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专家看国际油价暴跌:是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博弈又或是联手坑杀客户

近日世界原油价格暴跌,似乎跌破很多专家的眼镜,油价格从14年6月每桶107美元,一直下跌到14天12月最低值53美元,下跌幅度50%。单从此轮暴跌的幅度来说,堪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跳水式暴跌可比。

  近日世界原油价格暴跌,似乎跌破很多专家的「眼镜」,油价格从今年6月每桶107美元,一直下跌到今天12月*值53美元,下跌幅度50%。单从此轮暴跌的幅度来说,堪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跳水式暴跌可比,当时油价从每桶147美元下跌到36美元。

  惟看深一层,上回油价暴跌,有相当成分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联手「做空」石油,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金融操作」,是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一场「博弈」或是联手「坑杀」客户,如国内的航空公司。然而此轮石油价格下跌,情况比较复杂。笔者认为,这次油价遽跌包含了三个层面。

  大国藉油价角力

  *,这是不同国家政府之间的「博弈」;第二,也是不同能源类别,例如锂电池与页岩油跟传统石油能源之间的「博弈」;第三是石油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因此可以说,今次石油价格急跌,非只是源于世界石油生产过剩、石油需求下降所导致的价格理性回归,而是一场错综复杂,可能牵连更广,把多个大国卷入旋涡之中的多边角力,当中更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博弈」的战略发展与汰弱留强的成分。

  对于今次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笔者迄今没有看到任何理性的探索解决方案,反而看到是一场非置对方于死地的石油价格大战。短期而言,消费者和对石油进口依赖很大的国家得尝一点甜头,而俄罗斯和石油出口国家无疑是当前的输家。

  可以说,油价急跌演变到目前地步,背后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排除当中有传统产油国家有意把油价压低,去打击生产页岩油的公司和生产锂电池能源的企业,把它们迫向「墙角」。

  如果今次这些生产页岩油和锂电池公司因而闭倒,笔者觉得很令人可惜,因为页岩油和锂电池能源,在今日全球性碳减排的大趋势下,应该是世界能源使用结构重整中,未来有一重要席位。若然油价未来半年继续下跌,则这些新能源公司的确不容易撑下去,需要政府施加援手。政府也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加以扶助。

  大混战两败俱伤

  此次世界原油价格的暴跌,不少分析运用不同的模型,包括从政治到经济模型,全都搬出来试图为这次暴跌寻找一个解释。有经济理论认为是基础的石油价格自然回归;也有以政治为分析基础,从英国和美国跟沙地阿拉伯国家联手,制裁俄罗斯;甚至是针对应付中东新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为焦点。

  无可否认,从种种迹象来看,此轮油价暴跌的程度与幅度已经不是价格回归那么简单,因为石油生产国家和石油生产商已经损失惨重。这场博弈的非理性程度与激烈程度,只可以用「七伤拳」来解释。「七伤拳」是一种威力极强、拳拳伤人的武功,练到一定层次,一出此拳,能使对方经脉寸断,气绝而死。不过,它*的弱点却是,当他将对手打成重伤时,自己也会因此而受伤,伤人伤己。因而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导致两败俱伤的「邪派武功」。

  笔者虽不知此次石油价格大战对阵双方的具体人物到底是谁,因为整个战局太混乱。但是,从可能的战局受益方和受损方来看,大约可以了解受益方是石油需求和进口国,包括中,美、日等石油需求国家;而受损方包含中东石油输出国家、俄罗斯,以及拉美等产油国家,而且也包括「伊斯兰国」所控制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产油地区,而激斗双方也壁垒分明。

  新能源企业重创

  对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欧美联手经济制裁俄罗斯,要把俄国的产油收入加以致命一击,当然可以理解,而且美国对于俄罗斯给予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庇护,相信内心相当痛恨。另一方面,对于「伊斯兰国」的「失控」崛起,欧美国家亦有把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控制区的石油生产收入予以痛击,扼杀「伊斯兰国」财政收入来源的战略诱因。

  除了政治博弈的层面,从工业或者说是能源使用结构重组的角度看,这次石油价格下跌也造成新能源,如页岩油和电动车行业损失惨重。若果石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的确会有个别公司扛不住而破产。对于这类公司,他们是石油价格大战的无辜受害者,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否则,破产之后,这些新的技术的研发就可能停止,对于未来经济和能源多元化的发展可能有相当大的打击。

  俄罗斯坐困愁城

  在遭受损失国家中,俄罗斯损失最为严重,因为俄国全国经济超过一半和能源相关,而且俄国国内近七成的上市企业,都与能源相关,不管是天然气还是石油。一旦石油跌价,对国家和国民经济损害最为严重,加上卢布贬值,外债偿还能力势必降低,有机会触发类似1998年的债券违约危机,令人担心。

  事实上,近期为了阻止卢布贬值,俄罗斯央行已将利率拉高6.5%至17%,反映俄罗斯货币崩盘危机的现实性,资金流出也相当严重。眼看着俄罗斯的经济危机眼看着就要爆炸,幸好在俄罗斯当局的大幅升息和干预汇市下,卢布终于在12月26日止跌回升了37百分点至3周高位。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表示,卢布最危险时期已经结束,卢布仍然被低估,但笔者相信危机还没有结束,恐怕还要再持续骚扰一段时间。然而,昨晚卢布重拾跌势,兑美元急挫逾6%。

  为了纾解还债压力,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行了110亿美元以卢布计价的公司债,票面利率11.9%,期限6年至10年。俄罗斯央行也立刻接受了此公司债为放款担保品。但这个举动如同俄罗斯央行为俄罗斯石油公司担保,因而影响俄罗斯政府发行公债的成本,其中以卢布计价的110亿美元公债利率飙至15%,以美元计价的600亿美元公债利率则飙至8%。此外,持有俄罗斯公司股票或债券的欧洲银行的股价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基金的现值也遭波及。

  欧美一箭多雕之计

  在1998年9月,深陷亚洲金融风暴的马来西亚采行资本管制措施,以限制资本外逃和停止马币林吉特下跌。马国政府以固定汇率和降息的方式控制金融市场,强迫外国投资者在马国投资获利之后,出售资产所得以马币留在马国,不得转到国外。这令当时索罗斯儍眼,不敢相信一个国家元首可以出此烂招,来处理金融问题。俄罗斯此时的经济状况比当时的马国为差,而且面临问题也更加复杂严重,不但有经济问题,政治上又和美国有严重摩擦,再加上金融体系也不健全,因而很难复制马国的流氓「解围」模式。

  扼要而言,这场「世界石油大战」,欧美尤其是美国出手「进攻」,有以下几个因素,起码背后有发动攻击的潜在诱因,令其蠢蠢欲动。

  1、报复俄罗斯向斯诺登提供政治保护;

  2、报复俄罗斯强行入侵乌克兰;

  3、削弱俄罗斯和中国战略伙伴合作所形成政治,经济,军事战略联盟。如在钓鱼台问题上,日本就尝到中俄合作军事演习的苦头。

  从目前情况看,承受欧美所施加的巨大压力,俄罗斯会不会溃败?经济会不会崩盘?国际油市前景将何去何从?据路透估计,由于油价重挫加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预期俄罗斯经济明年将陷入衰退,而今年通胀率预计将超过10%。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会不会因此下台呢?笔者相信不会。在此不妨看看俄罗斯现今经济环境和历史背景。

  

  面对石油价格大战、油价持续下降所造成的困局,俄罗斯这几年在普京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这些年来能源出口的丰厚收益,国家迅速累积财富,因此,想一年半载把俄罗斯的经济搞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从历史因素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很强,自古就有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性格。当年,法国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但发现莫斯科已变成是一个空城,拿破伦本以为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将妥协投降,但没想到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熊熊大火烧了三昼夜。

  同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顽强抗争的民族性格体现最为淋漓尽致。面对纳粹德国的精锐武器和闪电战术,苏联军队根本不是对手。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苏联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拚死抵抗的精神,坚守到了最后赢得胜利。这在史太林格勒攻防战最能体会俄罗斯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拚死抵抗精神。「显然,没有人能够恐吓、遏制、孤立俄罗斯,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在去年12月20日普京将这句话送给俄安全人员,同时也给了西方。

  中国施援力所能及

  最重要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同盟关系,中国和俄罗斯这几年愈走愈近。目前,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只是中国四分之一左右,大约2.1万亿美元,因此,习近平政府向俄国施援手,完全有能力。去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经东线对华供气合同。这份合同规定在30年内对华每年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约总值是4000亿美元。如果需要,中国与俄罗斯可以再签一个类似的原油供应合约或军事采购合约,俄国将可以得到财政收入作挹注,便可度过短期难关。

  近日,彭博数据显示,中国从去年11月向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均价为每桶90美元,而且俄11月对华出售原油同比增长65%,创下历史纪录。这则报道反映中国与俄罗斯的确有战略「互通合作」的紧密关系,因此,相信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陷入「难以翻身」的地步,以「扶助一把」的战略考虑和需要。至于有分析质疑中国是否向俄罗斯「买贵油」,做了「冤大头」,中国外交部日前发出声明,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出,俄对华出口原油价格较高或导致中方利益受损作出澄清,指出中俄长期原油贸易合作不存在谁输谁赢,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扼要而言,今次油价下跌,既体现在政治层面,也体现在经济层面甚至其他方面。对美国来说,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当国际油价飙升至每桶147美元时,该国的页岩油的生产能力增长相当快速。美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页岩油大概占7%左右,但显然还没有把页岩油的生产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如果有效开采和释放,比例可能在10%左右。

  能源类别展开淘汰赛

  目前,页岩油每桶的生产成本约为80至90美元,从这个角度看,若石油价格推低到50美元或更低,那些页岩油的新能源公司将难以盈利。

  事实上,目前能源来源的增加,包括页岩油和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供应面增加,但需求没有同步上升,反而下降。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相对快,北欧若干国家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约10%至15%,在中国,比例约6%。若以每年2%增长速度,5年以后,包括大小型电动汽车的比例,可能接近20%。

  由于使用石油的交通工具中,汽车消耗的总量*,这几年汽车引擎技术提升,耗油减少,从这个角度看,石油的需求的确有逐步下降之势。中国方面,由于部分交通出行改用高铁,而非完全由航空运输主导。基于航空飞机的耗油量很大,一旦高铁分流交通,则中国的石油需求亦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换言之,全球石油需求慢慢在下降。因而国际油价需要重新形成一个新平衡点,目前无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性的起步点。

  还有一个仔细斟酌的因素是,究竟石油的开采成本是多少?据计算,地面(陆地)开采成本为每桶20至30美元,沙特地阿拉伯的产油成本每桶是24美元。在中东其他地区,成本可能高一点,因为有风险因素;至于海上开采方面,浅海开采成本为每桶30至35美元左右,深海开采成本高些,每桶约50至60美元之谱。

  从供应角度看,在不同的开采成本下,所开采的数量有多少可计算出来。换言之,开采数量会受到成本的制约。若需求不断下降,价格下跌,则成本最高的部分必然没有人愿意去开采。目前,在需求和供应的变化下,世界正在寻找一个新的价格平衡点。

  价格究竟是每桶60美元或是70美元,价格均衡点在什么水准?

  由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介乎80至90美元左右,因此,若油价低于此一水准,则页岩油将被排除出生产行列之外。除非页岩油的生产技术有所突破,或者有办法把生产成本降低。可以说,踏入2015年,能源结构和油价水平都在重新「洗牌」。而油价可能从目前每桶50多美元,反弹至70至75美元左右。笔者估计,要油价重上90至10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当短期的政治和其他因素慢慢淡化,价格最终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

  美经济受惠低油价

  目前,美国国内的零售油价已下降了三分之一。2013年底零售油价每加仑为3.6美元,如今降至约2.5美元,下降了超过1美元。美国家庭一般有1至2辆汽车,每辆车一个月约需耗用约60加仑汽油。换言之,若家庭有一辆车,每月可省60美元,若有两辆车,则省了120美元。这些挤出来的钱,可以用来其他消费,对刺激美国经济有相当大的作用。

  如果零售油价维持在当前2.5美元左右,则每个家庭每年可较前省下1200美元支出,以美国家庭总数1.16亿计算,则总额可有1400亿用来作购油以外的其他消费用途,对刺激美国经济不言而喻。按照未来的发展形势看,油价将持续大幅度波动,在市场寻找新的平衡之时,油价还存在下行的风险。

  按市场的共识预计,近来国际油价暴跌只是短期现象。所以产油商不会减产,还会押注油价反弹,这意味着油价可能会进一步下跌,而且下跌会持续更久。因为页岩油的供应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在美国,这种新能源的供应增加,让市场供过于求,如果页岩油持续开采,预计未来石油供应大增,市场会主动寻找新的平衡价位,在达到均衡点时,会剔除那些过剩的边际产量,把石油业将过去十年所得到的「好处」逐步耗尽,后果是石油的平衡价位将显着下跌;加上锂电池的技术发展愈来愈成熟,特斯拉的锂电池充一次电,已经能跑530公里,足够的士大半天的运转。

  油价难重上百美元

  总括来说,目前无法预计油价将跌至什么水准,但可以比较肯定的是,价格会低于此前每桶60美元的预期价位,甚至低于部分石油的开采价格,而短期上述两项新能源基本上不靠政府补贴是无法生存的。

  正如前文指出,当前美国零售汽油价格约在2.50美元/加仑。2013年,美国消费者以3.60美元/加仑的均价,甚至部分地区高达4.0美元/加仑购买了1350亿加仑汽油。如果汽油价格保持当前的水准,消费者和企业购买的数量与去年相同,他们今年将可省下下1500亿美元可用于其他开支,相当于0.9个百分点的GDP,或

  每个家庭一年1200美元。这对于美国的消费者和经济是个好消息,但对于石油开采公司无疑将是一个灾难。这场世界石油大战如何结局,委实耐人寻味。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