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雷军和周鸿祎的合影迅速在互联网弥漫开来,手机圈搞营销的和营销圈搞手机故事格外让人感兴趣。周鸿祎调侃道是与雷军“讨论如何用英文演讲”,而微博名为小米发言人的账号称,“今天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议,中午自助餐时间,雷军和小米两位同事在吃饭,周鸿祎过来问,这里有没人?吃了一会,他站起来,拿出手机让服务员拍了两张,中间没聊任何事,更没有探讨英文演讲。”
其实双方的话是颇有意味的,周鸿祎的话多少带有戏谑和讽刺的意味,当然这也不是周大炮*次这么做,之前小米也没有做出太多回应。而这一次,小米却严肃了起来,不但还原了事件,还特意强调了两个人并非探讨英文演讲。如此强烈的反应着实有些激烈。
如果尝试着推敲小米的想法,或许是认为360在炒作,或许是认为讽刺雷军的英语影响了小米的形象,或许是制造矛盾,引发更多的舆论关注。无论何种方式,反应这么强烈的背后,是小米最近的不轻松。
手机:内外夹击 1亿销量难实现
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基本处于强敌林立的局面。国内市场上,市场饱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研究机构Counterpoint表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0%,这意味着用户基本已经实现*次购买,手机进入换代升级的时期。在这个市场上,既有渠道较好的中华酷联,也有擅长互联网营销的魅族、乐视、360,价格上,小米基本没有任何优势,性价比上,随着厂商纷纷以小米为标杆,其性价比已经打不出更好的牌。此外,小米的饥饿营销已经不好做了,在渠道上却依然具有劣势,时不时曝光的质量问题也会对小米带来打击。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小米的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势必会受到影响。此前,小米已经对note顶配版已经从最初的3299元降到2999元,足以看出小米在销量上的压力。
在国外市场上,小米最器重的无疑是印度、东南亚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而在国外市场上,小米国内的问题在国外依然存在,专利权的匮乏以及当地政策的不确定也是悬在小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此前透露了小米公司的专利情况,从2012年到2014年,小米总计有2235项发明专利申请。这与众多厂商每年几千项专利申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质量问题上,小米4i被曝存在发热问题,小米也做出回应表示将会优化,而爱立信诉小米侵权案还在继续。而且,国外的竞争环境并不比国内好,除了当地的品牌,小米也面临华为、中兴、联想、TCL等国产厂商的竞争。小米在国外同样是焦头烂额。
今年*季度,小米的销量1498万台,业绩并未达标;雷军最近在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把小米的销量目标下调到8000万台,由此来看,想要实现1亿的销量,难度很大。
其他硬件周边:讲不出优秀的故事
小米的周边产品、小米手环、小米的其他硬件,说到底都是在卖价格低廉的硬件,依靠小米的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吸引用户购买产品。但市场上,充电器、路由器等硬件同质化现象严重,手环的技术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平板电脑市场正处在下行趋势,这些硬件产品本身很难讲出优秀的故事,也很难像智能手机这样,成为风口。
智能家具:概念阶段 不具备优势
智能家居是近几年比较火的概念,小米在2013年9月推出智能电视,在去年10亿美元入股美的,推出了小米空气净化器,智能家居的布局日益明确,不过,在这个市场上,小米不缺乏竞争者,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上,海尔推出了U+智慧平台,格力与360也走得很近。
在智能电视上,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并非主力,根据中国智能电视2014年用户排行榜的数据,智能电视终端激活量排在前五的都是传统电视厂商,海信和TCL的智能系统激活量分别达到了800万和650万,而小米只有30万台。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小米投资了优酷土豆、爱奇艺,但内容很有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
在空调领域,小米与格力结下了恩怨,而后者是*大空调厂商,原本与格力的合作会让小米更有优势,但如今可能会让小米遇到阻力。在空气净化器上,目前国内有超过500个品牌,小米非但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作为非传统家电企业,小米的技术积累也不够雄厚,这个市场小米的也很难言乐观。
互联网金融:起步太晚 技术劣势凸显
5月11日,小米金融宣布正式上线,首期推出“小米活期宝”理财产品,这被认为是小米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但由于只提供理财4%-5%的年收益产品,其吸引力是有限的,在股市一片大好的背景下,这个收益率几乎很难有市场;即便牛市过去,这样的收益也远低于P2P平台。
小米涉足互联网金融*的劣势恐怕就是布局的太晚,在移动支付领域,有阿里和腾讯,二者几乎垄断了移动支付;在P2P领域,有陆金所、宜信,而且这一行业经过了草莽式的发展,行业趋于规范,格局正在形成。小米这个时点进入互联网金融,压力显而易见。
小米活期宝不会是小米在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小米势必会有更多的布局,P2P或许是最有可能的选择。但这更像是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小米的风险陡增。原因在于,小米缺乏核心的风控技术。而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写在最后
小米的成长方式决定了,其高速增长是难以可持续的,今年或许是挑战的开始,各条战线上,小米都将遇到强有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