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元化PE新举措:转向大资管 固定收益业务受宠

某管理资产规模约20亿元的国有背景PE机构曾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以并购为主的业务方向,固定收益为辅。而回溯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并购业务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是开发了一些固定收益类项目。

  不做股权投资,转作固定收益业务,这是一些PE机构们近期的新举措。在大资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PE机构们也开始切入这一规模巨大的市场。

  事实上,除了发展固定收益业务外,本土PE机构们已经通过扩展上下游产业链来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之道,财务顾问业务、并购业务、房地产基金、二级市场投资等业务等其他多种类型开始成为不少PE机构“开源节流”的方向,反而是传统的股权投资业务受到冷落。

  一位外资基金中国区负责人则直接表示:“这么做并不是转型,这是病急乱投医。”他认为,这是本土PE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被迫采取的自保策略,不利于PE机构长远发展。不言而喻,这一被迫转变的背后脱离不了股权投资业务难有好收成的行业背景。而大资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局面下,PE机构忍不住想分得大资管业务一杯羹。

  固定收益业务受宠

  北京一家中小型投资机构今年还没有进行过股权投资业务!这令人怀疑该机构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PE了。该机构一位负责人张琳(化名)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转向开发固定收益产品了,反而令他欣慰的是,这种业务的规模倒在今年上半年便达到了几亿元,远远出乎他的预料。

  其实这种模式并不复杂,即是以债权投资的方式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该机构再将该债券投资产品的份额卖给中小投资者。“现在根本没法进行股权投资,周期太长,风险也比较大,最关键的是投资人不买PE投资产品。”张琳称。

  但这些债券类投资产品则受欢迎得多,年化15%左右的固定收益,最短一年期,颇受中小投资者欢迎。据其介绍,该公司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通过银行渠道的人私下介绍的,有时候也会将产品拿出去跟第三方进行合作销售。而为了确保投资人的利益,受资企业要将股权、资产等进行质押。

  分析师认为,这是市场化的选择,没什么可非议的,从侧面说明现在的创投市场不景气。

  深圳基石资本也是尝试发展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机构。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认为,这并不代表公司被迫开拓固定收益业务,因为固定收益市场规模庞大,且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已经有一定的现实需求,开发固定收益产品是以往产业链的延伸,能够和股权投资产生协同效应。

  此外,固定收益产品较股权投资基金的流动性有较大改观,因为固定收益产品更加灵活,往往在1-2年左右,而国内因为一般股权投资基金的周期至少在3-5年,且股权投资的暴利时代已过,这对投资人来说,固定收益产品更有吸引力。

  事实上,开辟固定收益业务的机构并不只有个别,不仅中小型PE机构涉足这一领域,而一些大型的PE机构也在寻找着固定收益市场的机会。

  某管理资产规模约20亿元的国有背景PE机构曾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以并购为主的业务方向,固定收益为辅。而回溯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并购业务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是开发了一些固定收益类项目。

  固定收益类业务本质上和当前时兴的大资管业务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以该PE机构为例,它的业务模式是寻找到有融资需求的大型企业、政府投资平台等实体,为其设计和提供固定收益类融资服务。目标企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未上市公司、已经上市公司,未上市公司尤其是偏好大型房地产企业、基础设施类企业、资源型企业。

  与此同时,该机构再对交易方案进行设计,引入外部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进行信用增级,往往也需要用自有资金做劣后级投资人。之后再去对接外部的投资者,如果项目较大,一般都是对接外部的机构资金,如保险资金、商业银行资金池的资金。“这种做法和信托、公募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有时候也会对接一些外部的通道,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资金方放款的监管要求。”该PE机构一位负责人表示,该机构在这类项目中最核心的作用是交易方案设计和自有资金的兜底。

  这种业务与信托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的业务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

  被逼多元化

  除了固定收益类业务,财务顾问、并购业务以及二级市场投资等业务也是一些PE机构开始开拓的方向,这些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业务使得一些PE机构走上了相关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它们的性质也逐渐变身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平台。

  不言而喻,这一转变的背后脱离不了这些传统的PE机构们在股权投资业务里难有好收成的行业背景。在当前大资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局面下,PE机构能忍不住想分得大资管业务的一杯羹。

  以上述国有背景PE机构而言,其获利方式主要是通过获取资金成本的差价获得收益、同时通过自有资金获得固定回报。

  财务顾问业务也是一些PE机构开始尝试“兼职”进行的业务,今年并购市场异常活跃,上市公司的并购尤其突出,但上市公司寻求并购对象的渠道有限,且并购能力不强,PE机构成为了*的顾问伙伴。PE机构可利用此前在开发项目过程中积累的项目资源,筛选后推荐给并购方,从而获取财物顾问费。

  PE大规模参与并购业务往往也会带一些资金进来参与投资,但纯粹的财务顾问业务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但这弊病是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财务顾问业务不容易大规模复制。PE机构掌握这些企业信息的人自己在外面都能干,收益能够独享。

  二级市场业务则是另一块受到大家关注的业务方向。但受到市场状况不佳、监管政策不明朗等多方面影响,这种趋势尚不普遍,除了此前仅有鼎晖投资中信产业基金有此类产品组合外,其他机构涉猎二级市场者尚少。

  但PE机构对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兴趣则非常浓厚。针对VC/PE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清科研究中心于今年一季度对市场中活跃的VC/PE机构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结果,面对“大资管”时代的来临,66.7%的机构表示,将继续精工细作,做专业的VC/PE机构。另外33.3%的机构表示,将逐渐过渡为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多元化产品业务,增强抗风险性。

  一位外资基金中国区负责人则直接表示:“这么做并不是转型,这是病急乱投医。”他认为,这是本土PE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被迫采取的自保策略,但是他并不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PE机构长远发展,“PE行业还是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今天做一个业务,明天又做一个业务,这不利于形成一个PE统一的投资风格和塑造品牌。”

  事实上,国内外的许多大型PE机构也有多元化发展的先例,诸如最知名的黑石,其旗下涵盖了PE基金、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夹层基金、债券基金、金融咨询等诸多业务。凯雷集团也是一个复合的资产管理机构,除了众所周知的PE投资业务外,凯雷也有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夹层基金、母基金等。国内大型PE机构鼎晖投资也在多年前便开始多元化经营的探索,也已经有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等业务。

  上述外资基金中国区负责人则认为,国外大型PE机构多元化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做大规模,如黑石、凯雷都是上市公司,有需求不断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因为对于这些机构而言管理费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它们进行多元化扩张都是在原有核心业务发展得有一定实力了再进行的,而且基本不是同一批团队,通过并购、外部挖人等方式重新设立的子平台模式,这些背景和国内PE机构目前的状况有很大不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