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小米黄牛发家自述,三年赚千万》的稿件刷爆了朋友圈,小米原来并不是互联网手机,主要靠线下渠道走货,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雷军和米粉说好的幸福呢?
按理说,现在天上掉下一块砖头都能砸死仨卖手机的,怎么会出现手机黄牛这种生物?黄牛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小米会有黄牛?
黄牛的历史比小米要长得多,黄牛的诞生也跟小米没有半毛钱关系,黄牛出现在供应远远小于需求的短缺市场。什么时候生产和供应赶不上用户需求?是计划经济年代。所以当年一切商品靠批条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批有关系倒批条的人是现代黄牛的前辈。
1984年中国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生产资料的价格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中央承认了生产不足导致的两种价差,这也是黄牛名正言顺的过渡时期;1988年中国开始价格闯关,想用尽快提价来解决价格双轨制,不曾想闯关失败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上一次惨痛教训,黄牛很可恨,但黄牛有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想迅速结束黄牛,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动荡。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在市场经济下,物质富裕过剩是常态,供应多而需求不足,在一般领域黄牛也就难觅踪迹。
在哪些行业还有黄牛呢?就是在政府计划控制的领域,黄牛依然是最活跃的。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黄牛是什么?票贩子和号贩子,一个是铁路部门一个是医院。这两个行业都是政府主导的行业,在一年前铁路总公司成立前铁道部几乎是最后一个政企不分的堡垒,中国绝大部分医院是公立的,这些医院是事业单位,只有一个股东就是政府。
短缺的火车票和医疗服务催生了票贩子和号贩子,在政府堪称严厉的打击下,票贩子和号贩子依然是巨大的产业。
小米是一家纯粹的民营公司,为啥会跟黄牛纠缠不清?道理是一样的,那是因为小米手机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米粉对小米手机的需求。
政府为了保证名义上的低价,不惜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商品和服务,比如票和医疗,造成的结果就是抢购,抢不到的自然要加价。
小米一个民营公司,根本不用在乎民间对于手机价格的舆论,事实上民众会质疑政府控制的价格,但*不会苛责民营公司的价格,为啥小米手机不能提价?
提价,殊途同归,这就是回到了诺基亚三星的老路上来。
诺基亚和三星为什么没人抢购,因为他们实行的是浮动价格制,诺基亚三星的新款手机一般是会卖到惨绝人寰的天价,一年之内不断降价,一年后价格腰斩也没人买,因为摩尔定律一年之后元器件价格会变得很低。
雷军对小米的定价利用了摩尔定律,跟诺基亚三星反其道而行之。手机一直保持1999元,性价比极高,当然也是亏本的,上市几个月后手机配件价格下跌,1999的价格开始维持盈亏平衡,随着配件进一步降价,最后几个月手机开始盈利。等新款产品出来之后,前一任产品开始降价,但也始终是赚钱状态。
其实这也并非雷军首创,苹果手机就是如此销售。当然,跟小米一样,苹果也面临黄牛难题。在苹果新款手机上市的前几个月,黄牛都会如影相随。
纽约第五大道苹果专卖店iPhone6发售时,排队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买到之后马上加价100美元卖出去,这还是良心卖家,还有一些大妈把iPhone6 plus卖到1200美元!
只要有任何紧俏商品,黄牛都有生存空间,苹果和小米不过特别典型又吸引人眼球罢了。黄牛也有自己的判断智慧,据我的朋友李何冉调查,中关村有专门的黄牛公司,每天都会研究有套利空间的手机型号,然后判断迅速决断吃进哪些货,听说最近华为Mate7也挺受他们青睐。
不过黄牛这种半地下的职业生存空间实在有限,而且冒一定的风险。比如10月份大陆引进iPhone6,大陆iPhone6黄牛赔惨了的消息,黄牛的政策风险一点都不低。
另外,公司*不可能跟黄牛有任何正式大规模的合作,如果小米真备了大批的货给黄牛,而在线上制造一种紧缺的局面,这必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大量的货不管怎样都会冲击价格,甚至会导致小米官网价格高于实际价格的奇特情况。比如目前小米4移动4G版在各大电商以及全新转让价格是2300元,这其实反应了小米4真实价格。小规模地下性质的黄牛肯定是存在的,但若是大规模黄牛跟小米合谋,小米4的价格早就跌破1999了。
政府打击票贩子号贩子有章可循,小米可没有任何的法律武器,只能靠两手来打压黄牛:一是靠开放购买之外增加了预售模式;其次也在不断加强防黄牛措施。小米有一支工程师组成的10多人防黄牛专职小组,他们建立了黄牛ID库并动态更新,要打一场持久战。
智商不足需要充值的人们也会给黄牛以希望,除了小米4和红米Note增强版需要抢购之外,小米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放量供应,但仍然有人从来不看小米官网,凡是求助黄牛。你买个小米2还要找黄牛我除了为你悲哀还能干啥?
21203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12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0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