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对于Facebook来说,无疑是过山车式的一年。5月18日的IPO一度让其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创业圈、资本圈人士更是像过年一样;但随着股价的一跌再跌,Facebook似乎在一夜之间,由宠儿变成了弃儿,其引导的社交模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Facebook到底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或者,社交模式是否穷途末路了?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前者是*的社交平台,唇亡齿寒,当公司本身有问题时,其所代表的模式不可能独善其身。但问题没那么简单。
先说公司。在短短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Facebook的股价被拦腰砍掉一半,市值大幅缩水,这让早先那些呼唤“互联网史上*IPO”的人们情何以堪。落差在于,1000亿美元的市值与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收入不成正比,对于视财报为圣经的华尔街而言,这是*不能容忍的。
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一直以来,Facebook都被资本市场当做一个梦而不是一个公司来看待。这个梦从当年微软出巨资、占微股的时刻就开始了,华尔街希望它能快速、*化地变现。但是,Facebook作为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却被忽视了:无论是总体收入还是利润规模,Facebook都是在增长的,而且这两个数字要好于Google IPO时的表现。
再说模式。Facebook不是*家做社交的,但却是最成功的。成功基于两点:一,用户数*;二,真正地平台化运营。事实上,还有一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Facebook把社交从一款产品变成了一种趋势。Facebook的成长过程,也是社交概念为更多创业者所接受的过程,从PC到手机,社交几乎成了每个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标配。用著名互联网观察人士谢文的话说,Facebook不是模式或方向的问题,它是年轻的团队如何适应华尔街文化的问题。
所以,所有问题最后都汇总成一个问题:人。扎克伯格天生就不是一个乐于和善于讨好资本的人,其早期投资人吉姆·布雷耶接受本刊采访时说,2005年他之所以愿意花大价钱投资Facebook,就在于小扎有Vision(愿景)。但显然,这个Vision与华尔街的Vision是两码事。因此,当华尔街的发财梦与扎克伯格的社交梦出现“时差”的时候,股价就是替罪羊。
但是,每一种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极客有极客的玩法,华尔街有华尔街的玩法。既然Facebook选择了华尔街,就没有理由继续按照硅谷的游戏规则行事。这是从它接受吉姆·布雷耶的投资时起就已埋下的种子,没有这颗种子,也就没有小扎心中的那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