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硬件已成硅谷巨擎“自保武器” 国内企业仍迷失

6月19日,微软公布了自有品牌Win8平板电脑Surface;6月28日谷歌发布了Nexus智能手机、Nexus 7平板和Nexus Q媒体播放器,并首次公布了谷歌眼镜的商用时间表。算上亚马逊和Facebook传闻中的智能手机,硬件忽然就像一场流行性感冒,半年中席卷了科技领域的顶尖企业。

  谷歌Nexus Q决定延期发售了,因为在公众眼里,Nexus Q这款只支持Google Music的音频、Google Play和YouTube视频播放的客厅设备太过平庸,这是谷歌在硬件市场上的一次小挫折,也是互联网企业在探索软硬件一体化方向中的必经之路。

  幸运的是,谷歌和其他几大巨擎已经理清了自己在硬件市场的方向和定位,而在中国市场上的众多互联网企业,还在最近这次硬件热潮中处于迷失状态。

硬件已成硅谷巨擎自保武器 国内企业仍迷失

  硬件终端再升温

  6月19日,微软公布了自有品牌Win8平板电脑Surface;6月28日谷歌发布了Nexus智能手机、Nexus 7平板和Nexus Q媒体播放器,并首次公布了谷歌眼镜的商用时间表。算上亚马逊和Facebook传闻中的智能手机,硬件忽然就像一场流行性感冒,半年中席卷了科技领域的*企业。

  在硅谷,硬件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经是一件落伍的事情,随着硬件领域创新成本的增加和美国本土制造业的转移,这个世界闻名的科技圣地抛弃了独有的车库文化,随着谷歌快速崛起,Facebook扬名立万,硬件领域已经彻底成为了“没有故事可讲的传统行业”。

  这并不是偏见,在英特尔和微软把持PC产业两端的时代里,硬件确实是一件缺乏想象力的工作,IBM把低毛利的PC业务卖给了联想,HP和戴尔也逐步加强在存储云计算和各类解决方案上的比重。直到苹果凭借近乎*软硬件体验创造出iPhone和iPad后,业界才对硬件的价值重新定义,数据显示,苹果iPad的毛利接近30%,而同期联想惠普宏碁们每卖一台PC的毛利仅为13%。

  如果说联想宏碁等传统硬件厂商们切入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制造是眼红苹果的高利润,那么谷歌亚马逊们看到的则是软硬一体化后,对用户的长尾影响力。

  据高盛公司的调查发现,21%的用户不论其它产品如何折扣都不会离开苹果平台。有71%的受访者表示可能继续选择购买苹果的平板电脑或手机。而只有1%的受访者表示“不可能”继续选择苹果产品。

  硅谷巨擎的自保武器

  这一轮的硬件热潮始于苹果对规则的调整,6月中旬,苹果在WWDC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iOS 6操作系统,苹果号称新版本的iOS拥有200多项新功能,但其中两个变化彻底的影响了谷歌和Facebook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发展进程:苹果将用自有地图取代谷歌地图,同时向Facebook全面开放了自己的数据,定位、游戏、图片、信息、状态等所有个人数据。

  随后,谷歌发布了Nexus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并开始对安卓平台进行战略调整,完善Google Play,谷歌常务董事长埃里克·斯密特在上个月的太阳谷会议上公开承认一直想进军硬件业务,;而扎克伯格则在上周的财报会议上,彻底否认了Facebook手机项目的存在,不再回应为何曾挖角苹果硬件工程师的质疑。 

  显然,在苹果看来,以技术为基础的谷歌和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Facebook不是一回事,前者可以用技术驱逐,后者则难以替换。用MarketWatch主编卡拉维的话说,谷歌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Facebook提供的是一种习惯。

  另一个例子则是电商巨擎亚马逊在2007年推出了自有硬件Kindle阅读器后,依靠远胜纯硬件企业的云服务,亚马逊在电子图书市场不仅没有被苹果iPad击败,反而推出了平板电脑在影音领域试图与苹果分庭抗礼,同时Kindle也把主要服务放到了iOS上,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拥有自己硬件的基础,亚马逊才能挺过苹果的打击。

  从苹果与亚马逊的相持,到苹果轻易踢走谷歌地图,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互联网巨头的竞合游戏中,自有硬件是一个有效的自保武器。

  微软推出Surface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思考,当自己的传统合作伙伴不愿推广Win8平板时,微软将靠Surface打响市场,如果其他合作伙伴对此积极,则Surface只作为一款高价奢侈品放在微软的品牌店内。

  中国企业的迷失

  大洋彼岸,谷歌已然开始打造自有产品,并逐步尝试重新掌握安卓产业链的领导权;Facebook暂时放弃硬件,集中精力打造跨硬件平台的次一级平台;苹果也在尝试增加产品线以应付其他巨头的反攻;亚马逊则按部就班的准备进军手机市场。

  与国外巨擎们明晰的战略相比,中国企业的表现却让人看不清楚,诸多企业忽而一窝蜂的推出各类APP;忽而一窝蜂的做起了改版ROM和桌面;忽而一窝蜂的搞起了各类手机,无头苍蝇乱撞般的陷入了迷失状态。

  目前推出硬件的互联网企业中,除小米和盛大外多数企业采取与其他硬件厂商合作的模式,这种初级的合作最初被媒体解读为移动互联网入口大战,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行业人士对这一说法心存怀疑。这种多个竞争企业之间的交叉合作,如何平衡关系、有效沟通和快速执行无疑是互联网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诸多企业并没有统一的硬件布局思路,往往放任内部发散式成长,分别准备几组十几人的团队分做应用、ROM和终端等工作,本着撞运气的思路多点进攻,但往往是全军覆没。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当务之急不是再三的“试错”,而是迅速在这场硬件热潮中理清自己的方向,结束盲目跟随的迷失状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