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投行保荐人挖角频发 高新诱惑成离职主因

在投行业内,投行部门员工和保荐代表人的离职跳槽并不是一桩新鲜事。投行保荐人的薪酬结构导致很大程度上来自保荐项目提成。谁给的保荐提成高,谁就有自然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平安证券投行事业部少量保荐代表人申请离职,准备加入同城其他券商,这是继月前市场传出工银国际和华泰联合等多家投行的保荐人“转会”另觅东家的后的又一重磅消息。

  证券业内人士无奈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投行这个行当的潮来潮往,本质上都离不开收益分成的高低起落。

  据了解,投行保荐人的薪酬从结构上,除了一部分固定薪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保荐项目提成。一方面,谁给的保荐提成高,谁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就会形成人才流动。

  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从2004年至今,通过监管部门保荐代表人考试的这一职业群体仅有1860人,相对于证券资本市场超过30万亿的市值,他们是稀缺资源,也是“金领中的金领”,在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和高薪酬的吸引下,被称为中国最金贵职业的保荐代表人出现了行业人才高流动的现象,成为各家机构争相渴求的“香饽饽”。

  年内超70位保荐人换了东家

  在投行业内,投行部门员工和保荐代表人的离职跳槽并不是一桩新鲜事。

  有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底,资本市场一共有6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更改保荐人公告,除去部分保荐人涉嫌违法违规被撤销失去保代资格,更多的变更原因是保荐人的离职和工作变动。

  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投行递交的保荐资料一般需要两个保荐代表人同时签字,这意味着有近70位保荐代表人离开了“老东家”。

  时间再往前推,2010年11月底,也有媒体曾做过不完全统计,当时有14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更换了保荐代表人公告,涉及离职保荐人超过150位。

  一位北京券商投行部资深人士表示,本身金融业就是人才流动非常大的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甚至私募基金在内,对于人才的渴求一直非常强烈,各个公司会通过挖角来获得宝贵的行业经验、人脉资源和项目信息,相对而言,投行流动性更强、挖角更为盛行。

  除平安外,今年已有很多家投行遭遇保荐代表人被挖跳槽的事件,仅披露出来的就有工银国际、华泰联合证券、东北证券(行情,资讯)等。

  今年5月,工商银行(行情,资讯)旗下工银国际投行部包括保荐人在内多位资深员工相继请辞转投别家;7月,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门5位保荐人也集体请辞,全部被民生证券挖角。

  这位投资人士表示,在投行界,高流动性、高频率挖角见惯不怪,尤其在每年分完上一年度的业绩花红后,各家机构基本都会出现20%比例的人员流动。

  高薪诱惑致保荐人离职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平安证券保荐人离职同样是高薪惹的祸。

  在现有保荐制度下,一个首次公开发行项目必须由两个保荐代表人签字,而在该项目发行结束之前,这两位保代不能再行签字。上海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分析,“为了招揽更多的承销项目,券商不得不保有大量的保荐代表人,由于每家券商保有的保荐代表人数量有天花板,对保荐代表人的种种要求,相当于在事实上对IPO进行了规模控制,即有多少保代就有多少承销项目的通道。在这种体制之下,各大券商都想法设法扩大保荐人队伍,而在市场保荐人有限的情况下,向投行业务排名靠前、保荐队伍强大的券商高薪挖角,是市场普遍做法,而这两年投行业务风生水起的平安证券无疑是众矢之的。”

  据悉,平安证券是目前国内投行市场的主角之一,在股票承销与保荐、收购兼并等方面业绩突出。2010年,平安证券完成了39家IPO以及11家再融资项目的主承销发行,其保荐的IPO、中小板、创业板、股票总承销家数均位列行业*。

  在耀眼的业绩支持下,具体执行IPO项目的平安证券投行部门员工和保荐代表人成为竞争对手们青睐的对象。

  逐渐做出名气的保荐代表人面对的是市场高薪酬的诱惑,据了解,保荐代表人的薪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首先是保底工资,大约在100万-150万元;项目提成费(或称成功费)30万-80万/个;跟踪一个项目大约两年时间,这期间还要支付每月3000-8000元的保荐费用。另外,由于稀缺性使然,保荐代表人在跳槽时还能获得转会费,有的可以达到200万元。“如果不给那么多钱,就很难留得住人,没办法。”业内人士表示。

  “直接挖人的话,保荐人和投行员工过来以后可以直接上手工作,尤其是手头还有准备项目的保荐人,用高薪挖过来基本不会亏本,这也是市场竞争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前述人士分析此次平安证券投行部保代离职原因说,这两年平安证券做保荐IPO的业绩突出,项目资源充足,保荐人团队规模和实力均在业内较为突出,每个保荐人几乎都有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对市场的吸引力很强,一时间很容易成为同行挖角的目标。

  “黄埔军校”越挖越旺?

  记者获悉,尽管此次离职的保荐人和投行员工总体人数不多,但平安证券内部仍进行了与这些员工的面谈沟通和挽留,此前有舆论关注员工的离职会否影响平安的投行业务,一位接近平安证券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平安证券与其它券商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平安综合金融平台的依托,最直接的受益上,平安证券有20%的客户同时也是平安集团其他业务的客户,品牌优势其实对业务助益更大。此外,素有业内“黄埔军校”之称的平安,多年来包括寿险、产险等在内的各大业务均经历过挖角之痛,但反而人才越挖越旺,其管理制度和人才梯队抗挖角力及造血功能较强,因此,就平安的投行业务来说,少量员工的流失可能并不会对公司的运营产生很大影响。当然,证券业务能否延续寿险业务的传奇,成为越挖越旺的“黄埔军校”尚有待观察。

  某金融猎头公司业务负责人也分析说,从保荐人规模上来讲,平安证券通过证监会注册的保荐代表人有80多位,仅次于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行情,资讯)位居行业第三,少量员工的离开并不会令平安伤筋动骨;同时,在项目储备方面,由于依托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平安证券通过中国平安(行情,资讯)旗下其他公司交叉销售和信息共享储备了不少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资源,这对于目前手头没有项目的保荐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而且在人才梯队培养和项目管理方面,平安很早就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估计人事上短期的调整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据悉,近年来随着平安IPO业务的迅速发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为各大券商投行高薪挖角的对象,其中少量保荐人及其队伍认为有更好地发展机会而选择离开,但每年也有新鲜血液在不断的加盟公司,人员流动和更替与行业流动情况一致。

  “以前平安寿险业务被保险行业称为‘黄埔军校’,现在证券业务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投行队伍也开始被人称为军校了。”

  前述接近平安的人士认为,平安证券对保荐人才的培养主要应用的是“造血机制”,即确保每一个重要岗位有好几个人随时可以接班补位,承担其相应的责任,让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比、学、赶、超,提高与岗位胜任的技能,并给予一定的压力和挑战的锻炼机会,这样几年下来,公司内部就产生好几位基本具备接替上级主管能力的下属,当人才出现流动状态时,也能保持业务发展不受大的影响。

  “所以,我估计少量的人员流动对平安整体业务及客户服务的品质不会造成影响,平安的造血机制也将能够实现人才梯队的快速成长,实现各项业务的平稳过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