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野蛮生长的P2P:监管和运营风险夹击 洗牌将到来

据媒体报道,这几家公司非法聚集资金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向出资人担保并承诺固定收益、参与借贷、销售理财产品,二是以入股投资公司形式私下承诺年固定收益,三是发行销售附固定收益回报的商业预付卡聚集资金,吸收的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进入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账户,再向不特定对象放款。

  7月底,一则“重庆开始处置P2P违规业务”的消息显示出,继本月初央行召集相关产业人士摸底座谈之后,P2P已经逐渐进入监管层的视线。

  这场整改由重庆金融办、重庆工商局、重庆公安局、重庆银监局、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部门联合进行,历时三个月。媒体披露,宜信重庆分公司等五家P2P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被相关部门要求整改逐笔清退现有的债权债务。

  据媒体报道,这几家公司非法聚集资金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向出资人担保并承诺固定收益、参与借贷、销售理财产品,二是以入股投资公司形式私下承诺年固定收益,三是发行销售附固定收益回报的商业预付卡聚集资金,吸收的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进入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账户,再向不特定对象放款。

  宜信公司则于7月25日发布声明称,目前宜信普惠重庆分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客户服务有序开展,继续合法合规地为广大个人及小微企业主提供信用咨询服务。

  宜信是P2P模式中的“另类”的代表。原本,P2P(peer to peer lending)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个人之间的直接融资方式。P2P作为中介,并不介入到交易中。这种模式源于2005年诞生于英国的Zopa公司。

  而宜信采取的是债权转让模式,介入到交易中,因此也有观点称,宜信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P2P。

  实际上,国内的近半P2P公司并非严格意义的信息中介平台,而是进行了诸多变通,例如,一人可向多人借钱;一人在线下产生借贷关系,将债权在网上进行买卖;构建资金池;类“担保”等。

  普遍观点认为,P2P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大部分P2P的参与者把自己定位为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在发展、管理。与之相对应地,却是金融监管在行业草莽期的缺位。

  除了监管缺位的风险,中国模式下的P2P行业还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这都给P2P的未来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如履薄冰。”一位P2P创业者如此描述当前的心境。

  野蛮生长的P2P

  在国外,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Club已经累计交易20亿美金。Prosper累计交易额达到5亿美金。

  中国同样具备P2P模式生长的土壤。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贷款规模500亿-600亿元。人人贷公司累计交易金额近10亿人民币;有利网上线四个月,累计交易金额7500万人民币。来自德勤的审计报告显示,宜信年收益高达2.5亿元左右。

  P2P近两年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两端的刚性需求。一端是有融资、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或个人,一端是有理财需求的白领。P2P作为一种可以提高金融效率的模式存在,有其合理性。

  “美国的P2P属于锦上添花,因为金融体系已经很健全,无非是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借到钱,让理财人获得比在银行存款更多的回报。但在中国是雪中送炭,因为很多人得不到这种服务。”人人贷CEO李欣贺说。

  但国内P2P还处于试错和摸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出现。例如,宜信以线下为主,模式为债权转让;拍拍贷则只做线上,是纯平台模式的代表;人人贷则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去年人人贷与友信组建集团公司,计划今年在一二线城市开设70家店面;有利网则在线上挖掘出资方,线下采取与多家小贷公司合作的模式,并由小贷公司做担保。

  在业务模式上,一些P2P称仅做信息服务,采取一对一模式;一些则采取一对多的期限错配;也有公司采取股权转让模式,如宜信。

  资本助推了P2P行业的发展。拍拍贷、宜信、人人贷等多家P2P公司已经获得投资。 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二三十家公司获得投资;今年到明年,VC至少会在这个行业投入十个亿。


  监管空白地带

  面对P2P这种新型模式,监管部门还在观察和调研,持审慎态度。

  一方面,P2P行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业内人士指出,信托资产有九万亿规模,银行的理财产品25万亿规模,P2P市场加起来只有700亿规模。

  “监管层实际上顾不过来,如何监管,如何发展,如何扶持,甚至如何限制这个行业,现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层面还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贷帮网CEO尹飞向腾讯科技表示。

  另一方面,监管主体尚不明确。银行由银监会管理,小贷公司由人民银行管理,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管理。P2P行业看似和每个领域都沾一点边,但应该由谁管理却还不太清楚。

  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金融局、人民银行都在对很多P2P公司进行调研。"他们也想进一步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想系统性地分析一下到底存在哪些风险,怎么样解决这些风险和规避这些风险。”有利网CEO刘雁南指出。

  对比国外市场监管制度,在美国,P2P平台被定义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由美国证监会监管,美国证监会将LendingClub上交易的债券定义为证券化的资产。英国尚没有监管机构出台监管政策。在以法德为主的欧陆国家,P2P平台被定义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必须有银行牌照或与现有银行合作。

  对于如何监管,金融领域分析人士江南愤青认为:对于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予以鼓励和支持,监管核心在于交易平台上标的物的真实性;对于介入交易的金融平台,应该按照线下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本质是担保公司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管理办法进行每年年检;如果涉及资产证券化,则按照券商要求进行监管;对于构建资金池等行为,则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

  央行正在对P2P行业进行全面摸底,今年7月1日,央行召开了P2P座谈会,参与者包括宜信、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知名的P2P公司。一家P2P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央行其实比我们想的还要更积极和市场化,监管思路可能会走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比如债权转让。”

  除了行政监管,在法律层面,P2P与三条法律相关: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二是金融诈骗罪,三是非法经营罪。

  现在绝大多数P2P规避了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罪名,但亦有少数的公司有金融诈骗嫌疑,比如对出资者说明的某种用途并不存在。至于非法经营,被法律界人士称为"口袋罪",这个非常宽泛的罪名对于P2P行业的从业者都是悬在头顶的不确定风险。

  面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除了政策风险,P2P行业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美国拥有成熟的信用体系,FICO机构会对个人进行信用评级;但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因此,P2P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大多数P2P公司承诺保障本金,借款方需缴纳一定比例的风险金和服务费,如果出现借款人违约,风险金则垫付给出资人。

  以人人贷为例,官方公布的坏账率为1.1%,在风险金可弥补的范围内,可以保证本金。假如风险金无法弥补坏账,则会采取排队的规则,按时间顺序获得补偿。

  而会不会出现无法控制风险、无限排队的情况?人人贷CEO李欣贺表示,这是人人贷要避免的一个情况,这也是平台的价值所在。“在现阶段,风险控制是最核心要素。做风险审核和信用控制工作的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30-40%。”

  这也是P2P公司涉足线下的原因。一方面,小额借款方并不是深度的网络用户,现阶段并没有网上借钱的习惯;另一个重要原则是需要通过线下控制风险。

  “线上申请很难鉴别提交信息的真伪,也无法做到任何有效的贷后管理。如果是纯线上平台,公司在北京,而借款人在四川,一旦违约,风险很大。所以我认为拍拍贷这样的模式可能在国内行不通。”一位涉足线下的P2P创始人说。

  除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一些P2P公进行期限错配,赚取中间利差。这考验的是对不同来源资金的调度、管理能力。假如,某P2P公司向出资者卖为期一年的理财产品,而向借款人借出三年,一年后出资方赎回资金,不再购买,该P2P公司是否能找到新的出资方?

  “前段时间闹钱荒,是因为大多数银行做了一个短贷长借的期限错配。银行与P2P的区别在于,如果银行没钱了,可从银行间市场借钱,银行会有存款这种非常稳定的现金流入,但是P2P公司没有,因此流动性风险很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做期限错配产品、只做最简单的点对点的原因。”刘雁南说。

  一位P2P行业创始者观察,国内涉及期限错配的P2P公司至少在一半以上。“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危机。”

  实际上,危机已经初显。2012年,至少五家P2P公司关闭。今年4月2日,众贷网声明称,由于管理团队经验的缺失,造成了公司运营风险的发生,公司已经破产。今年4月10日,城乡贷宣告歇业。

  刘雁南判断,在未来一两年之内,99%的公司必然会逐步消失,最后最多剩下三五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