才结构调整和变革是必要的问题。”如今他公司五个副总裁分别是:TMT行业的技术、盛大、360出来的,以及传统电影公司出来的,来自于五个不同的行业,把*秀的人集合在一起。
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所有互联网人和电影人达成的共识。资本热钱的涌入,都是在投资好的内容,互联网真的能带来好内容吗?
我不是一个互联网的盲目崇拜者,在互联网与电影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
好莱坞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出产了很多超级大片,但互联网正在把中国电影带向另一个极端。在互联网冲击下,粉丝电影、综艺电影越来越多,但中国电影真正的商业大片和工业规格的电影非常稀缺。
然而,为了扩大电影市场,博纳每年铺5000张屏幕,每张屏幕的投资成本在300-500万之间,这就意味着一年十几亿去投放院线增长。中国电影的票房5亿是一个槛儿,好莱坞电影一来,轻轻松松过15亿。这就意味着,这些荧幕的投放成本拱手相让。
王长田之前抱怨中国的电影不应该承受巨额的成本,因为好莱坞电影是可以走出美国面向全球市场的,而中国的电影只能在国内发行。根本原因还是没有优质的内容。
曾记得有一次采访梦工厂CEO杰弗瑞•卡森伯格,梦工厂曾经出品过《功夫熊猫》《驯龙高手》《马达加斯加》《怪物史莱克》等世界*的动画,他说,“中国动画电影最缺乏的就是耐心,一部要达到世界级品质的内容,就需要有世界级的耐心”。无论是梦工厂、皮克斯、迪士尼,花费4-5年来做一个世界级品质的电影是很常见的。
如果要把优质的内容分解,无非是:
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的制作团队+一个耐心的市场环境
如今中国的电影已经可以引入国外*质的制作团队,像《三体》这样被翻译成英文的*剧本亦有。当互联网不断以快速、迭代、粉丝经济来侵袭传统电影时,也造就了一个短期见收益的浮躁环境。
这不是任何一家制片公司能够决定的,是整个投资环境和市场气氛影响的。比缺失耐心更可怕的是,在一个多数精英拥抱互联网的年代,那些电影人们正在走向耐心的反面,却还以为自己开始有了“唯快不破”的正确思维。
有时想,100年以后史学家们会怎样评论这个时代?一个满地热钱小作品漫天飞的文化昌盛时代,还是一个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无作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