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问一位业内大佬:你怎么看待阿里影业?
他回答说:不怕,阿里影业只是个炒股的公司,不是拍电影的。
其实大家知道,我问这个问题的言下之意是:面对BAT入侵,你该怎么办?而大佬的回答好像是说:别怕,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从表面看,的确如如这位大佬所言,阿里影业是一直靠炒概念从股市圈钱盈利,对影视行业无公害。不仅与行业大佬们没有正面竞争,甚至还是影视行业的金主。阿里影业最近动作不断,估值也从阿里刚收购过来的100亿港元猛增到800亿港元,比得上光线和华谊的总和了。但严格来说,阿里现在连“平台型”公司都不算,“生态型”公司更是一个概念。那么阿里影业最终能成为生态型公司吗?这其中的路径是什么?
生态型公司关键指标是海量用户
自BAT三巨头中的腾讯互娱提出泛娱乐生态圈,以及阿里影业提出的生态概念之后,影视行业的万达也开始提出生态圈这个概念了,而华谊也一早在布局生态链,乐视的股价之所以高过行业用户和流量*的优酷,靠的也是生态型公司的概念。
但是这些提生态概念的影视大佬们都缺一个关键因素:用户!海量的用户,只有BAT才具备,就连优酷这样有巨大流量的视频网站都不能算是生态型公司,也得从BAT和360等平台购买流量。
以笔者现在的江湖地位,去谈一线大佬如何建立生态圈,有一点“卖白菜的命,操着卖白粉的心”的感觉,甚至像一个乞丐在操着皇帝的心一样遥不可及。但是朱元璋那个乞丐不就做到了吗?只要大家能明白“产品型公司值10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100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1000亿美金”这些道路,任何人都有希望。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互联网”公民”,信息自由流通让每个人变得更加平等,权力不再垄断在少数人手里,所以人人都有机会。有可能是等待巨头们犯错,也有可能是科技的革命。总之,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等风口一吹过来,你就能飞上天去。
阿里影业如何从平台型升级成生态型影视公司?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收购粤科这样的售票系统仍然是概念大于实质。在线售票系统有6家以上,只收购一个系统并不能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
阿里影业想要真正成为“生态型”影视公司,最应该做的是加快收购行业数一数二的在线售票网站,如猫眼、格瓦拉等。因为单独把娱乐宝、淘宝电影票和电影投资、发行业务等业务串联起来,看似是一条龙的逻辑,但每个业务都很弱势,串起来也依旧弱势,并不能改变阿里影业在行业中的弱势地位。娱乐产业的本质是垄断!如果达不到30%以上的相对垄断,就只能苟活于世。单独阿里影业建立不起来生态圈,因为它没有海量用户。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影视生态型公司,还必须收购:
1、猫眼、格瓦拉这样的在线售票网站,仅仅淘宝电影票市场份额太小,达不到30%的垄断份额。
2、优酷这样数一数二的视频网站装进盘子。
3、还要在跟阿里数娱这个阿里内部体系的田忌赛马中*胜出,然后把数娱部门也整合进来。否则很有可能是数娱部门完成马云的整个娱乐生态大布局。
4、除了渠道,还需要收购大量数一数二的强势内容平台。例如购一批能孵化或垄断IP的优秀影视公司或平台。最近阿里成立了阿里文学就是在概念布局上前进了一步,但目前仍然是概念性布局大于实质性布局。
总之,一个真正的影视生态圈中,最关键的是有一个海量用户的平台,例如微信算是一个生态圈,它独立于QQ成了另外一个有的海量用户并有众多公司和人依附于它生存。对于阿里影业来说,总不能让海量用户来官网上互动吧?所以它必须有一个海量的用户平台,视频网站或在线售票网站为核心。淘宝和天猫不算,必须是成为像支付宝一样能独立的业务。用户在上面消费影视内容:买电影票(淘宝电影票、猫眼等)和看网络院线(优酷等);影视行业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都在上面。各大影视公司,专业人才、资金和渠道、影视周边、以及用户观众等都能在这个生态圈上全面跨界连接、融通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