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对VC的四大幻想:公司的控制权会牢牢掌握在我手里!

找VC融资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初次创业的人,即使在金融市场最兴旺的时候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在近期的某个研讨会上,有人在小组讨论中表示,他认为95%以上的创业者已经放弃了VC,另一位小组成员立刻回应道:“没错,就好像我周围95%的人都决定不和超模约会。”只要清醒地认识到期望值该有多高,这就算打赢了上半场战斗,但有四大幻想常出现在寻找早期VC的创业者身上。

  找VC融资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初次创业的人,即使在金融市场最兴旺的时候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在近期的某个研讨会上,有人在小组讨论中表示,他认为95%以上的创业者已经放弃了VC,另一位小组成员立刻回应道:“没错,就好像我周围95%的人都决定不和超模约会。”只要清醒地认识到期望值该有多高,这就算打赢了上半场战斗,但有四大幻想常出现在寻找早期VC的创业者身上。

  幻想之一

  “只要能让对方相信我公司的未来前景,就可以提高企业现在的估值。”

  很多早期创业者将精力大量投注在公司估值问题上,不惜用折扣促销等取巧方式来拉高现金流,以为这样就可以证明企业将来的收入前景,从而提高当前的估值。

  现实:早期VC融资对企业估值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并不重要”——而持股比例才是关键。暂且将金额低于20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放在一边,首轮VC融资的典型投资后资本分配比例一般如下:

  领投:20%~25%.VC一般会坚持要求在早期投资企业中持股比例不低于20%.

  跟投:20%~25%.VC一般喜欢再找家跟投的VC一起做,即使股权会被稀释,投资者和企业也都觉得更有利。

  期权池:15%~20%.除非VC已经决定在下一轮融资前肯定要引入新CEO(从期权池比例的讨论中往往就能看出这点),在期权池比例上下点功夫讨价还价,往往比纠缠企业估值还要管用(因为期权池是属于估值公式的“投资前估值”部分)

  创始人:剩下的部分。

  早期融资与后期融资的估值不同,一般不受金融市场的变化影响。经济下滑只会令成功融资的企业减少,投资额度也会缩水。

  幻想之二

  “公司的控制权还是会牢牢掌握在我手里!”

  放不开控制权的创业者还是另寻成功蹊径吧,没必要浪费时间研究VC.只要看看上面的典型融资股权分配比例就可以知道,VC介入后创始人很难继续保有“控制权”,更不要提VC拥有的对重大事件的特殊否决权(重大事件包括收购新企业、下一轮融资等)。

  现实: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资本运作,VC融资协议条款的特点是围绕着激励机制建立,而不是为了争抢控制权。VC意识到需要掌握足够的筹码才能激励创始人为大家创造更多财富。因此,典型VC融资条款会规定,收回投资本金后,经营者有钱拿,投资者才有钱拿。反之亦然,VC的这笔投资要是没赚到钱,经营者也别想先富起来。多重清算优先权等繁复融资协议条款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有效刺激经营层的干劲,违背了多年来为VC创造过丰厚利润的基本VC哲学。遗憾的是,如果在控制权结构中没有赋予董事会足够的权力来雇用或解雇CEO,恰恰也违背了这套久经考验的财富创造*化管理体系。

  幻想之三

  “现在少要点钱就可以避免稀释股权。”

  企业的融资规模问题往往会引发争议。除了某些需要持续投入的技术开发行业,大部分新企业还是能够拿出一份合理预算的,金额可能是50万美元,也可能是1,000万美元。有时创业者会刻意压缩融资规模,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股权稀释而且“保持企业对收购者的吸引力,方便日后迅速脱手”。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决定只会令人事后追悔莫及。

  现实:融资额一定要足以实现对公司价值提升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并留出一定余地。新企业的价值一般不是随着时间发展直线型提高,而是类似“上台阶”,每取得一次重大突破就提升一大步(比如新产品发布、客户数量突破某一规模、完成一笔大买卖或取得技术突破),然后持平一段时间(可能微微向上或向下),直到迎来下一次飞跃。你可以先接受5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这样有助于提高“首轮融资”的筹码,但这50万美元必须足够帮你实现重大发展目标(如果做不到,你下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十有八九还是跟现在一样)。

  此外,你也不会想错失良机。如上文提及的,早期企业融资估值的关键一般是持股比例,而不是真正的“价值”。企业在首轮融资中拿1,000万美元或700万美元,最后的股权分配比例很可能都是一样的。罕有创业者最后因为多拿了钱而后悔的,反倒是新企业失败的原因总结下来只有一个:缺钱。融资能帮助企业提高对抗外来不利因素的能力,在市场或经济问题掀起的风暴中生存下来。

  幻想之四

  “我有能力为企业找个好VC.”

  某些创业者确实能联系到几家早已熟悉的大VC,并从其中一、两家获得投资,但大部分靠的是过去的成功创业经验。假如比尔。盖茨打算开家新企业,肯定有很多人愿意帮忙,但是对剩下的95%的企业来说,找VC并没有那么简单。

  现实:最终拿出具体合同条款的那一家(或那两、三家)VC就是好VC了,企业当然需要在接触投资者前针对自身需求做出取舍,但是VC融资的过程归根到底是VC来做选择,能掌握主动权的创业者只是少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