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对创想力的扶持、认同、鼓励、褒奖和向往,我觉得是国家文化是否鲜活的重要因素。越是那些有创新力的、符合未来20年社会发展趋势的项目,我投资的兴致就越高,因为投资创意是改变文化最根源的开始。”
在这个稍不留神就会被遗忘,一不小心就会被淹没的演艺圈,不管是歌手还是演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争取“上头条”。2013年,对羽·泉组合来说是备受瞩目的一年,从年初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季,到年中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再到年末的北京工体圣诞演唱会,羽·泉组合不论是音乐创作上的表现,还是跨界主持方面的大胆尝试,都获得了观众的大加赞赏。从1998年出道以来,在15年的音乐旅途中,羽·泉组合发行过9张原创专辑,参与制作专辑、单曲135张,上过3次央视春晚,获过153个音乐奖项,全球唱片销量超过1200万张……坚持原创的羽·泉组合,在各领风骚一两年的娱乐圈,已经在受众心中烙下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在这个我认为每一天都可能产生技术革新甚至是技术革命的时代,我们如果不放下过往的成功,明天将很难行走。执著于创新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也是我打算和我的伙伴要做的事。”胡海泉的这段话,既可以用来总结羽·泉组合在音乐上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概括他自己在创业路上的切身体会。
除了歌手的身份,胡海泉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创投生涯。到目前为止已经创办过三家公司、投资过十多个项目,涉及游戏、广电、新能源、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走下音乐舞台的胡海泉,已悄然登上创投舞台,与李开复、马云等知名企业家开始了另一个“大组合”。就像他在冯小刚导演的最新贺岁大片《私人定制》主题曲《解放》中唱的那样:“离开囚禁的温床,才是真正的解放。”想要飞得更高,“自己不能剪掉自己的翅膀”。
这是一个不创新就等死的残酷年代,不论是音乐创作还是经营企业,都需要团队创新的力量。在追求创新的路上,胡海泉也不断给自己充电。他现在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EMBA。在全国众多的商学院中,之所以选择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胡海泉认为这是一个真正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一个人读书学习跟一群人读书学习是不一样的。在集体环境里学习是专注的,其他形式的学习是碎片化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最擅长的是对社会趋势的洞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洞察。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每堂课讲的内容,我马上就能应用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判断自己该怎么做。”
探索互联网时代的
音乐产业出路
跟一般的歌手不同,胡海泉不仅注重自身的音乐创作,也心系着整个音乐产业的发展。当互联网推平传统音乐产业的构架时,歌手靠销售唱片获利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在羽·泉组合出道的上个世纪末,那个被称为音乐蛮荒的年代,音乐的发行载体基本都是磁带或CD。但是由于盗版猖獗,那时的音乐产业一直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有调查统计显示,那个时候正版唱片和盗版唱片的销售比例是1:20。
为什么音乐产业一直找不到合理的发展模式?其实跟版权管理有很大关系。直到今天,中国的版权管理依然没有走上正轨。比如,现在的歌手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商演。但是在版权管理的行政审批流程中,商演的主办方以及歌手都要向著作权协会交纳一笔“词曲著作使用费”,以保护那些词曲作者的权益。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事实上,词曲作者本人真正能够拿到这笔费用的很少很少。胡海泉坦言,羽·泉组合所有的演唱会,90%以上的歌曲都是他们自己原创的,但是出道15年,羽·泉组合从来没有从著作权协会拿到过一笔词曲著作使用费。
“在互联网时代,只有真心拥抱和信赖互联网的浪潮才不会被拍到岸上去。音乐人或者音乐经营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去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正是出于对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的认识,早在2004年,胡海泉就成立了EQ唱片公司,并把它当成音乐产业的试验田。
EQ唱片公司与传统唱片公司的*差别是在营销方式上以新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胡海泉试图用低成本、大规模的方式扶持新人。EQ唱片公司曾经创造过在一年时间内制作出8200多张唱片的行业奇迹;在颠峰时期,中国移动彩铃热销榜前10名的歌曲中有6首出自EQ唱片公司。
“其实那个时候,EQ唱片公司对艺人采取的是一种放养模式,公司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很系统的培训,我们只是让所有人成为全才。”胡海泉回忆,那个时候,就连唱片公司的前台都会录音,“大家是一个协作体,每个人喜欢什么样的歌都可以写,至于最后哪些歌能发表,取决于内部投票。”
2013年12月14日,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举行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MBA‘知行合一’系列讲座”中,胡海泉介绍了EQ唱片公司的“天黑请闭眼”的选歌模式。“大家听完10首歌之后,就会闭上眼睛给每一首歌投票,选出周冠军曲目。一个季度过后,再从周冠军曲目中选出下一季的主打歌曲。”
这样的放养模式能否使EQ唱片公司成为未来大规模培训和挖掘音乐人才的平台,成为规范版权制作管理的渠道呢?胡海泉感叹:“真心从事音乐版权管理并不容易,但是EQ唱片公司下一步会继续努力。”
2009年,胡海泉与他的搭档陈羽凡共同创立了巨匠文化传媒公司。这一举动,引来外界诸多猜测。有人说羽·泉组合翅膀硬了,想赚点代言费;也有人说羽·泉组合是想过过老板的瘾。但是羽·泉组合成立巨匠公司的真实想法并不像外人猜测的那样。“2009年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袭来,我想尝试创新,但是只有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团队里才能做创新的实践。”那年,胡海泉通过全世界*的传播方式——微博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巨匠公司的确成为羽·泉组合很好的试验田。公司吸纳和培训了很多有互联网基因的人才,目前正转型升级为移动互联网运营渠道商。业务范围包括音乐版权、音乐会、文化节、互联网视频节目、影视剧,还有手机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游戏,以及跨界的实体衍生产品等,这都是帮助传统行业实现营销升级需求的工具。
投资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如果说创办公司是胡海泉为音乐产业探索出路,那么投资项目就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作为投资人,胡海泉的早期投资是没有限定行业的,主要看回报率。参与投资的领域涉及广电、新能源、医疗器械等。胡海泉早期曾经投资过一个手游团队,后来那个手游团队被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收购了,因此获得高回报率。那件事情之后,胡海泉对互联网文化产品兴致很高。“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我相信未来20年是最重要的20年,是自下而上改变文化的20年。对创想力的扶持、认同、鼓励、褒奖和向往,我觉得是国家文化是否鲜活的重要因素。”胡海泉在回答北大国发院MBA学员的问题时强调,“越是那些有创新力的、符合未来20年社会发展趋势的项目,我投资的兴致就越高,甚至会在早期阶段进入。只要让我看到他们有竞争的技术优势,我就会投资进去。这是我现在的想法,因为投资创意是改变文化最根源的开始。”
在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选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方面胡海泉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早期投资的时候,胡海泉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判断。但是现在他认为,“创始人固然重要,但是围绕在创始人身边的团队其实也很重要。我会判断团队在六个月的周期内,或者一年以后,或者下一个投资人进来之前,他们会发生怎样的衍变。我更看重的是整个团队的文化。”
在可穿戴设备热浪来袭的2013年,胡海泉参与投资了北京土曼科技公司。在胡海泉看来,土曼科技CEO汪伟是一个很棒的创始人,他不仅拥有*的技术,商业理念和营销模式也很棒。产品出来后,胡海泉在微信朋友圈只发了十条消息,结果就预购了1800多块智能手表。“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可穿戴设备是当下的一个潮流,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但是让我下决心投资的,还是在见到团队创始人汪伟时的感受。这哥们太执著了。他真的可以带领团队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产品,这是很关键的。”
很多创业者在见投资人的时候,都会很急迫地告诉投资人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项目已经做过什么。但是胡海泉更看重的是,创始人能否如实告诉自己他们的团队不能做什么。“除了相信自己的直觉,我更重要的是相信团队。”
对于艺人创业成功率极低的现状,胡海泉认为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创投行为。“和普通的创业投资者一样,企业的起起伏伏,投资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如何运用资本干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在《我是歌手》*季总决赛的时候,胡海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人生没有*,每个*就是下一个起点”。的确,从音乐人到企业家,胡海泉就是在起起伏伏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