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维梧架“桥”:希望在中国复制更多个康辉医疗

在2010年至2011年的上半年,医疗产业已稳居国内IPO最多的四个产业之一。并且它以7.77倍的投资回报率,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公用事业、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

  维梧创投(下简称‘维梧’)希望在中国复制更多个康辉医疗。这个它投的*家中国公司,已经在一年后的2010年8月登陆纽交所。它甚至成了整个医药生物板块的明星股,在2011年中国概念股盈利能力的榜单中,它以41.99%的运营利润率排在第五。

  这个结果给了赵晋(维梧创投执行合伙人)很大的信心。要知道,2005年才进入中国的维梧,其名气与建银国际医疗产业基金以及复星医药基金等相差甚远,资金量也决定了它很难成为领投的那个明星VC。但它在中国总能以小博大,所投的12个项目中,已有3个成功退出,另有两个很有可能在今年登陆A股主板和创业板。

  于是,在刚刚募集的总金额3.75亿美金的第七期基金中,有45%投向了中国市场。而前四期根本没有配置中国,第五期也只有5%~10%的资金在中国,第六期升至20%。“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的医疗健康消费市场。而目前这个市场还远未饱和,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赵晋此话的背后,是热钱开始不断地涌入医药生物行业。在2010年至2011年的上半年,医疗产业已稳居国内IPO最多的四个产业之一。并且它以7.77倍的投资回报率,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公用事业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它其实和众多美国医药生物创投的背景相同,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创始人都是科班出身、投资领域非常狭窄。*的特质也许就是在其投资的产品中,有34%获得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而在美国,这个数字的平均值仅为8%。

  这还不足以描述维梧的与众不同,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它就只是众多国外基金反打中国的案例。但维梧是在架一座“桥”,这也许比它所谓的美国背景更有说服力。“我们在中国的策略是寻找高成长公司,帮助这些成长型公司寻找合适的国际产品和引进技术,然后再培育其上市或者寻求国外市场。”维梧管理合伙人英葛明这样向本报记者解释他们的“桥梁战略”。

  简单地说,它的高明之处正是捕捉到了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信息差,而且这种信息差在即将爆发的中国市场的价值将被无限放大。

  “你知道,美国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机会。”英葛明如今依然是斯坦福大学的病理学教授,他也拥有自己的免疫学研究小组。“我们曾经在美国投资了一家公司,它在美国有很好的渠道,想要做全球采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了中国。当时大家都很惊讶,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好的产品,却没有在美国出现呢?”

  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商机,毕竟在这个高科技领域,美国和中国的互动实在少得可怜。于是,他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孔繁建共同决定来中国试试。

  赵晋依然清楚地记得他是如何搞定康辉医疗的。“它是我们的*个项目,也是我打电话得来的。”2006年触维梧刚到中国时,为了接触一些不错的项目,他曾仔细分析每个细分行业,然后给行业的前五名挨个打电话。

  而康辉医疗当时也是“香饽饽”,很多比维梧有实力的本土创投都在瞄着它。但赵晋并没有和它们直接交锋,而是拿出了一个让康辉医疗完全无法拒绝的筹码。

  赵晋发现,作为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康辉医疗虽然在骨科治疗方面涵盖了创伤、脊柱等多个领域,却缺少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骨关节产品。“这将直接决定产品的价值,没有涉足骨关节,市场至少少一半。”他仔细比对了维梧在美国投资的各个公司,“为什么不去促成它们的合作呢,如果康辉能拿到相应的销售代理权甚至技术,而美国公司又能拿到中国市场的渠道,这不是对我们投的两家公司都好吗?”就这样,2009年4月,维梧终于搞定了中国的*个案子:出资200万美元投资康辉医疗。

  同样的例子又复制到了长乐长生上。这是中国第二大人类疫苗企业,现金流非常好,但缺少好的乙肝疫苗产品。“在中国打乙肝疫苗,如果忘了打第三针很容易就前功尽弃。而在美国,我们恰好之前投资过一个上市企业,它有第二代创新乙肝疫苗技术,只需要打两针就能终生免疫。”据孔繁建介绍,疫苗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从向药监局提交申请到批准下来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而且很难被批准。“这也是为什么长乐长生愿意和维梧合作的原因,相当于拿美国的鸡孵中国的蛋啊。”

  逐渐地,这种公司池里的技术匹配竟成了维梧的商业模式,它甚至为此调整了在两国的投资策略。“在美国,维梧喜欢从零开始投资一家公司,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但因为做创新药的周期非常长,风险非常大,而如果不做创新药,未来成长倍数又少,所以只有早期公司的晚期产品我们才会投。”而中国完全不同,它成长太快了,企业想得更多的是去开发市场,而在研发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所以大多数人采用的是‘拿来主义’,但拿大医药公司的资产又比较难,真正的机会是欧美的中小企业。”这在赵晋看来,完全是为维梧量身定做的市场条件。

  维梧甚至已经不像是一家纯粹的VC,而兼顾了很多商业咨询类的工作。在投资康辉医疗之后,维梧执行合伙人余诚明便去了那边做首席商务官。“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育美国市场的投资人,帮助他们了解康辉医疗。”他在团队和产品方面,给了康辉医疗很多的建议,这也是其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的关键原因之一。“5年前,和康辉医疗相同规模的中国企业有30多家,现在它却成了*的。”

  赵晋更习惯把这种模式概括成一种协同效应,“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嫁接,因为医药行业的确不像TMT行业,没有技术和产品积累,你其实很难做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