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辛奈尔(John Shinal)撰文指出,Facebook、Groupon和Zynga的IPO表现再度为科技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必须好好学习一下IPO的原理,明白该怎么去赚钱。
以下即辛奈尔的评论文章全文:
互联网类股买家今年所遭受的厄运现在已经显示出其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风险投资资本家面对初创公司的态度,当然,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教训就更加值得记取了。
教训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想要利用互联网类股来致富,那么要么开办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要么去别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再或者是通过私募市场进行投资。
这是因为,如果你等到这家公司来到公开市场再去投资,那么等待你投资组合的很可能就只剩下痛苦的经历了。那些购买了Facebook(FB)、Groupon(GRPN)或者Zynga(ZNGA)的IPO的人们,对此显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风险投资也注意到了公开市场上出现的这种损失。
全国风险投资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风险投资资本家们在对处于较晚期阶段的网络初创公司投资时,正表现得愈来愈谨慎,而与此同时,对于处于较早期阶段的公司,他们还是一样地慷慨。
具体而言,在今年前九个月当中,投入早期阶段互联网初创公司的资金从去年同期的3亿3550万美元增长到3亿9210万美元,增幅17%。
与此同时,投入全部互联网初创公司的资金总额则与去年持平,或者略有下滑,从17亿1000万美元减少到17亿美元。
这中间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尽管今年在上市后购买脸书、Zynga和Groupon股票的人们都惨遭损失,但是那些在前IPO阶段入场的买家,运气最差的,也发了一笔小财。
我们不妨以脸书为例。经历了9月低点之后的涨势,这家社交网络公司目前的市值接近680亿美元。
对于那些当初以超过100美元价格购买了IPO的投资者而言,这涨势多多少少还能算作一点安慰,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损失幅度仍然有30%之多。
可是,私募投资者的故事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写法了,哪怕是那些入场相对较晚的玩家。
2011年1月,距离IPO尚有一年多,但是距离脸书*次获得外部投资已经数年过去了,这时脸书进行了一轮私募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盛证券(GS)、俄罗斯DST和其他一些人,当时这些投资的假设前提是脸书市值500亿美元。
换言之,尽管脸书股价在公开市场上已经大跌特跌,但是这些私募投资者即便等到IPO六个月之后,还是坐拥36%的利润。
当然,不必说,他们的实际利润还要比这更高,因为他们和其他的内线人士或者早期投资者一样,都已经按照38美元的IPO价格抛售了大量股票。
当然,也有一些足够精明的散户投资者一直等到泡沫全部被从股价当中挤出再行入场,而他们的处境自然比当初那些傻乎乎追捧IPO的人恩要好得多。
总而言之,情况最要命的,就是那些听信了IPO炒作,在这家公司刚上市时就买进了股票的人们。
当然,谁都没有能够预测未来的水晶球,可是,我们确实已经有足够多的研究,都证明内线人士更清楚该什么时候卖出,都证明IPO在上市之后的若干年中,总体表现往往是不及大盘的。
这最新一波的互联网IPO也没能逃脱历史的规律,事实上,在脸书IPO的前夜,我曾经在自己的专栏文章当中一再就此发出过警告,在内线人士按照计划大规模抛售股票时,我也有专文谈及。
当然,现在还有投资者在市场上苦苦寻找,希望自己能够发现下一个大事件。这些投资者必须明白一点,风险投资家想要赚钱,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说服其他人购买自己持有的初创公司股份——当然,购买价格必须比他们自己当初的投资要高。
想要打出一记本垒打,比如获得相当于初始投资十倍、二十倍甚至三十倍的回报,为风险投资公司自己的客户赚大钱,那么,就必须早早下手,投资一家能够成功上市的公司,或者是一家会被其他大玩家收购的公司。
他们进入一家公司的时间越晚,能够赚到的钱就越少,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激烈地竞争,抢夺炙手可热的年轻公司。
过去十二个月当中,那些出售脸书、Zynga和Groupon的IPO的人们,所获得的利润是非常令人垂涎的,而买进他们的股份的散户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又是非常令人触目惊心的。目睹了这些,初创公司围绕早期投资机会所展开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了,而对那些晚期投资机会,他们则愈来愈小心。
这些总结当然不可能让因为IPO遭受亏损的人们回本,但是当我们将来再面对炙手可热的IPO的时候,至少也该有个提醒。
21229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20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4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