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机遇正当时 海外并购缘何铩羽而归

中国海外并购热潮的到来有其必然的原因。但是,由于受到法律体制、金融体制以及政治文化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面临的并非坦途,而是重重挑战。

  近年来,美国及欧洲经济的疲软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日益壮大的中国企业纷纷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并购的大舞台,使得中国海外并购数量激增,影响了海外并购市场的格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众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的背后,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海外并购仍面临重重障碍。

  清科研究中心对海外并购定义为经营主体在中国大陆的企业对所在地为海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标的方进行的并购活动。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截止8月24日,2011年已经完成的海外并购案例有64起,披露总金额达162.63亿美元。而在完成的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案例数量最多,共完成案例13起,占海外并购总数的20.3%,交易金额共21.44亿美元。

  大量海外并购案例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中国企业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近十年发展迅猛,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步展现身影,为进行海外并购积累了实力。第二,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持续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海外并购的成本因此降低。这种货币优势吸引了更多的中国企业用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第三,美国以及欧洲公司债台高筑,资产缩水严重,导致他们不得不出售部分企业资产,同时,中国相对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使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复苏也较快。

  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趋势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失败率(指已宣布的跨境交易被撤回、遭拒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的比率)也一直为全球最高,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2005年,中海油拟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后以撤回收购告终;2009年,中铝收购澳大利亚力拓失败;2011年,由于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光明食品集团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的计划破产等。中国企业这条海外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究其原因,清科研究中心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外法律环境相对严格和健全,国家安全法、反垄断法、证券法与环境法等为中国企业的收购设立了障碍线,使收购频频流产。例如,中国华为收购美国三叶公司(3Leaf)的案例,迫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以担忧美方国家安全为由提出的否决意见,华为最终做出了撤销并购的决定。

  其次,缺乏专业的并购人才,如会计师、银行专业人士、经济及法律专家等,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另一个潜在原因。例如,中国光明食品收购澳大利亚Sucrogen,开始一度提高收购价格到17.5亿澳元,但最终下调收购价格至16.8亿澳元。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丰益国际趁机参与竞争,最终以17.5亿澳元完成了对Sucrogen的收购,导致光明食品与其失之交臂。光明食品在收购过程中正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团队提供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策略,未能对Sucrogen作出正确的估价及谈判不力,导致收购过程的屡屡碰壁;同时,由于缺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操作,过早地公开收购信息,让对手渔翁得利。

  另外,语言及文化的隔阂也是并购交易中的一个障碍。各国语言文化的不同,使得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媒体、政府的沟通不够顺畅,致使并购过程复杂化。例如,中国企业无法与外国媒体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导致外国媒体可能曲解中国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大肆地进行负面新闻的报道,从而给中国企业造成了无形的障碍,最终导致了并购交易的失败。即使并购成功,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也为今后建立一个拥有各国雇员的国际企业带来莫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海外并购热潮的到来有其必然的原因。但是,由于受到法律体制、金融体制以及政治文化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面临的并非坦途,而是重重挑战。中国企业尚需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才能让海外并购突出重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专栏作者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