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湖南长沙,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当地一家招聘网创始人张挺(化名)却正为公司业务而焦虑。
这家招聘网站由张挺2005年创办,至今投资超过300万元。之前,随着网络招聘兴起,张挺小赚了几笔,日子过得很滋润。最近一年,他感觉到了中小招聘网站的困扰。
“以长沙十个招聘网站为例,就前面两三个活得滋润点,后面的要么持平,要么亏本。” ,2011年的国内招聘市场,大头被综合招聘网站把持,余下的又遭到分类信息网站、百度、SNS和微博4类类企业的抢食,竞争愈发激烈。
当然,各地招聘网站情形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相同:“大家赚钱越来越难,投入了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又不愿意关闭,有近五成逐渐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原来的生财之道还能维持多久?张挺不知道,但他预料到,在今年下半年,自己的日子将过的很不轻松,而那些进入不久、实力薄弱的招聘网站基本上都将全部倒下。
投资时代结束 智联招聘3年无融资
国内网络招聘企业主要分为四大类:
其一,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三巨头领衔的综合性招聘网站,占据网络招聘6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二,地方性人才网站(大部分以省社会保障厅或劳动局为背景建立,实行“网络+现场”相结合的招聘,如浙江人才网、南方人才网等;另外还有私营性的中小型招聘网站);
其三,专业性的垂直化招聘网站,主要以行业来划分,如万行工作网、job36等;
其四,以职位搜索引擎为代表的职酷网、搜职网、职友集等搜索型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国内招聘网站数量有上千家,但除了三大招聘网站,一个城市也就能容纳一两家地方性招聘网站。
行业的过度竞争使得投入产出比失衡,从而让众多中小地方性招聘网站陷入“鸡肋”的经营困境,而垂直化的行业招聘网站也无大起色。
如我的工作网等一批中小网站逐渐在业内销声匿迹,他们开始纷纷向猎头公司和线下招聘转型。
和中小型招聘网站的鸡肋处境相比,大型招聘网站在经历前几年的业绩下滑后,前程无忧暂时成为熬出头的个案。
2011年*季度,前程无忧净利9161万元,同比增长82%。
但在分析师看来,前程无忧之所以业绩良好,源于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的变弱,其延续了市场老大的效应。而前程无忧线下纸媒体的招聘业务收入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严格来说不能算招聘网站的业绩。
前程无忧财报显示,其*季度总营收4960万美元,而出版物广告营收为1320万美元,占据总营收27%,并同比下滑6.5%。
“前程无忧抢走了属于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的市场,其业务本质上没有改变,没有给企业和求职者带来效率的改变。”分析师预测,前程无忧传统出版物广告营收的下滑,将成为发展阻力,*季度表现出来的繁荣能否持续,还是个未知数。
和前程无忧的业绩利好相比,智联招聘也在今年宣布实现扭亏为盈。
但公开资料显示,自2008年7月至今,三年来,智联招聘没有获得任何融资。竞争对手前程无忧已经于2004年抢先上市,7年过去了,智联招聘上市路途依旧漫漫。
今年3月,智联招聘宣称准备再度冲刺上市。“但现在网络招聘行业内,基本上已很难看到VC的身影了。”“国内的招聘行业的资本故事已经结束,已经没有太多成长空间。即使智联招聘勉强上市,也只能把原来老股东变现,市值前景将十分暗淡。” 通常来讲,招聘网站每年*季度是招聘业务旺季,业绩自然很亮丽。有知情人士还透露:当前智联招聘只是维持原来的发展,其业绩是之前两年打下的基础。其业绩较好,源于其投入的大笔减少。对此,腾讯科技致电智联招聘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对方未给予正面回应投入的具体金额。
况且,当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信任危机,导致资本市场低迷,近期上市的几家互联网公司股价和市值都表现惨淡,整体资本市场的暗淡也成为智联招聘上市的一大阻力。
失败原因待解 分类网站和百度进入
2011年7月,百度人才更换品牌名称后正式上线,并提出“按效果付费”,拟通过自身强大的流量优势切入网络招聘行业。
自2010年末以来,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在长沙等十多家大城市的路牌、电视、公交车全方位打出免费招聘的广告,发力招聘。而到今年7月中旬,赶集网也将大力布局免费招聘业务。 “网络招聘是我们今年业务的重中之重。”58同城招聘事业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和前程无忧这类传统招聘网站相比,58同城招聘主要是以免费的分类信息模式运营。今年,58同城还将继续扩充招聘业务的团队,建立免费简历库,为企业方和应聘者服务。
“在分类信息积累了3-5年后,58同城已经具备高流量基础,而对厨师等一些低端招聘,前程无忧等综合性招聘网站难以提供,生活类的分类网站顺势发力招聘顺理成章。”有分析师如此强调。而百度、分类信息网站等新入局者也看到了传统招聘网站的发展弊端,欲从另一角度来抢食。 “传统招聘网站行业同质化严重,用户不稳定,盈利模式单一,能真正赚钱的企业数量有限,空间太小。”对于一些招聘行业的创业者,业内人一片唱衰。实际上,同质化严重、遭遇过多资金涌入正是传统网络招聘陷入困境的主因。上世纪90年代,网络招聘就开始闪亮登场,到2007年前后,爱尔兰Keyland、Seek、联想、Monster等海内外资本纷纷涌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myjob等数近千家网络招聘企业应运而生,几乎遍布各大城市。但网络招聘地域性较强,一个城市只需一两家。
于是,同质化和过度饱和出现。由于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成本水涨船高,向企业端收费的恶性价格战随之出现。业内流传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招聘网站Monster发布一个普通职位的价格是2000元人民币,在国内仅有几十元,*只要20元人民币。国内网络招聘利润率大大降低。
一行业内人士透露,招聘网站需要大笔投放广告,才能换来流量和企业的认可。“对外广告的投放几乎左右着一个招聘网站60%流量,持续投入,难以获利,但要不投,流量将一泻千里,市场份额随之流失,距离融资上市的机会愈加渺茫。”
因为价格便宜,很多招聘网站沦为企业宣传的展示平台。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三大传统招聘网站的展示广告费已经超过收入的50%以上。这样使得招聘效果大打折扣,本应是帮助求职者和企业主找到有效信息的招聘核心价值被扭曲,用户开始流失。
最终,金融危机和投资人的急功近利,加速了网络招聘行业衰败,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开始走下坡路,而抢先上市的前程无忧挺过寒冬,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
虽然一些招聘网站向细分的垂直化发展,但一般进行网络招聘的用户,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属于资历尚浅阶段,细分的行业招聘并不适合他们。当这类人群达到行业招聘的精准要求之时,其本身对网络招聘的依赖性已大大降低。
SNS和微博成潜在威胁 传统势力求变
2010年网络招聘的市场价值将近17亿元,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相对于传统的简历式网络招聘,通过人际网络实现的对接成功率更高,两者的比例在2:8左右。
这为SNS和微博招聘提供了机会,也成为综合性招聘网站自我救赎的新途径。
从2010年年底,包括万科创始人王石、经纬创投中国创始人张颖(微博)、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微博)等大腕开始在微博中进行招聘。后来,阿里巴巴、华旗资讯、创新工厂等在内的诸多知名IT企业也加入“微博招聘”的大潮。
智通人才网和《才富》杂志曾对珠三角地区企业调查显示,300名参与调查者中,有31.6%的HR(人力资源管理)接触并尝试过微博招聘。一时间,微博、SNS招聘成为热门词汇。据腾讯科技获悉,国内职业社交网站天际网,也将在年内推出SNS招聘业务,主要瞄准中高端人群,通过企业端收费。
天际网创始人兼CEO林廷翰(林峰)告诉腾讯科技:“传统招聘网站是死的数据库,而天际网SNS招聘打通的是真实人的关系。强调商务人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非求职概念,这让用户没有太多的顾忌去填写真实信息和交流,从而为招聘积累了高质量的候选人数据库。这将成为传统招聘网站的潜在威胁。”
“传统招聘网站的‘资料库+网申系统+线下服务’太过简单且效率太低。” 原千橡首席营销官、现大街网创始人王秀娟说,“SNS招聘可利用熟人关系,更加有目的、有效地为个人和企业找到更合适的职业机会和商业合作机会,并且可以形成规模化的行业交流圈子。”这是传统招聘网站所不具备的优势。
不过,在腾讯科技走访中发现,众多企业微博招聘是为了宣传企业自身,微博招聘效果也并未被广泛认可。
业内知名评论人洪波(微博)直言,SNS招聘对前程无忧等传统的综合招聘巨头影响极小。一般性无差别职位的招聘,无法依赖SNS。在他看来,SNS为高端人才的招聘提供了机会,本质上是猎头的社会化。
“这种新兴的招聘方式,只会成为传统方式的一种补充,很难完全代替综合招聘网站的形式。”更多的观察人士则持类似观点。
但至少从用户群来说,SNS和微博可能对传招聘网站有着一定的分流作用。
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传统三大招聘网站排名和用户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滑,疲态显现,而以学生群体为SNS招聘切入点的大街网市场排名和用户数呈现上升态势。
“两年前SNS招聘发展缓慢是因为整个SNS尚未成熟,如今市场趋于成熟,加上国外Linked in上市等利好刺激,前景可期。”按照大街网公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5月,其SNS招聘业务已遍及全国3000余家高校,活跃用户群超过520万。
传统招聘网站更大的威胁可能来自门户的微博。目前,微博鼓励用户完善个人职业信息,只要适时推出招聘插件,加上私信聊天功能,可迅速分得一杯羹。王秀娟表示,SNS招聘和人脉属于强关系,适合熟人间的圈子招聘,微博招聘和人脉是弱关系,更适合拓展关系。
面对潜在的威胁,传统招聘网站开始涉足SNS招聘。今年3月,智联招聘结盟人人网共建经纬网,以此满足中高端人才需求、建立商务关系网,欲摆脱之前的困境。
对此王秀娟并不看好:“这是旧瓶装新酒,很难成功。传统招聘网站求变做SNS招聘,难度在于固有的基因很难改变,如果要大动手术,公司既有的内部体制和流程需要全盘打破,这对任何一个成型的企业而言都是艰难的。”
王秀娟举例说,千橡(人人网母公司)在2007就曾自己打造商务SNS,但由于人人网用户娱乐和游戏属性较强,和招聘的基因相冲突,最终规模一直没有做起来。
未来,传统招聘网站能否借助SNS实现破冰,尚待时间来考验。而SNS微博招聘的爆发点,王秀娟给出的时间是2-3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