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为不断高企的外汇储备犯愁的时候,富国也正盯上口袋日渐丰满、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有意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
“借助IDA的现有资源,我们可以协助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6月30日,爱尔兰投资发展局中国区总裁Gus Jones说。这一天,IDA正式设立上海代表处。
这样的语言正不断出现在一些富国。“中国概念”已经成为富国招商引资机构的重点目标。越来越多的富国政府纷纷挤进中国,设立专门机构,为的就是吸引中国资金投资到他们那里。尽管,据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中国海外投资额只有69.2亿美元。
中国政府也一直加大力度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今年以来,由于外汇储备的不断高企,国家外汇管理局也频出放松政策,在金融政策上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6月19日,外管局发文称,境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所需外汇,可使用自有外汇、人民币购汇及国内外汇贷款。自2006年7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再对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核定境外投资购汇额度。境内投资者的境外投资项目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按照现行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外汇资金购付汇核准手续。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骚动已经为老外们所瞩目。“我们不想错过中国这班车,15年前我们错过了日本那班车。”意大利投资促进署吸引外资开发部负责人曾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去年9月,意大利投资促进署在上海设立了其在欧洲以外的*办事处。而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更是在2003年便先后在上海、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日前公布数据显示,英国以182%的涨幅一跃成为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FDI)份额最多的国家。而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公布的2004-2005年度对英投资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对英国投资项目高达37个,比上一年激增61%,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国家中第二大对英投资国。中兴通信、华为等一批民营企业纷纷在英国设立代表处。广东美的集团还有意将办事处升级成为研发中心。
英国也是在中国设立引资机构最多的国家。也许,这背后确实有这些引资机构的功劳。
今年年初,英国伦敦经济发展署(LDA)在北京和上海开设办事处,4月20日,英国伦敦投资局设立*个中国(北京)办事处。此前,英国投资局、英国威尔士发展局、英格兰东北经济发展署、英中贸易协会早就落户京沪,英国各城市在中国的招商出现了内部竞争局面。
于是,各国、各城市都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
“爱尔兰的税收相当简单,如果你盈利,利润税就是12.5%,再也没有其他的税了,其他的87.5%的利润,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你可以再投资,也可以拿回中国。”Jones介绍说,“如果中国企业明天来爱尔兰,在两到三个星期公司就可以开张了。而为了鼓励生化技术类企业入驻,爱尔兰还出资10%-35%的研究成本。”
而在英国,所有英国公司可以有条件地享受研究开发税收优惠。中小公司其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部分,可享受的税收减免额高达150%;新创办的公司可以放弃税收优惠,以便即刻得到24%符合条件研发费用的现金退款;大公司的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将以无须支付的大额扣除实现,其额度相当于开支的125%。
当然,在富国投资建立的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基地并不受到欢迎。由于当地雇员的剩余程度较高,投资高新技术行业也可以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美国有8年引资经验的GUS曾经将一个中型规模的AVIDIT技术公司引入爱尔兰,“我们不仅引入IBM、HP、INTEL这样的大公司,我们也希望一些小型企业入驻,他们最初在爱尔兰设立生产工厂,也在中国采购,但是为了支持在欧洲的客户,他们又设立了支持中心。”Jones表示,“爱尔兰希望吸引中国优质的IT和生命科学企业去投资,建立研发和客户服务中心。”
苏格兰发展署也公开表示,他们已和当地大学和机构联合建立4大研究中心:能源、生物医药、高科技、多媒体和数字电视,作为扶持这几大产业研发族群的后备力量。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各不相同,从出口变成投资以规避贸易壁垒、获得技术、控制营销网络、增加制造能力。
但是,“到欧洲投资,还需要与企业的运作模式联系起来,”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客户中心总经理李元钧向本报表示,“像DELL需要零库存,所以,DELL也许在中国生产成本会低一点,但是,在欧洲当地设立分公司,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的订单,而且不用考虑中欧之间的运输成本。”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考虑价值链中的哪一段放到海外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王建铆教授也同意这种看法,“像爱尔兰更适合中国的医药生物企业到那里投资,因为那里的研发条件非常好。如果只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去那里生产,那并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