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科技圈一直有两个风口浪尖的“二代”人物,一个是鲍尔默,比尔盖茨接班人;一个是库克,乔布斯接班人。鲍尔默黯然下课,而最近库克却看似风头正劲。商业历史与帝国历史其实看起来总那么相似,今天我们就想来讲讲,关于帝国二代的命运:
其实,用“帝国”来形容一个大企业,有很多地方是类似的,比如关于它的机构组织形式。总体上来说,企业是“集权主义”的,因为民主制度在效率上很有欠缺,而企业特别注重效率以至于到了效率就是生命的地步,故而企业里很难展开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在一个企业的重大决策上,有时候甚至是“极权”:就听一个人的。
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有过两次惊心动魄的“二世而亡”的事件,一起是秦二世,一起是隋炀帝。秦隋两个帝国都是在乱世中崛起且盛极一时,但只传到第二代就立刻灭亡(严格意义上,秦二世和隋炀帝后面还有,但通常都认为帝国毁灭在他们的手里)。而它们之后,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骄傲。看来,二世而亡,殷鉴不远,后来者着实吸取了不少教训。
汉唐两个帝国的后续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汉帝国的二代是守成之主(汉惠帝),然后传文景,基本上秉持黄老的“无为而治”,直至汉武帝,才开始正式开疆辟土,以有为替无为。也就是说,汉帝国最辉煌的时刻,汉武帝本人,和汉朝创始人汉高祖距离很远。而唐帝国,则完全出现了一个变乱:玄武门之变。唐太宗至少不是他老爸死死认定的继承人。
说完了历史,我们回过头来看企业。以科技业中相当有名的两个公司为例,一为微软,一为苹果。两个公司的二代,都是创始人钦定的继承者,但都只能是守成而不能再建一番霸业。
互联网中“迷失”的微软
鲍尔默在舆论上是贬大于褒的人物,主要的原因在于所谓“失去的十年”,微软在移动领域中缺少亮点,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但从财务数字上看,鲍尔默在任期间,年营收增长四倍,年利润增长十倍。这个销售出身的精力充沛的微软掌门人,将PC上的微软的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不是该死的移动互联网,鲍尔默一定属于可以功成身退的人物。在传统意义上,一家刚刚创建了一个全新市场(微软和英特尔的联盟一手打造出了个人微机市场)在早期就碰到了另外一个全新市场并不多见。鲍尔默有点倒霉。
不过,微软的困顿,其实从桌面互联网时代就开始了。虽然比尔盖茨早在1995年就出版了《未来之路》,但微软面对互联网,是有些落后于潮流的。后来依靠颇具争议的windows捆绑IE,总算是赶上了互联网大势,但它售卖产品的商业模式,其实和互联网格格不入:互联网是一桩基于免费的生意。
鲍尔默以销售见长,他*的功绩在于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软件销售。销售的实质是一种双方交易模式,而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则是三方:用户(免费)、客户(收费)、公司自己。在微软多年发展的历程上,Windows以及Office的销售团队立下了汗马功劳。鲍尔默很难去改变这种路径,事实上,他自己都很难改变自己。
到了移动互联网,连操作系统都是免费的了,销售力见长的微软,再一次遇到了危机。如果说桌面互联网时代,根本的操作系统还是需要售卖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就被抛弃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微软再也不可能通过在系统上捆绑一个什么核心软件来打翻身仗了。
本来微软可以通过改造windows系统来适应移动设备风起云涌的大趋势,但Windows是为桌面而生,也为桌面而困。早期的Windows Mobile完全不能适应移动设备的要求,而后来的Windows Phone系统依然显得不够“移动”。
事实上,它多年的盟友Intel也遇到了麻烦。这家芯片公司垄断了PC和 笔记本,但在移动设备上,却碰到了以前手下败将ARM的猛烈进攻。ARM是一个输出芯片解决方案的公司,很多芯片制造商都在使用这个架构,比如大名鼎鼎的高通。ARM的架构可能性能上不如Intel,但它对电力消耗更少,而移动设备,电力续航能力是核心中的核心。在PC端,Intel拿下了八成的市场,而在移动端,ARM架构的芯片则反过来拿下了八成的市场。硬件盟友的失利,也使得微软竞争力不足,以至于最终数十年的“Wintel”联盟已经摇摇欲坠。
一家以操作系统崛起的科技公司,最终败于操作系统。
库克真的带动苹果到了一个新高点?
库克至少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是毁誉参半。批评他的人认为,这个搞供应链出身的人完全在吃乔布斯的老本,在乔布斯身后,并没有像乔布斯那样,拿出从iPod到iPhone到iPad这样连续的让世界惊艳的产品:他一个都没拿出来。他倒是拿出了新玩意儿:Apple Watch,但至今不知道是否能“改变手表业”。赞赏他的人则更多的从财务数字说话,最新一期财报显示,苹果公司实现净利润达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1%;当季营业收入421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2.2%。而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超过24%。
到目前为止,库克依然忠实地执行着乔布斯路线:软硬合体。硬件上,长年浸淫于供应链的库克,自然得心应手。软件上,乔布斯那种凯恩斯主义风格(严格管理),仍然是苹果的本质。乔布斯过世数年,这些核心特点,被库克*地继承下来。
不过,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苹果公司的业绩依然主要靠iPhone,宛如微软的一路增长,主要靠的还是比尔盖茨打下的视窗基石。库克比鲍尔默幸运得多,至少在可见的未来里,好像不太会出现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所谓第三种互联网。
从内在角度而言,库克和鲍尔默是差不多的。但他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截然不同。08年比尔盖茨正式退休,由鲍尔默接替。后者正好遇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前夜。09年6月,苹果发布了iPhone3GS这个已趋成熟的移动设备,引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鲍尔默这个二代,无法改变体量已经非常大的微软,其实并不奇怪。而库克,在11年乔布斯过世后执掌苹果,并没有碰到外部环境的巨大变迁。他忠实执行乔布斯路线,继续深化苹果在移动市场上的地位,恰好符合了正在蒸蒸日上的移动互联网。同样是忠实执行,库克和鲍尔默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要求库克做一个全新的颠覆式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必要。他的那种保守符合时代需要,只是,苹果就再也不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公司,虽然有点可惜,但这是符合商业规律的。
选择二代与二代的宿命
与帝国创始人挑选接班人所不同的是,企业创始人的接班人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自己的直系后代(这被称为家族企业),要么就是创始人极其欣赏的功臣。微软和苹果都不是*种,那么,在所谓欣赏的功臣(或当年一起的创业小伙伴)身上就会出现一个现象:这位功臣很难是野心勃勃的主。鲍尔默和库克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工作努力,精力充沛,但并不算那种有极强想象力的野心。他们能将创始人奠基的事业推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但他们却很难去另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如果他们有这种野心以及能力,或许,他们早就离开微软/苹果,去打造自己的事业了。故而,无论是微软,还是苹果,想要出现一个石破惊天的二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外聘行不行?理论上讲,也不太可能。创始人还在的时候,商业组织通常发展得很不错,而且遍地都是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元老,内部提拔出来的都不一定能够服众,更何况从外部空降一个CEO。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和帝国还是有些不同。企业创始人之后的*,缺少帝国那种血缘合法性,二代*的权威,基本上属于马克斯·韦伯笔下的“官僚阶层的权威”,很难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库克上台后的*场苹果大会,苹果诸个山头的大佬们,轮番上场讲演,完全不是乔布斯时代老乔一人讲到底的态势,就是一个明证。乔布斯不需要和别人妥协什么,但库克需要。
今天的高科技企业,包括谷歌、脸谱等等在内的一时风头无两的企业,迟早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这类问题,是它们的前辈们很难碰到的。借助金融投资和互联网高科技的力量,一个企业有可能在创始人阶段,就已经做到了“*”的地步,创始人的继承者,一来没有血缘权威,二来没有魅力权威,无可避免地,将滑落到官僚权威上。而这条道路,通常是不断强化创始人留下的基业,而很难去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因为后者,实在需要那种在企业内部君临天下的强力领导态势。又因为金融投资和互联网高科技的力量,使得竞争者有可能会迅速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将它们挤压出去。微软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苹果会不会?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
二代,一般意义上是守成的主,既要强化前辈打下来的江山,又要发现新的机会,并做小规模的投入和卡位。为什么不能大规模进入呢?这涉及到企业内部政治问题。功臣元老们都会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地盘,新业务很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冲击而遭到他们的各种对抗。在我看来,企业内部也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杯酒释兵权”的过程,而二代,本身就是功臣中的一员,这种事情做起来,并不好弄。
企业不是历史上的帝国,横跨数百年的企业不是没有,但到底是非常少的少数,大型企业更是很难做到这点。有统计表明,最近四十年来一直能处在TOP10的高科技企业其实只有一家IBM,大部分的当年的巨头企业,迅速没落,那是极其常见的事。也许这已经成为了规律,而打破规律,总是需要一些变态因素和因缘巧合。企业二代能碰到这种因素和机缘概率不高,也许,三代四代,有可能吧!
21306起
融资事件
4439.57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86家
企业
3222家
涉及机构
513起
上市事件
6.47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