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电信秘密研发翼信 运营商谋局自有通讯应用

界面上“翼聊”要比“翼信”测试版本更美观简洁,但功能上,“翼信”要比“翼聊”有所增加,尤其是固话语音留言,用户通过手机端发送语音至固话,固话则会以来电提示有一条语音留言,固话收听后可以回复数字键进行回复,经腾讯科技测试后,这个功能使用正常。

  移动运营商正在加快升级自主通讯应用。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中国电信正在秘密研发一款名为“翼信”的移动通讯应用,该应用的*特点是可以支持与固话进行免费语音交流。

中国电信秘密研发翼信 运营商谋局自有通讯应用

  据腾讯科技了解,“翼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推送语音对讲、视频、文字,多人群聊等免费服务功能,同时提供短信等多种通信服务的手机多媒体聊天工具,支持跨平台,跨终端、跨网络使用。目前,该产品目前还在测试期间,运营方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协同通信运营支撑中心。而该中心是中国电信“八大产品基地”之一,2009年7月在浙江成立,是中国电信研发、运营支撑协同通信产品ECP的专属机构,目前主要负责另一款产品“翼聊”的开发、运营。

  “翼聊”与微信、米聊等产品形态类似,但也有不同。它是基于真实的用户,每一个翼聊用户都对应一个手机号码,它具备通话能力,这一点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的同类产品。以产品的介绍来看,此次秘密研发的“翼信”和“翼聊”几乎功能相同,都支持文字、多媒体、通信服务的免费推送,那么两者究竟是何关系?

  虽然“翼信”还没有正式发布,但腾讯科技从内部渠道拿到了其测试版本,从简单体验后来看,“翼信”和“翼聊”两款软件还是有所不同。

  界面上“翼聊”要比“翼信”测试版本更美观简洁,但功能上,“翼信”要比“翼聊”有所增加,尤其是固话语音留言,用户通过手机端发送语音至固话,固话则会以来电提示有一条语音留言,固话收听后可以回复数字键进行回复,经腾讯科技测试后,这个功能使用正常。

  那么,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翼信”来实现手机和固话之间语音聊天,这在目前的行业同类软件中并不常见。不过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听到固话来电*次接起电话后,可以听到语音并进行回复,但无法连续对话,只有挂掉再次听到来电声音接起才可以,所以该软件不支持连续对话。此外,测试中长时间的语音固网端接收时容易出现丢包现象。

  综合来开,“翼信”可以看作是“翼聊”的升级产品,在后者的功能上开辟了基于固话的通信服务功能。

  腾讯科技为此致电中国电信协同通信运营支撑中心了解该产品情况时,官方未给予明确答复,只表示产品还未发布,没有相关信息。

  运营商谋局自有OTT业务

  所谓OTT,就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指的是互联网公司依托运营商打造的网络却越过它们,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各种数据服务。如大家熟悉的Skype可打免费的网络电话,大家就不会再花钱打传统的电话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用户开始使用Skype、微信、Kakao、Line来沟通交流。

  OTT是一个全球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的共同难题。当电信运营商在投入巨额资金建设3G网络和发展智能终端的同时,业务市场却被移动互联网新业态所蚕食。虽然运营商乐见OTT业务对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的拉动,但与此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运营商流量压力骤增,迫使运营商必须不断加大移动网络扩容投资。

  运营商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机制。2012年,中国电信八大应用基地开始分批独立运营谋求上市;中国移动正酝酿整合基地业务,成立互联网公司统筹运营,同时收购科大讯飞;中国联通方面也已经成立了专业化的云计算公司支撑转型。三大运营商纷纷从运营思维、公司机制、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OTT探索。

  如在即时通讯领域,三大运营商早先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中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以及中国电信的翼聊,但由于电信企业多年来的体制束缚,其产品很难打开思路形成创新,往往错失市场先机,也自然无法与传统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进行对抗,所以运营商受到的冲击力也就逐步扩大。

  任何行业都会有竞争,竞争同时也自然会存有合作。面对OTT的冲击,运营商也在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经济学人》早就清楚地指出运营商和OTT两者的关系:“封杀它们或者加入它们”(Joyn them or join them)。

  也如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所言,面对OTT产业首要任务是搭建开放平台,平台是运营商拓展移动互联网的核心,通过搭建聚合的内容型平台和开放的能力型平台, 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提供创新应用服务的生成环境,引导产业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业务和服务。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搭建了创新孵化平台,吸引移动互联网上的合作伙伴,同时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进行了业务合作。而在全球范围内也已有很多案例,如去年KDDI将Line应用加入其“auSmartPass”APP推送服务、Verizon允许在蜂窝网络中进行免费FaceTime通话、Orange推出Facebook通话服务PartyCall等。

  除了合作外,运营商也在充分利用自身网路优势打造自己的OTT业务。如包括西班牙电信、英国沃达丰、法国Orange、意大利Telecom及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五大电信巨头,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Joyn,向在欧洲流行的Blackberry Messaging和WhatsApp等即时通信应用宣战。而西班牙电信旗下数字业务部门走得更远,推出了自己的OTT服务,一款集信息、VOIP和照片分享一体的应用TU Me。

  这样看来,中国电信的“翼信”可谓其在OTT领域的一个提前布局,虽然目前这个产品形态还比较单薄,但未来其优化的路线可以预测会基于更多的信息服务。有分析认为,运营商在面对传统互联网企业OTT的冲击中,除了合作、加强自身智能管道建设外,利用其天然网路优势也完全可以出奇制胜,但其必须加快产品创新和自身转型。

  面对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对策开始从“点名”、“封堵”向 “边合作边围剿”转变。

  继中国移动计划将飞信与飞聊合并、重构为融合通信产品后,中国电信也计划于近期推出“翼信”产品,意图借预装和网络优势,对微信展开“杀手”反击。

  中国电信“翼信”或推出免流量计划

  笔者已拿到了中国电信正在开发的“翼信”Android测试版,整体风格为蓝色界面。实际体验发现,注册过程快捷流畅,去掉微信了朋友圈、摇一摇、漂流瓶等辅助功能,更加强调沟通体验。用户可群组聊天,支持发送信息、图片、语音和视频功能。

  中国电信河北公司曾于2011年也推出了一款“翼信”产品,主要为用户提供精彩短信和群发功能,不过并未得到推广。而中国电信集团目前计划推出的“翼信”为全新立项开发,预计第二季度即可推出正式版本。

  作为一款中国电信开发的应用软件,新“翼信”强调开放性,支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用户进行手机注册。值得关注的是,翼信支持手机用户为中国电信固话进行留言,这是目前微信所不具备的,也是中国电信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的优势所在,用户也可通过固话与翼信手机端进行语音信息传递。

  中国电信内部人员称,翼信正式推出后,年内中国电信所有定制手机都将内置,电信营业厅人员也将对老用户进行“一对一”推荐。计划年内发展5000万用户,目标未来覆盖所有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和一部分移动、联通用户。

  该人员同时透露,作为“杀手”级反击产品,中国电信集团正在研究对翼信推出“免流量”计划。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微信绕过了运营商短信、彩信、语音等费用,只走流量费。而翼信更彻底,直接将流量也全免,颇有当年中国移动飞信主打免费短信的味道。

  中国移动足够焦虑:意图重构飞信

  在此之前,中国移动一份 “飞信业务重构”会议的内部文件在互联网上被意外曝光,中国移动意图扶植自身产品“围剿”微信的意图已非常明显。此会议由中国移动集团数据部牵头,召集了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研究应对微信冲击的策略。

  中国移动分析认为,无论飞信还是飞聊在用户规模(微信用户超3亿、飞信2亿、飞聊活跃用户100万)、还是投入(2012年微信投入超30亿,飞聊500万)都差距巨大。飞信作为目前中国移动用户规模*的互联网产品,过去应对手机QQ免费发短信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而飞聊在产品形态上则和微信等OTT业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应该在产品形态上将飞信、飞聊进行整合与重构,演进成未来融合通信产品的核心,用来正面还击微信。

  具体的产品融合方向还包括:将灵犀(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的智能语音产品)、VOIP等产品功能结合到新飞信中;重塑“号码价值”,与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全网用户默认开通飞信;结合定制终端预装、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快速发展用户、沉淀规模。

  文件中所披露的另一个细节显示,在对飞信、飞聊产品进行整合之前,中国移动还计划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多家技术支撑厂商,并要求新入网厂家2个月内完成约定的开工作并通过验收测试,不能通过者提前终止合同。说明中国移动目前已足够“焦虑”,意图在短时间内拿出一款类似产品来应对微信迅速扩张和冲击。

  中国联通“沃友”或进行升级

  相比较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产品应对方面目前还没有最新消息。在此之前的2011年8月,中国联通曾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沃友”,并在2012年上旬进行了升级,具备了信息、语音短信和通话功能,不过并未获得大规模推广。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联通在产品方面很多都执行“跟进”策略,沃友就是一个典型产品。面对微信冲击,以及中国移动和中国典型的产品重构,中国联通沃友或在年内进行较大规模升级。

  三大运营商酝酿征收OTT业务补贴费

  除重构产品应对微信直接冲击外,三大运营商也已开始讨论从流量和信令方面对微信进行限制。在此之前,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和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都已明确表示“微信冲击了运营商传统短信和语音业务”。

  李跃去年12月甚至在深圳公开点名“腾讯”称,QQ等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中国移动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面对运营商与OTT企业矛盾日益突出,工信部曾于今年2月27日专门召集三大运营商对OTT业务影响进行讨论。值得关注的是,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对微信等OTT业务收取补贴费用的设想,但因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针对补贴的方案争论不一,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

  在搜狐IT近日发起的《微信如果收费了》的调查中,有88.3%的网友(7648人)表示“将不再使用微信”;9.7%的网友(540人)称“每月5元以下可以考虑”;仅有2.0%(169人)表示“肯定付费使用”。

  面对三大运营商的步步紧逼,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CEO马化腾开始坐立不安。今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先是呼吁“国家应将宽带提升至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同等重要的位置”,后又宣布“腾讯不会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紧接着,他又对媒体表示“腾讯不会对微信用户收费”,同时又抱怨“目前手机上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这是令我们更恐惧的事情”。

  微信等OTT业务与运营商年内必有一战

  笔者认为,三大运营商重塑移动互联网产品与微信竞争并非良策,无论是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电信的翼聊、中国联通的沃友,迄今为止都未见成功。与其拿自身产品弱项去拼互联网企业长项,不如充分发挥自身已有优势搞好流量经营。

  如美国运营商T-Mobile就开始试水新的合约套餐——数据收费,电话短信完全免费,用户每月缴纳月套餐50美元,可以享受500MB高速数据(超出部分将进行限速),同时不限时语音通话、不限量短信数量。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中国电信市场与美国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差异巨大。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目前的态度和具体对此来看,微信等OTT业务与国内运营商年内必有一战。但愿,最终对用户来说能有一个有益的良性竞争结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