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鲜果网梁公军:挺住就是一切 慢公司能成大器

他的产品过硬,用户体验让人称道;他的人品不错,第一次创业失败,他没有拍屁股走人,再次创业的时候,他主动将上家公司股东的股份折算进入新公司。

  梁公军是互联网老人,知名度却并不高。

  说他是老人,1997年梁公军就加入了和讯,负责财经搜索引擎的开发;1999年2月,他加入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负责开发新浪的采编发技术系统,亲历了中国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开端。此后,他开始独立创业,方向再也没有离开互联网。

  说他知名度不高,那是在大众的圈子,他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当然和他还没有推出过一款真正爆炸性的产品有关。但把范围缩小点,在互联网圈子他的能力和产品有口皆碑。

  有很多人看好他。

  他的产品过硬,用户体验让人称道;他的人品不错,*次创业失败,他没有拍屁股走人,再次创业的时候,他主动将上家公司股东的股份折算进入新公司。他很坚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自从萌生了个性化需求解决方案的创业方向之后,他一坚持就是六年。

  老实人并不总是吃亏者,因为他们自有一套精明的哲学。

  六年之后,当年的竞争对手们已经起起伏伏创过几次业;拜乔布斯所赐,平板电脑终于在2011年大行其道。盛大资本、KPCB已经用投资表达了对鲜果未来的期许。

  他的一万米长跑,也终于到了加速冲刺的时刻。

  日拱一卒

  说到我个人的性格,曾国藩曾经写过一本《挺经》,“挺”这个字,比较贴切。

  上大学的时候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我影响很大。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贝多芬,你也知道贝多芬一生多灾多难,但是这种人有一个执念,他对某一个东西特别的执著,抗击打能力很强,即使受再多折腾,他还能够坚持。这种精神,我觉得最可爱。佛家讲执念是不好的,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这些人有执念,够坚持,所以才会留下那么璀璨的东西,才会对人类有一些推动。也是一个挺,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内在是因为有这种执念。

  我的座右铭是“日拱一卒”,用了五六年了。我认为日拱一卒蕴含很多东西,*个是认准方向,毫不迟疑,没有任何回头路,过河以后就往前拱;然后就是很持续,每天就拱那么一下,既不多也不少,匀速地、稳健地,但是很坚定地向前走。

  从微软出来创业7年,有过困难,2008年年末,碰上金融危机,当时公司两个多月发不出工资,又快过年了,我坐在沙发上,半天时间做了决定,把房子卖了,给员工发工资。但是再困难,从没有动摇过,相反的,我是越做越坚定。

  当然这个过程确实很难,很多人劝我,有那么多可以创业的机会,电子商务、游戏、社区什么的,为什么不去做?因为自己认准了。别人可能不了解这个背后的逻辑,但是我自己清楚。个性化资讯解决方案这个方向,是我从在新浪那个时期就有的想法,对信息爆炸时代深陷其中的人们有价值,我们就是要去做好这个事情。至于过程,哪一件大事不是经过很长时间沉潜、磨炼慢慢做起来的呢?

  挺住就是一切!

  用失败收获的经验

  我觉得从大公司出来的人创业有很多毛病,其中*的一个毛病就是太过理想主义,眼高手低。我也犯过这个毛病,必须得犯一下,否则人生不完整啊,呵呵。其实就跟小孩学走路都得摔跟头,然后才能走得扎实一样的道理。

  讲一个例子。2005年,我已经有了一家做外包的公司,给Mars、教育部等做互联网系统开发,活得还可以。但是心里一直想做一些比较大的事情,而不是像外包这样挣点小钱,所以我就琢磨去做WebOS,号称“MyHologramWebLife”,做了一年半,到2007年2月份发现此路实在不通,只能放弃。

  现在大家都明白,做WebOS,上下游的行业链条要非常开放,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Web服务开放出来,然后你这边才有可能把这些服务聚合起来、做成一个WebOS。而那个时候去做WebOS是空中楼阁,整个行业链的上下游根本就不具备条件。

  那段时间自己反思了很多,最主要的反思就是在于,千万不能在行业链条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太早进入一个市场,踩准节奏太重要了,顺势而为太重要了,否则一定是瞎忙活瞎折腾,没价值,对行业也没有推动作用。

  *的收获就是给自己增加了一点经验值,让自己的经验更丰富,心态更成熟一些,想事做事更沉稳一点,真正从一个简单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也就是在那次的时候,我想明白,创业要满足关键的两点,首先要聚焦,不要那么泛那么大;第二,选择的项目必须是用户现在马上能用的,而不是自己生造出来的。

  那么在满足这两点的情况下,为什么选择鲜果去做?原因就是在于,我一直想做一个完全个人的资讯解决方案。我在新浪的时候,是眼见着中文互联网的信息,从原来每天数万条,到数十万条,再到数百万千万条,爆炸式地不断增长。原来只有新浪少数几个网站,后来几万个、几十万个、几百万个网站都呼噜呼噜出来,那么多的信息,对于人未必是好事,反而是一种困扰,是一种极大的焦虑。以前你哪怕天天泡论坛,其实信息量很少,看完你就高高兴兴的去工作了,但是后来信息越来越多,你还生怕漏了,这里看看,那里弄弄,一会看看新闻,一会刷刷实况,一会踩踩朋友空间,一会聊聊天,结果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每天还感觉挺累的,搞得最后真正高效能的工作时间,可能也就2、3个小时。

  我就想,如果有一个服务,能帮助大家自动归集、整理、精选这些乱糟糟的信息,像一个智能机器人助理一样,那该多省事啊。

 

  挺到了平板普及

  鲜果本质上就是去解决个性化阅读这么一个需求。对于用户有价值的阅读,首先它得要很“鲜”,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设备都能够很轻松地看到;第二要像水“果”一样,有营养有价值。基于这两个条件,我取了“鲜果”这个名字。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需求,当时*的解决方案就是RSS。所以并不是说,因为有RSS所以我们去做一个阅读器,而是因为要解决那个需求,我们用了RSS这把刀。如果以后有更好的技术手段,那我们也去用好了。

  RSS最早是为了解决各个网站的主动推送问题,起源于1995年,然后一直演变到现在。我觉得RSS这个思想挺棒的,他是一个跨站关注的解决方案,它能够跨越单个网站的区别和局限,促进信息在各个网站之间互联互通,自由流动,这是互联网的精髓。

  但是RSS有一个*的问题,就是在于它的门槛比较高,使用的门槛比较高,所以一直是小众人群使用,没办法大众化。尤其是对于中国用户来讲,他哪有那么多个性化的需求,这么多年应试教育下来,大家全都是习惯你给我什么我看什么。第二个缺点就是在于它的交互性比较差,每个用户都是沉默地看,没有交互,不像Twitter或者Facebook,在消费信息的同时,也是在和朋友交流沟通。

  但是自从智能移动设备出来以后,尤其是平板流行以后,情况大有不同。用户门槛降得很低,厂商也能够为产品添加更加丰富的展示方式。比方说像我们为Android、iPhone、iPad用户推出的“鲜果联播”(http://app.xianguo.com),融合了RSS、网页分析、自动排版等技术,给到用户的就是一个排版精美、图文并茂、看着很爽的产品,使用门槛很低,视觉上很享受。

  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普及,让个性化阅读由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的应用,这对于产业*是好事。幸运的是我们挺到了这一天。

  慢公司能成大

  个性化阅读最早在2004年就有人做,Blogline、Rojo、新闻蚂蚁、周伯通、看天下……到2006年抓虾开始做,我们最晚,2007年2月才做。那个时候这个细分市场跟现在互联网任何领域一样,动辄几十家在做。但是这些后来都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呢?要么挺不住,要么自己放弃了。

  马云的一句话很经典,“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创业这些年,我*感悟就是:持续性。不论做一件事,还是自己做人,还是打造一个团队、一个事业,归根到底还是依赖于持续性。你这个人如果持续,那兄弟们都很信任你,都把你当成很好的朋友;你这个团队持续性好,那别的公司都很信任这个团队,都愿意和这个团队合作;你这个事业体系持续性好,那么它本身也就能够获得一个优势的竞争地位,因为机会到来的时候,最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的就是这些已经积累了好多年的团队。所以说剩者为王,我认为这是普遍规律。每一个行业做得*、最杰出的那些公司,无一例外持续性都特别好。

  这个持续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个,战略上的持续性,很多公司战略上来回调整、来回折腾,方向不明确,最后把整个公司都带到沟里,好多年出不来;第二个,资源投入上的持续性,一个业务从萌芽开始,到迎来爆发契机,到你挺过残酷的红海竞争期,基本上都是2年,有的甚至是3年,这期间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但是很多公司往往为了短期利益砍掉这些“黑洞业务”,于是丧失了有可能做大、甚至能够替代自己老业务的朝阳产品线;第三个是核心团队的持续性,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还是这些骨干成员,是他们组成了整个体系的基本骨架,骨架不稳,事情就没办法做大做久。

  而这三点,我认为我们团队做得还可以。

  从概率上来看,还是慢公司能成大器。谷歌从1996年两位创始人研发BackRub(Google的前身)开始,到2004年全球爆发,已经过了8年;微软1976年就创立了,到1980年开始去做操作系统(MSDOS1.0),接着花了10多年的时间,Windows3.1、Windows95等版本,不断迭代,不断推进,才奠定这么多年的长青基业。再看新浪,还有最早一批大网站,都是熬过了2001年整个互联网经济崩盘,到2004年才缓过劲来。都有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说突然一下子就爆发了。

  看起来爆发很快的公司,你要研究它背后的逻辑和历程的话,会发现其实以前都是有积累的,要么是这个团队有积累,要么是这个创始人本身在行业里边有积累,他为爆发已准备了1万个小时。

 

  拒绝并购,我们能长大

  37Signals(编者注:开发了若干经典产品的互联网公司)有一本书叫《Rework》,可以翻译成“重来”“重构”。这种理念我觉得很好,整个社会,尤其互联网,你就得不断地重构,不断地迭代,包括产品、组织机构等,自己的心态也要不断地重构、迭代,保持年轻、保持开放,让自己能够与时俱进。

  从整个行业来看,基本是10年一个大浪潮、3年一个小浪潮,而现在正有两波大的浪潮。*个浪潮是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跃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量出货;第二个浪潮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跃迁。鲜果刚好处在这两个行业变革的交汇点上,遇到特别好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10年一遇的。

  其实做一个事,无非小成、中成、大成。小成就是把这个东西给卖掉,像卖小猪一样,养肥了卖给大公司;中成是上市;大成是像谷歌那样,能够为行业提供大的价值。小成我们已经做到了,几个大的互联网巨头都找我们谈过并购,但是我们希望把鲜果做得更好、更大、更持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每天都在建自己的罗马。总有一天,鲜果会提供*秀的阅读服务,新鲜清爽有营养,让喜爱阅读的人都能享受阅读。希望和更多行业同仁合作,一起努力,让阅读流行起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Web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