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2日消息,科技博客MarketWatch报道,财经撰稿人莫顿(Andre Mouton)发表文章称,戴尔从此前的风光无限沦落到当前的私营化求生,主要是受PC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该公司战略失误所致,而戴尔的私有化交易对其股东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以下是文章详细内容:
在早2007年,戴尔目前的现状就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了。在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下滑,股东价值缩水超过三分之一后,戴尔董事会赶走了当时的CEO凯文•罗林斯(Kevin Rollins),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重新回到公司担任CEO。
此后的变化,都发生的非常迅速。
2007年5月份,戴尔宣布将个人电脑销售渠道拓展至沃尔玛,而在不久之后,其他零售商也开始销售戴尔产品。接下来的三年中,戴尔先后关闭了位于德克萨斯州、北加州和爱尔兰的工厂,将生产外包给亚洲代工商。最初的戴尔公司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销售模式,另外则是根据订单定制的供应链。但在迈克尔•戴尔重掌CEO后,这两大特点全部消失无踪。
戴尔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并不是讲述了一家PC制造商在后PC时代苦苦挣扎求生的故事。早在8年前,当戴尔还是PC产业的霸主时,该公司就陷入了麻烦——当时戴尔在PC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60%,但它却无法再向前发展。确切的说,这更像是一家PC装配商最终退出装配业务的故事。
以往,戴尔曾是一家*代表意义的公司。他们从来不投资进行研发,他们的产品也没什么新奇之处,只是采购部件,将其组装在一起,最后卖给消费者,但这种模式却推动戴尔成为了PC产业的霸主。当时,PC产业是一个由企业和大客户驱动的市场,PC产品价格昂贵,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当戴尔能够以流水线的价格来为用户打造量身定做的产品后,他们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直接与用户对接,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准备大量库存。戴尔可以从就近的供应商仓库提取零件,装配之后直接送到客户那里,这样,在零组件供应商拿到货款之前,戴尔早就已经将利润放在口袋了。
但在此之后,PC价格持续下跌,有能力购买PC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导致许多制造商开始转移重点客户目标,将那些看重便携性而不是运算能力的客户需求放在*位。低价、批量生产的笔记本开始成为主流,而那些传统的、为用户定制的大机箱逐渐被消费者冷落。在这种情况下,戴尔与其他制造商一样,按照传统的思路进行战略转移,他们关闭了工厂,实行产品标准化,将生产外包给中国企业,客服服务外包给印度公司。戴尔因为取消中间环节成为了全球知名的PC厂商,但最后,他们自己却变成了中间环节。
2005年,戴尔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也正是在这一年,IBM将旗下PC业务出售给了联想。联想当时只是一家在中国本土拥有知名度的PC厂商,并采用与戴尔完全不同的方式销售PC。联想与分销商和零售商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自己生产产品,并以非常低廉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推动公司成长。
在拿下IBM的PC业务,获得了Thinkpad品牌使用权后,联想迅速开始壮大起来,它成为了一家拥有高端品牌的低成本制造商。此前,宏碁、华硕等亚洲公司已经在低端PC市场让戴尔和惠普举步维艰,而联想则在高端市场将历史重演。
现在,联想与戴尔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短短的8年时间中,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6.9%上升至最近一个季度的15.5%,而戴尔同期的市场占有率却从16.8%下滑至10.2%。或许,联想在中国的经验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使该公司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兴市场的游戏规则,他们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些市场。此外,联想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该公司愿意接受更低的利润率(只有戴尔的三分之一),这让联想在面对美国竞争对手时更有底气,因为在美国企业的股东看来,利润率的重要性远高于市场份额。不过,这些仍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联想是自己制造PC,而戴尔,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现在,戴尔认为公司未来的前景在于云计算,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与其说这是戴尔大胆的尝试,还不如说他们是在拼命寻找救命稻草,以期望获得最后的立足点。为了维持自己每年约600亿美元的营收规模,戴尔不得不销售硬件。戴尔认为自己能够通过云服务刺激客户购买公司的服务器产品,如果可以再进一步,还能推动监视器和薄客户端的销售。对IBM来说,这种策略在一段时间内确实非常有效,直到戴尔开始以低价服务器来蚕食他们的市场。
目前,联想也进入了这一领域,那么戴尔就能确保自己的处境不会因此变得更加糟糕么?即使是像苹果这样以创新闻名的公司,一家拥有自己专有硬件/软件模式的公司,要维持其市场地位仍需不断创新,那么,对于戴尔这样研发投入只有销售、管理和运营开支十分之一的公司,我们还能有更高的期望么?
有太多的故事能够告诉我们,成功的业务模式离不开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地点,两者缺一不可。当初戴尔获得成功的条件,现在早已不在了,就像有一天,联想当前的优势也会变成弱势一样。迈克尔•戴尔在15年前曾有过一次误判,他当时建议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关闭苹果,将资金返还给股东。从本质上来看,戴尔的私有化交易就是这样一回事,相信很快就能证明,这次交易对戴尔的股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21077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0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