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调的互联网金融热中,一拨互联网创业公司纷纷试水泛金融领域,吸引用户、抢占山头;另一拨P2P因处于被央行监管的前夜而风生水起。
要成就这个新兴领域,除了互联网人才外,还得有专业和丰富运营经验的金融人才加盟。但褪去热闹喧嚣的外衣,你会发现金融界人才去互联网行业的流动性并不活跃。除了体制原因,机遇、薪酬待遇仍决定着他们无法跳出现有的“金饭碗”。
而身处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人才要适应互联网的节奏也并非易事。因为在一个快节奏里,要从用户体验、业务模式、销售运营模式与文化、沟通方面去改变传统金融人,是要花时间的。
招人门槛要求不低
尽管眼下不是社会招聘的*时间点,但在市场形势的推动下人才需求量仍让人吃一惊。根据金融英才网最新统计显示,电子商务等金融互联网类人才需求上涨明显,截至7月末,该类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加25.7%,与今年初相比也上涨了10.2%。
曾在深圳鹏华基金从业三年、且有清华研究生背景的郑慧(化名),4个月前从江西老家来北京求职,在亲友的推荐下上周去了一家知名的P2P公司面试,但这段面试经历并没有给她留下多少收获。
“面试我的部门是做的是债权管理,要求应聘者对宏观经济的理论有很深的造诣,又要求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给我感觉只有读到经济学博士级别、且曾在资管行业任高职的人,才能胜任这个岗位。显然,这与我擅长的专业技能并不吻合。”郑慧向腾讯科技谈到,在那份面试之后,她也通过同学的关系,获得了一家信托公司的面试机会,后因无深厚人脉不了了之。
市场资源和深厚的人脉,这确实是眼下传统金融业招聘人才潜在的刚性条件,但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恐怕并不适用。
“我现在招人首先看他的金融专业知识有多深厚,其次看他的业务能力,能招进来的前提是,他是否有开放的思维,是否能适应互联网的节奏,与团队价值观的契合度有多高。”融360副总裁陆佳彦告诉腾讯科技,现在招金融背景的人才,2-3年的也招,如果有5-10年金融从业背景更好。
陆佳彦是标准的“银行高管”:上海交大MBA毕业,从渣打银行客户经理做到了宁波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副行长,拥有11年的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经验。2011年与朋友创建融360,专做针对金融零售市场的产品搜索。
对比银行体系里以关系为导向销售银行产品,他现在更欣赏互联网以效果为导向的销售方式。
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反应出了两个行业产品特质的巨大差异——靠关系销售产品的背后,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没办法靠产品本身去说服客户,只有走大客户关系;而互联网产品更强调的是“产品价值”,放大客户、用户的使用体验,让产品本身说服客户。
那么这对招募金融人才的要求自然不低,就连陆佳彦本人也适应了一段时间,比如他从前花80%的精力投入在业务运营、客户关系上,那么现在这部分精力会全部投入在产品上。再比如,以前习惯了层级式的沟通方式,现在转变为民主协商的沟通方式,这就要求他在心态上更平和、更开放。
现在融360的金融人才与互联网人才是1:1,全公司拥有金融专业背景的人士近60人。而向陆佳彦汇报工作的部门leader,几乎都有超过10年的银行运营经验。现在他并不急于在银行业里找高级人才,这也可遇不可求。
用他自己的体会来说,让银行界人士遇到“机缘”,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的信仰”。毕竟优厚的薪水、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相对封闭的行业体制,让银行从业人员不会获得太多的创新机会,即使是像他这样的银行高管,寻找到自己出去单干的机会也是等了数年之久。
适应期难点:用户体验 业务模式
“光鲜闪亮的学历”、“优秀的从业经验”、“高薪”、“高职位”曾是外界对投行人士的刻板印象。如果投行精英舍弃这些跳槽到互联网公司打工,又有多少人会投去另类的目光呢?精英又怀着怎样的动机去做这个决定?
27岁的梅晗在2个月前加入了有利网,出任该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读了两年金融工程后回国找工作,获得了在摩根斯坦利华鑫工作的机会,专做中小企业上市工作。而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北极光创投做项目投资。
“在传统金融业,金融创新的机会不会特别多,特别是让年轻人去试水的机会更少。”梅晗一句话总结了他从投行到互联网公司转型初衷。尽管薪水没有在投行丰厚,但他更为看重的是,在互联网业能感受到一股“闯劲儿”,而在传统金融业这种激情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能获得的。
梅晗擅长金融数据、量化分析,尤其是对结构性性金融产品做模型设计。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细分领域,既要为前端用户体验设计清晰、直观、流畅的理财产品计划,又要为后端的小额信贷产品做规范、合理的风险控制与收益率的杠杆设计,却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参考。既要在前端为用户提供清晰、直观、便捷的投资产品,又要在后端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中保证合法合规、风险可控,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可以参考。
“说白了,要想把规范而结构复杂、专业度高的产品方案,用一目了然的方式让用户理解的直观、清晰、易懂,这个跨度我也在适应。”梅晗向腾讯科技谈到, 他现在做的小额信贷产品开发与杠杆设计,是对照传统金融机构在同样业务板块的下沉。他现在设计的基于小额信贷的投资产品,是对照传统金融机构在同样业务板块的下沉。
即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太大动力去做的体量小且琐碎、量化的工作,由他来做;在传统金融业中,资管产品与用户脱节的空白经验,他要在互联网行业里去填补。
现实中挑战尤其大的是,在P2P行业监管未定、法律环境不健全与行业内一团浑水的前提下,梅晗想说服众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与有利网合作难度很大,一方面要承诺给他们高回报低成本的融资方案,另一方面要让有利的P2P产品增值效应在众多银行产品竞争中胜出。
仅仅两个月的适应期,梅晗现在几乎能了解任何一个用户发起的投资行为背后的投资数据走向与量化分析情况。腾讯科技了解到,与他共事的金融数据挖掘团队,均出身外资银行IT部门。
有利网副总裁蒋轩谈到,P2P行业中最急需的人才缺口,出现在金融数据量化分析、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建模、风控等岗位。
“现在我们业务体量小,看起来还是在做流量的生意,但业务是在快速增长的,金融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做法越来越专业。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砍掉金融业务链条上的时间成本、投入成本、资源成本,提高金融产品效率,是未来能在这个行业站住脚跟的可行方法。”蒋轩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便是去吸引在金融产品建模、数据挖掘等人才。
而*的挖人领域,是从银行数据团队、风控部门和数据团队、券商资管、或是信托(含资产管理)领域挖人。梅晗也试图在他同窗中寻找这样的人才,但难度很大。毕竟要挖高薪、高职、稳定的工作环境不容易动摇金融才俊,对刚创业的小公司来说成本太高,就连梅晗也承认“薪水不如投行拿的高”。
“目前金融行业流向互联网的专业性人才并不多。”Antal国际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高级顾问Clemmie向腾讯科技谈到,从收入上来说,曾经的银行高管如果此前是在国有行任职,那么他的薪水是不会太高,但是福利待遇会很好。可这种人转身去互联网行业的话,*的挑战是心理落差。
“他们在国有金融体系里,看重的是一种身份、社会地位,而不是财富。”Clemmie也向腾讯科技坦言,尽管目前银行也积极靠近互联网,但从互联网高级人才招聘来说,还没有那么急迫。
而除了金融人才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公司也大多从互联网业内挖人才,满足技术、运营、市场、产品体验等岗位。
一位金融业内观察人士总结道,互联网行业是做一分事,叫嚣七分嗓子。“如果花了大价钱,却不让人知道,那他们也太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