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正式IPO,成功融资4.69亿美元,创造了中国民企在美国单一发行的*IPO记录,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一次IPO。
这让人们回想起2005年12月14日,同样是太阳能企业的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挂牌,造就了一个中国首富。
在关注这些太阳能明星企业不断刷新资本市场的融资记录的同时,人们往往不会留意到这一系列投资案例背后,助推企业发展并获得高额回报的PE投资人。事实上,无论是无锡尚德还是江西赛维LDK,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商里都可见到一直行事低调的法国 NATIXIS 亚洲投资(NPEA)的身影。
低调行事并不代表碌碌无名,实际上,NATIXIS是法国第二大金融集团,在全球管理着30多亿欧元的投资基金,其在中国已有6年发展历史。NPEA的LP目前只有NATIXIS一家,因此资金可以循环利用,也被称为“常青基金”。值得关注的是,起初NATIXIS用于亚洲地区投资的资金中只有30%用于投资中国大陆地区,但是随着一个接一个项目丰厚的回报,这个比例渐渐增加到了80%。
在NPEA创始人及首席合伙人王刚的主导下,成功投资无锡尚德的前后,NPEA陆续又在中国投资了六个项目,现在七个项目中的四个全部退出,一个部分退出,平均回报率超过100%,获得丰厚利润,这在投资界*是一张令人称羡的成绩单。他的成功背后有什么秘诀?以后又有什么投资计划和投资策略?带着这些问题,清科观察员近日*专访了王刚。
寻找第三个“尚德”
“尚德是我们在国内的第四个项目,非常成功。”王刚是*个发现尚德这个潜在项目的PE投资人。作为首席投资商,王刚协调高盛、英联、龙科等其他几家联席投资者,帮助尚德书写了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神话。
“投完无锡尚德后,很多人认为这样的‘Home Run’项目很难再找到。对于我来说,后来投资江西赛维LDK更多地是想再次创造一个跟尚德类似的神话,”谈到LDK,王刚显得胸有成竹,“现在这个神话基本已经实现了,因为去年7月我们投资的时候LDK还没有利润,去年底就有了3000万美元的利润,今年的利润会在1亿美元以上,而上市后现在的市值已经是40多亿美元了。”
从2002年开展NPEA中国业务以来,王刚一直怀揣着他的“精品”情结,重质不重量的做法使他控制在每年只做1~2个项目的进度,每个项目的筛选和尽职调查都很挑剔,但一旦决定投资就会全力以赴,以确保成功。王刚如此解释他的专注性:“这样才能树立品牌,不仅成本付出最经济,从回报的角度来讲也是*的。”
如果说LDK是王刚眼中的第二个“尚德”,那么下一个“尚德”神话又会在哪里?
据王刚介绍,现在NPEA的单项投资金额在1000~3000万美元左右,基本上看重的是年纯利润500万美元以上的,成长速度在每年30%左右的企业。“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面,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实际成长率都超过100%。做这些项目很激动人心,挖掘出一个好的产业和这个产业里好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把他们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中国或世界*以内的企业,那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显然,王刚还有更多的计划和信心,去挖掘出第三个,第四个…第N个“尚德”。只是这些“尚德”并不局限在太阳能行业。
不做“太阳能专业户”
王刚认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里面*的、也是很多投资者最喜欢的一块。他有几个特点:一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技术都比较成熟,商业化程度高。二是应用前景非常广,而且会有爆炸性成长;第三,就是利润高,容易复制和扩张,资本市场也很追捧。
但是王刚并不赞同有些媒体称他为“太阳能专业户”的说法:“我们只是专业的太阳能投资者而已,我们在国内做的7个项目中,只有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是太阳能项目,占到2/7。以后我们还会考虑太阳能产业中下游或其他环节,也希望看到更多太阳能以外的项目。我们正关注的领域很多,包括能源、消费品、制造业、服务行业和医疗行业(药品除外)等。”
对于在其他清洁能源领域,王刚比较看好风能、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生物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他认为风能产业链上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有所不同:“一个是风能发电厂,投资额比较大,回报周期长,是很稳定的业务,但不太适合PE投资;还有就是上游做风能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的企业,类似金风科技,就有相当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但是上规模的可以接受PE投资的目标不多,这里面的机会也远远比不上太阳能的机会大。
“另外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生物能源这些领域很‘深’,跟风能和太阳能又有不同,这类的企业重要的是看技术,比如污水处理,不单纯是把污水处理成可以用的水,有的技术可以从工业污水里面提炼回收一些有用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我们比较喜欢这类比较专业化、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污水处理公司。”王刚进一步分析认为,“当然技术不是*的门槛,知识产权可以通过人为研发或雇佣境外技术专家来获得。中国有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只要能够在这些工厂附近建立污水处理网络,就可以拥有大的市场。”
“还有一部分是节能环保领域,中国的能耗很高,用了很多污染重的煤资源,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降低能耗,这是一个新兴的大市场,但关键问题是,从技术成熟到大规模应用的环节还需要一段时间。”王刚补充。
不碰药品和房地产
虽然关注的范围很广,王刚还是有他们固定不会接触的领域:“有些产业很特殊,比如药品,一个大的药厂每年要推出新品,新药的研发周期很长,从实验室做出来到真正投放市场并获得认可和成功需要5~10年时间,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风险比较大;第二,投入成本很高,可能投10个亿,研发10种药品,到头来都不成功,也可能一种药成功了且非常暴利,很多完全不同的特性,还需要很专业的技能去理解,同样加大了投资的不确定性。”
“同样的原因,房地产也是很特殊的行业”他补充道,“从买地到盖房子,更多是受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和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我们能接受的是市场风险因素。房地产投资可能同样获取丰厚的回报,但并不是我们的专长,因此我们专注于一些更熟悉的领域里面的投资机会,做自己擅长做的事。”
好与不好投资人的区别
谈到从事PE行业的专业人士的基本技能,王刚认为是考察一个项目的时候,能够迅速掌握这个行业的必要特征,对公司的微观、宏观各层面的最重要信息都有自己的理解判断。这分为两类信息,一类信息是对作为投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对微观、宏观的决策起重要作用的,比如进入壁垒、竞争对手、企业团队、市场的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速度、成本结构、毛利率、产品价格敏感性等等;另一类信息则是很技术化、很细节化的。“这是一个好的投资人跟一般投资人的一个*的区别。”好的投资人只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和领悟前一类5%左右的信息就可以做出判断。
“NPEA的投资团队在大中华区有9个人,其中上海4个,香港3个,台湾2个,我们并没有对关注的行业进行详细分工,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评价每个投资机会,这个评价体系不以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内部评估方法并不仅仅是严谨的数学模型,王刚认为投资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从投资艺术角度来看,无论哪个流派都可能获得成功,就像毕加索和达芬奇都可以殊途同归获得巨大的成功一样。
“当初我们投LDK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因为各种原因并不看好它,但是没关系,我照样投而且出价不低,当时PE市场上都说价格高地离谱。最后还是验证了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王刚强调,投资一个项目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考过程,要和同事、公司管理层、行业专家之间进行很多次脑力激荡,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另一个思考过程就是问问自己,这个公司如果是自己掏腰包会不会投?将来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样?这种情况下投资会得到什么样的保护?“思考过程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这也是好与不好的投资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