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远远大于执行;有强势竞争对手的领域的时候,你努力也没有用;根据战略去构建人才;破局点需要用很长的话来描述的时候,战略上就已经败了;移动时代,本质上这个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搜索……太多干货观点,这是傅盛最新演讲内容,首度阐述了商业幂次法—-战略的三部曲,推荐阅读。猎云网稍作编辑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战略三部曲”。
过去我们的业务专注于PC端,且主要在国内。而现在猎豹移动中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我们已经是FACEBOOK*的合作伙伴之一。
今天也终于有人相信我们是一家主要收入来自于海外移动端的公司。
关于战术的问题我就不聊了,今天我想给大家聊聊我战略的思考。前两天我见到华为的余承东,他提到当时华为在海外市场最不好做的时候,任正非坚持要做海外。今天华为有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他提到华为的海外战略最关键的不是获得了现金流,而在于打开了海外视野,实现了人才的全球配置。
作为一个土鳖,我三十来岁的时候*次去美国。这对我的人生改变太关键了。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的思考什么是公司的战略。
什么是战略
今天的猎豹已经涨到了2000人,但专家给我们诊断,我们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因为我们要组织没组织,要流程没流程。
我也很好奇,后来我看到一个公式:公司好坏=战略*执行。
这个公式的默认条件是,战略和执行是同样重要的。
我的疑问是,战略和执行真的是同样重要的吗?创业者特别容易认为执行更重要。我在周鸿祎最早的时候加入了3721,那个时候周鸿祎就是强调执行,他特别强调执行。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事情再小,只要努力就有机会。所以我职业生涯前半截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
当我创业的时候,我特别坚信执行。我也相信强大的执行力可以帮助我打败对手。因为360就是这么起来的,当时整个团队296个人都在做奇虎,只有我们四个人在做360。结果后来360蹭蹭上涨,做成了。于是我就坚信只要每天完善一点点,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好。后来重新去做安全,可是我发现不对了。当年360产生于莽荒时代,可是我做安全的时候对手在盯着我们,无微不至地复制我们,这个时候我发现执行力没用了。
美国公司是靠执行取胜的吗?
当初我看雷军做小米。他和我聊金山的失败,当年金山执行力也很强,金山原来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前三,但是没有一个领域做到*。后来雷军讲要顺势而为。我今天也认为战略和执行不在一个高度,不是一个简单的乘法关系。我后来还看了很多的美国公司。他们是以执行力取胜的吗?未必。
以中国公司的视角看,很多美国公司的执行力都很糟糕。比如英特尔做出了芯片,可是日本企业来了以后,它扛不住了。今天在以强调执行力的行业,美国公司都在败退。包括FACEBOOK的执行力,他最近抄袭了腾讯的公众号,他的执行力落在腾讯的后面啊。
我想说的是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远远大于执行。
创业公司的执行力拼不过大公司。原来我们觉得创业公司可以不要命,执行力能够更高,但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当初米聊死磕微信的时候,微信团队也玩命啊,米聊玩命都玩不过人家。米聊的服务器也跟不上微信,QQ关系链也是米聊没有的。
所以这种战略资源的缺失不是执行力能够弥补的。你们知道小米有本书叫《参与感》吗,书里面有很多海报,雷军告诉我这些海报都是战略的一部分。
所以我的公式改了一下,战略=方向*执行力
执行力也是战略的一部分,好的战略不依赖于好的执行力。
我说,带领普通部队也能打胜仗的才是名将。优秀的战略就是开战之前就有七分胜算。
当时做小米的时候,雷军很犹豫。他就和我讲了一件事:他说当时笔记本电脑的毛利是7%-8%,而手机的毛利是50%,他就说,为什么手机的毛利不能降到和电脑一样呢?
从这个事情看下来,我就知道小米已经成了,因为雷军看到了趋势和方向,小米启动时只是做多大的问题。所以,战略问题是把结果想得更清楚,也就能够更容易推导出方法。
当时猎豹没有海外化的时候很痛苦。我们觉得即使腾讯全力支持我们,我们也只能做到360的三分之一。这个问题我和姚劲波聊过,当时他们做了58代驾,做到了E代驾的三分一规模,到了这个份额都发现却再也做不上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当你进入一个有强势竞争对手的领域的时候,你努力也没有用的。
我有一次和高德地图的人聊天,当时他们的市场份额在百度后面,他和我说,他们要追上百度地图了,因为百度招了一个人很烂。我说不靠谱,就算你们能够追到70%,可是地图是不是百度的核心战略?高德只是阿里的一环,当百度注意到你的时候,李彦宏全力和你开战,你是不可能赢的。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意识到做安全是不可能干过360的。我们不可能赢的。但是我们不想被边缘化,而且因为360和BAT死磕,把BAT的火力也吸引来了。
当时我也很痛苦,痛苦之下我去了美国。我去了美国看清楚了,湾区的公司极其缺乏人力资源,所以他们只会做大有想象空间的事情。我当时对工具性软件在美国的看法是这样的,这个行业就像日系汽车、台湾半导体去冲击美国市场一样。开发工具APP在某种程度上是高级制造业,中国的免费模式美国人都玩不过我们,再加上美国的企业市场很好,所以很多公司都在做企业市场,没有人做消费者市场,我们的机会就出来了。
这就是在整个战略关系的分析下,我觉得美国公司打不过我们。我发现当时美国工具类的排行榜第三的APP居然是哈尔滨的一个程序员做出来的。我找到这个人,给1000万也没有买过来。于是我们从头开始做,做了clean master。
当时这个市场只有个人开发者在做,BAT和360都不可能来做海外市场。360在和BAT死磕,他的精锐部队也不能动。于是国内没有人能够全力以赴做海外,我是*一个可以动用超过100人来做这个产品的中国公司。那时候,我们的PC业务也开始盈利了,我就把全部的利润拿来买用户。我说当初360的成功是撞出来的,而clean master是我有七分把握的。
优秀的战略在开战前就有七分胜算。CEO的使命就是不断的战略创新。
我后来想CEO其实不用做那么多事。战略清晰的时候找人也会清晰。我们也不要以为小米是找到一堆牛逼合伙人就成功了,他是做事之前就想清楚了战略,根据战略去构建人才。
我以前说过,一个管理者应该是确立目标,找到路径,匹配资源。我现在又细化了一下,叫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IN”。
战略*步:预测
预测:找到大风口,做快乐的猪。
如果你能够判断清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成功了99%。但是坚信这些大道理是很难的。我认为预测非常重要。它意味着方法论的颠覆、努力未必成功,最重要的是改变、花时间。有一次我和KK做节目。当时有人说KK好牛啊,提前20年写出这样的书。结果罗振宇在旁边说,这是有一套路子的,你掌握这个路子也能够写出来。由于我们在做公司的时候太忙,就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长时间来反复思考。他不如开一个会做一个具体的事情来得快。
那么如何预测呢?就是:穿越未来看现在,升维思考;仰视,空杯学习,现象即规律;侦察兵模式,用资源换机会。
比如大航海,我就想是哥伦布瞎预测,用几艘小船,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版图。这几艘小破船比蒙古的百万雄师还要靠谱。当一个现象发生的时候,它能够出现都是背后有规律。当我们把它视为运气的时候,是因为我们不具备抽象规律的能力。
我的另外一个认识是,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要用资源换机会。对于Clean master 我们有一个4人小组早就开发了PC端的海外,没做好。后来我让他们改做移动。他们就是侦察兵,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当公司比较大的时候,不要吝惜资源去侦察。
当然,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投资,我认为投资是为了建立和人的链接,另外一个就是找到新的方向。我认为小米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小米生态链。我们的海外市场也是,当时CLEAN MASTER的海外增长也很快的。
预测准则:创造新市场,不在过去的市场纠缠;边缘切入,垂直市场*,甚至垄断;不仰攻,不依赖执行力。
当时我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受到无数的质疑。最后我想出了一句*模式的回应:我能做*,我能做全球*。
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偷偷发布了一款XXbackup(没听清)的备份软件,现在已经有了7000万的注册用户,已经不比金山云少多少。所以我说当你做*的时候,你会享受到很多的好处。仰攻的梦想在我的脑海里想过无数次,这条路是非常难的。
我问过投资人,你觉得是今天小米的竞争格局激烈,还是当年金山的竞争格局激烈?当初的金山有着全国最一流的团队。比如当年丁磊做网游的时候,都是金山的团队给解决的技术问题。丁磊成为了全国首富。雷总对此很不爽,他也跑去做网游,结果金山网游从来没有进入过前五。
我终于理解了美国人的think different,我原来以为美国人的这句话是情怀。结果我发现这是增量市场的*的思维方式。这是他们对整个世界经济思考后的新的结果。汽车公司倒闭就倒闭呗。航天、互联网、基因工程才是他的重点。
所以think different是一条经济利益原则。这是过去一年中我对预测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
战略第二步:破局点
预测完了以后怎么办?就是找破局点。这个时代的方式是单品带体系。做好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世界。
传统时代,生产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要布局。今天,整个社会的生产不是瓶颈,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用户把品牌组织起来。今天英语老师都能够做手机了,这代表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整个时代的生产工业链条已经变化了,这个时候单品就变得极其重要。罗辑思维也是例子,罗辑思维每周只讲一个视频,但是他卖一本书可能是当当京东亚马逊销量的总和。
这个世界是幂次法则的,所以破局点的寻找非常重要。腾讯曾经花了那么多精力来推进微信支付,都没有用,结果只是一个10个人做的红包就把这个事搞定了。后来阿里花了多少钱来做红包,也都没有用啊。微信一个单点就把整个支付体系给颠覆掉。
破局点的特点:极简、差异化、自增长
马化腾曾经告诉我,微信支付是移动社交金融游戏。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的提炼太牛了。这只有八个字啊。我们一定要想到用最短的话来描述这个机会点。如果一个破局点需要用很长的话来描述的时候,战略上就已经败了。
找到这个极简点,名字是最重要的。过去的互联网公司都有逼格,新浪啊,搜狐啊,但是看了不知道干嘛的。今天的名字都是什么饿了么之类的,大白话。
关于差异化,再讲一个例子:今日头条。当时我们有个网站:驱动之家。有一天今日头条卡了驱动之家的分发渠道,我们瞬间掉了一半的流量。我们觉得太恐怖了。新闻的属性是聚合性的,今日头条其实在做的是搜索。
PC时代我们坐在电脑前的时间有限,那是“十指时代”,所以需要精准搜索。可在移动时代,错了,是“拇指时代”,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刷,大家不愿意打字了,你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你愿意没事去搜,然后根据这条信息看下一条信息,本质上这个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搜索。这个就变成了新时代的流量分发。最后是关于自增长。
当时我们做clean master的时候,我们手底下还有一个叫“电池医生”的东西,用户量更大,但是我们没有选他。因为他没法实现自增长。
战略第三步:ALL IN
我觉得找到破局点之后,就是ALL IN:资源永远稀缺,尤其高管的精力;侦察兵迅速切换为十面埋伏;所有资源环绕,既为打退竞争对手,也为更快获取经验值。
我认为:战略方向要浪费,战术执行要节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比如过去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时候,花了190亿美金,腾讯也想收购,但它给不到这个钱啊。这就是战略方向一定要浪费。所以我觉得战略就是制造*的火车头,淘汰坏车厢。
我再来讲几个案例:FACEBOOK VS GOOGLE。
我发现FB的工程师年龄比谷歌明显要低。很多FB的员工我和他聊,他们讲中文的,一问是直接从百度挖过来的。今天湾区的人才竞争很激烈。谷歌的人才储备比FB牛逼多了。
我和谷歌的人聊天,他们说谷歌的招人能力比FB强大很多。可是现实是FB在移动广告战略上比谷歌更为清晰,广告效果比谷歌更高。相当于谷歌花了几年建立了安卓生态,FB从安卓系统把社交系统挪移走了。
当时FB上市的时候,市值暴跌。因为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找到盈利模式。今天他们的战略就是通过人和人的链接,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广告投放。添加收购了whatsapp等一堆公司。它利用FACEBOOK的数据积累为其它渠道提供盈利模式的支持。比如这次FB的MESSAGE平台开放了。这种过去数据的开放,反哺了自己的广告平台。
这是FB的例子。再就是360 VS小米VS猎豹。
有一次我的员工问我,为啥我们不创新。
他说360有手机、摄像头、O2O他们都在做,为啥我们不做。我说创新的实质都是为了产生影响力。今天你会看到360也做了很多智能硬件,和小米一样。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小米有单品,冲出了小米电商。当时京东在所有小米手机的下面写了一句话“用魅族更好”。雷军后来说当时小米手机的流量占据了京东手机销量的一半,如果小米停止供货,京东这一半的流量会少。
所以小米的手机是火车头。但是360在每一个点上都没有形成破局点,没有破局点的战略是最可怕的。
我最后再讲一下clean master和海外商业化的区别。
Clean master是我当时哗哗就做起来的,然后我就IPO。IPO了以后*的问题就是怎么商业化,我们想了很多方式,但是资本市场留给我们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在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发现,几个人做的移动平台广告公司,收入却增长非常快,这些小平台都在30%以上的增长。
于是我说移动广告是风口啊。当时找了好多百度的人来做商业产品。我们没有做过商业产品,和他们的融合很痛苦。我觉得商业化要找一个容易的点来切入。他们告诉我商业产品必须要用系统的思路来做。
去年我们做到Q3的时候,都很绝望了,海外收入一直都不涨。我后来想,我要把FB的商业体系接进来。当时用户用完CLEAN MASTER的结果页为啥不能做个广告。团队说留存率低,我说是因为没有好内容。后来我们做了好多卡片,慢慢的广告进来了。
我又想,这个还不够。后来我说先派一个亿美金,把所有移动广告平台,能买的全买。这就是资源环绕,过去我们做CLEAN MASTER的时候还是研发和推广,这个阶段我们还是相对熟悉的。但是移动广告平台我们不是很清楚,整个战线一拉开,团队就要出问题了,找不到这个破局点,慢慢地我们在广告商也开始有效果了。
所以讲了这么多,上市这一年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每一个季度都要交成绩单。对于上市,我还是有一点后悔的。上市以来我进入陌生的商业化领域,还是全球商业化,你会发现个人的执行都是很小的,战略实在是太重要了。
今天留给我们的课题是过去一个公司十年一变革,现在可能一两年一变革。猎豹从CM到移动广告平台,也就是这几年。可能明年我们的战略方向也即将发生变化。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