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当摩托罗拉移动(以下简称摩托罗拉)发布Moto 360的时候,我和很多国外的媒体一起,来到了摩托罗拉位于芝加哥的总部。
它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开放式的工位,房顶上管道裸露在外、但是很多布置又显得格外精心,走廊里是鲜艳的涂鸦、茶水间里有零食免费供应,甚至墙上还有一幅用LED灯管拼成的芝加哥地铁图,实时显示着芝加哥地铁的交通情况,非常酷。这让它看起来就像是硅谷的那些年轻的创业公司,而不是一个已经有86年历史的、正在经历着艰难转型的老牌手机厂商。
摩托罗拉的公关领着我们转了一圈。办公室里面到处都是Android绿色机器人的标识,玩偶、模型、贴纸……桌上摆的,门口挂的,角落放的,全都是。就像它曾经的母公司——Google。
那个时候,摩托罗拉其实也才刚刚搬到这个位于芝加哥的 Merchandise Mart商场顶部。这是一座有80多年历史的大楼,位于市中心,非常气派。而摩托罗拉之前的位置,是在芝加哥郊区的Libertyville。打个比方说,搬到这里,就好像是从宋庄搬到了国贸。而这是Google的要求,它希望当时已经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节节败退的摩托罗拉,能够更贴近年轻人、贴近消费者,重新迎回主流市场的心。
搬迁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按照当时的说法,摩托罗拉为此次迁址投资了3亿美元,涉及3000名员工,其中2/3 的人是工程师。他们租下了大商场的顶楼三层和屋顶,租赁期 15 年,面积 60 万平方英尺。不过比起房租,耗费更大的,还是将原本的实验室和所有设备,从遥远的郊区搬到繁华地段的新办公室来。
这个项目是2012年7月向外宣布的。为了能够顺利容纳下这么多员工,摩托罗拉甚至还要说服原来在这个大厦里的120家业主,要他们搬迁。所以一直等到2014年快9月,办公室才正式启用。但有点讽刺的是,那个时候,摩托罗拉已经不再属于Google——它被转手卖到了另外一家有着截然不同文化的公司。
摩托罗拉被转售的消息其实在2014年1月30日就已经正式公布。那个时候恰逢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除夕,而出手购买的一方,也是一家中国公司,联想。它花了29亿美元,从Google手里买下了已经没有剩下多少专利的摩托罗拉。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当摩托罗拉搬进新办公室时,尽管已经有了新的母公司,但是里面Android和Google的元素仍然无处不在。或者在收购的消息公布之前,这里已经布置好;又或许是处在过渡期,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和改变。
但就是在那个时候,摩托罗拉发布了三个最重要的新产品:第二代的Moto X 和Moto G手机,还有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上的标杆产品,Moto 360。这也是有着深刻Google烙印的产品:Moto X主打原生Android体验,Moto G则是一款面向新兴市场的设备,而Moto 360,这个因Android Wear而生、也是它的代表作品,更是摩托罗拉团队和Google的X实验室紧密合作的产物。我还记得发布会上,那个负责展示Moto 360的工程师,非常骄傲地和我们说,这可以说是他们和Android Wear团队一起打造的,在推出这个产品之前,双方就好像一个团队一样在合作。
甚至是“只推精品”这个策略本身,也是从Google时代遗留至今。在被Google收购后,摩托罗拉推出的新设备,可谓是数量急速锐减。据说当时Google砍掉了摩托罗拉将近20多款不同定位的智能手机,而且要求他们精简产品线,停止生产低端设备,专注于少数几款手机,而不再同时生产数十款设备。
还不仅如此。摩托罗拉当时还向雇员宣布,公司裁员20%,这将近约4000人;Google还重组了摩托罗拉的管理层,撤掉了40%的副总裁,聘请了新的高管;撤出无法盈利的市场,关闭全球94个办事处中的1/3,将研发集中于总部芝加哥、硅谷的桑尼韦尔和北京。
一系措施下来,这才有了我们当时看到的摩托罗拉的样子。在那时,看起来,摩托罗拉仍然是一个Google公司。
然而离我那次从芝加哥回来不久,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联想就宣布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的收购 。我虽然好奇摩托罗拉那个办公室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是也没有办法去看个究竟。
直到上周,当我们和其他的中国媒体再次来到这个办公室时,却发现一切都变了。门上都是Lenovo的字样,摩托罗拉的标志下面的字,也从“a Google Company”变成了“a Lenovo Company”。
在大厅上,还挂满了Hello Lenovo的标志,甚至还有联想高层的“寄语”也被做成了条幅,和他们的名字一起挂在了人们的头顶上。
更重要的是,满办公室的Android玩偶贴纸已经不见踪影。在摩托罗拉历代产品展示区,有一个Android公仔,仿佛那就代表了Moto在Google旗下的两年多时间。另外,在设计实验室里,我看到了五六个熟悉的“绿色机器人”的身影——然而那根本算不了什么。设计实验室里的各种模型多得很,我敢说,《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的角色手办,比Android模型还要多得多。
人们不再谈起Google——至少是对着我们这群明显来自中国的人。偶尔说起,也是很公事公办的语气。管理层们用新闻发布会的语气说,Google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一点不会变,我们会一起合作推出好的产品。而工程师们呢?摩托罗拉的一个工程师告诉我,其实当初他们刚被Google收购的时候很开心,觉得有Google这么大的母公司,就是有了靠山,而且说不定以后会有资源的倾斜和在Android上的优待,但其实也没有。谈起过去,有淡淡的遗憾,但似乎也还好。
然而对于在这里工作的人来说,联想实在是个新名字。或许在一年前,他们还没有怎么听说过这家公司,工作室里很多电脑主机,也是戴尔的。有华人工程师对我说,在公布收购的消息之后,很多同事都对联想是做什么的感到茫然,有的人还会专门跑过来问他。而摩托罗拉中国团队成员也说,当时他们在内网上准备了很多的资料,来给人们解惑。
纵然Google带来的影响还在,比如关掉很多的产品线、聚焦在一两款精品上的思路看样子还会坚持下去。但是,人们开始忙碌和兴奋起来,因为联想带来了更大的变量——中国。
一度退出了中国市场的摩托罗拉,就像是把一块大蛋糕拱手让人。无论是之前在摩托罗拉回归中国的发布会上,还是这次接待我们的设计部门高级副总裁 Jim Wicks和工程部门高级副总裁 Iqbal Arshad,都在反复地说,“对于摩托罗拉即将回到中国,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兴奋。”
他们描绘着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未来——中国巨大的市场、摩托罗拉的品牌影响力,再加上联想的渠道实力,让这个组合看起来似乎非常强大。 Iqbal Arshad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凭借我们强大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水平,摩托罗拉将非常自信的回来。”在他看来,回归中国市场的核心优势和差异化主要有以下几点:*点,是个性化定制,他们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制造出更加贴合他们的产品;第二点,就是产品会带给用户*的、*的使用体验;第三点,会让中国消费者体验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硬件;第四点,我们的产品有着*的工业设计;第五点,将在软件和Android系统优化上做到最棒。
但是,这还只是变量,还不能说是变化。
中国已经不是当初摩托罗拉退出时的那个中国。苹果依然拥有大量拥趸,三星却开始失势;相反,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纷纷开始抢占市场,变成联想和摩托罗拉越来越大的威胁;另外,运营商已经在消减对手机厂商的补贴,在渠道方面有优势的联想,自己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另外,消费者们也在变化。人们对于整体体验还似懂非懂,但是已经学会列个表格比较各款手机的配置:几核芯片、多少像素的摄像头、甚至几周更新一次的系统,都是决定购买的因素;从情怀到参与感,国内的厂商已经对于如何把狂热的粉丝聚集在自己周围这一套,玩得越来越熟稔;偏偏摩托罗拉擅长的软硬件结合的优秀工业设计、前沿的用户使用体验、甚至是体现在很多细枝末节处的强大研发实力,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精力去宣传教育,或许才能被科技圈之外的人群所感知和接受。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市场更像是“看上去很美”。它其实已经开始趋向饱和,很多中国厂商,包括联想,反而都开始寻求向海外市场扩张。
所以,虽然摩托罗拉称自己的收入在去年增长了100%,在印度和巴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个还没能从低迷的业绩表现中走出来的老牌公司来说,它还需要更大的刺激来恢复活力。中国市场,显然就是那剂强心针,但是,在强心针打下去之后,是否真的就能够让这个曾经的巨人恢复活力,还需要观察。
不过无论如何,联想带来的都是一个好消息。人们都充满了期待。内部人士告诉我,为了这次中国客人的来访,他们做了非常多精心的准备,从参观流程到细节,都排练了好几次。很多人都学会了用中文打招呼。不管是参与讲解的实验室负责人,还是普通的工程师——这是自发的。主管模具实验室的Mike,甚至还佩戴上了美国国旗+中国国旗的徽章。
因为同时要做全球和中国两个市场,带领我们参观的中国工程师告诉我说,现在她们的工作压力比过去大多了。“以前比较闲一点,现在却有干不完的事情。”但是她看起来还是很开心,不像是在抱怨。而正在这时,一个人从我们身边走过,他咧了一下嘴,对我们用不慎标准的普通话说,“尼毫”。
尽管两次来访只相差四个月,但是我却像是在这个办公室感受到了摩托罗拉这几年来以来变化的缩影。而现在,我在回去的飞机上,非常期待下一次再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儿。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