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成为了2006年无可争议的主题。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在众多新兴网站中脱颖而出,它们都是2006年的赢家。与此同时,Bebo、Flickr和del.icio.us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在这一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还是Google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YouTube。
RSS继续向主流进军。雅虎在Y! Mail Beta中整合了RSS,微软提供了更多支持(例如在IE7种整合RSS),Google也推出了Google Base和GData格式(基于RSS的变种ATOM)。在向主流进军的过程中,虽然不能说RSS于2006年取得了突破,但我们相信,在2006年的基础上,RSS有望于2007年获得更大的进展。最近有消息称,雅虎计划减少对RSS的支持,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期趋势。
2006年是Web2.0被热炒的一年。目前,Web2.0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营销词汇,就像DOT Com一样。同“Web2.0”相比,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社交网络”或“读写网络”这样的词汇。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名称,新一代网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流媒体已经逐步接受了“Web2.0哲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新闻集团斥巨资收购了MySpace,并对其寄予厚望;博客被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和企业所接受;在2006年Web2.0峰会上,有大量的媒体人士出席。
亚马逊于2006年推出了多项令人吃惊的新网络技术,例如Mechanical Turk、S3(网络存储)和EC2。亚马逊的这些新技术有望构成一个大型网络服务基础设施平台。
在其它主要互联网公司中,Google继续成为媒体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微软在全力推动其Windows Live战略,雅虎悄然推出了多种新产品,苹果则继续垄断网络音乐市场,并向视频领域进军。
多家大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今年5月,eBay同雅虎建立了为期数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雅虎为其提供所有的美国国内广告;今年8月,eBay又同Google建立了广告联盟,由Google作为其在美国之外的*文本广告提供商。
2006年还是风险投资回归的一年。尽管投资商更加谨慎,投资总量也无法同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提并论,但风险投资回归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事实上,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开放源代码技术(例如LAMP平台),越来越多的新兴公司选择独自发展。
本土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例如,TradeMe在新西兰互联网市场占据了垄断性的优势;很多本地产品都在本土市场战胜了Google或雅虎的同类产品。我们认为,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美国公司很难垄断国际市场。当然,在很多国家,大部分成功的本土公司都“克隆”了硅谷的现成模式。
企业消费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应用开始在企业使用(例如Skype和即时信息工具),“Web2.0哲学”也被更多的主流组织所接受。2006年,企业博客越来越流行,已经逐渐成为营销计划的一部分。 网络Office更加普及。除很多新兴公司(如Zoho、Zimbra和ThinkFree)之外,Google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动作,包括收购Writely和Writely,以及推出Google Docs和Google Spreadsheets。2007年,Google同微软在Office软件领域的竞争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Widgets上升势头强劲。2006年,得益于博客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的兴起,Widgets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到2007年。
网络视频炙手可热。随着YouTube大获成功,市场上出现了大量YouTube模仿者。对于这些新兴公司而言,要想获得成功可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开发出进一步丰富网络视频功能的下一代产品,二是瞄准专门市场。
VoIP展示出了上升的潜力。2006年又涌现出一大批Skype的竞争对手,它们将给传统电信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出现了更多的网络/桌面混合应用。基于微软WPF技术的Times Read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dobe的Apollo平台和Laszlo的富互联网应用平台也值得关注。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一触即发。Firefox浏览器今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于10月发布了新版本。与此同时,微软也将IE浏览器由6.0升级至7.0。
在博客领域,Techcrunch成为了Web2.0活动中心,而其它科技博客,如Gigaom、VentureBeat和Read/WriteWeb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Ajax发展迅速,据一些报告称,它同Flash的差距已经不大。
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而且继续增长,其中亚洲市场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值得注意的是,*网站有四分之三的流量来自于国际。
除上述主要互联网发展趋势之外,还有一些较小的趋势,例如:
RSS过滤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新推出的Google Reader就具有一些过滤功能。
RSS阅读器更加普遍。
P2P流量持续增长。
WebOS(虚拟桌面)仍未形成规模,但有大量新兴公司进入这一领域。
数字阅读的热度持续攀升。微软、索尼和Adobe都推出了电子阅读新产品。
亚洲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美国等其它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电子教育发展迅速。
博客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例如,SixApart同Wordpress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