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创始人兼董事长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
导读:《财富》杂志近日撰文表示,尽管Groupon看起来炙手可热,但其隐藏的风险也不小,投资者尤其应该考虑Groupon创始人兼董事长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Lefkofsky)的过往经历。以下是文章详细内容:
“让我们开始来找点乐子吧……让我们变得有趣起来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我们对自己的预测充满信心吧……让我们把这件事做到*吧……疯就疯吧,谁管你……现在是激进的时候了……我们没什么可失去的……”
这是网络泡沫时代的一句名言,作者是Starbelly.com的联合创始人。Starbelly.com当时标榜自己为一家B2B(商家对商家)服务提供商,其在2000年以2.4亿美元的价格被另一家名为Ha-LoIndustries的公司收购。
这笔收购资金中的一大部分都进了一个人的口袋,这个人就是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他是Starbelly.com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上面那句名言的作者。而在Starbelly.com被收购后不久,Ha-LoIndustries公司就破产了。Ha-LoIndustries公司的股东和其他人都将破产归咎于收购Starbelly.com,并发起了一系列诉讼。
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也是Groupon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Groupon上周递交了IPO申请,估值300亿美元,而其*的股东莱夫科夫斯基则拥有Groupon上市前22%的股份。其他的创始人如安德鲁·梅森(AndrewMason)持有8%的股份,布拉德利·科威尔(BradleyKeywell)持有7%的股份。科威尔和莱夫科夫斯基之前曾联合创办了Starbelly.com;而在更早前,两人联合创办了一家名为BrandonApparel的运动服公司。
为什么最开始的那句话这么重要呢?随着Groupon准备上市,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莱夫科夫斯基身上。一些人将其过去作为投资者的业绩和如今Groupon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他过去的业绩“有疑点”。莱夫科夫斯基过去的业绩显示了他的沉浮,但也揭示了他作为投资人所身具的一些特点:伴随着巨额亏损,营收出现快速增长;喜好在早期出售股票套现;投资者起诉;债权人和客户觉得自己被误导了。
莱夫科夫斯基在自己的博客中承认,其和科威尔在1994年从法学院毕业以后购买的公司BrandonApparel“遭受了巨大失败”。一开始,BrandonApparel也和Groupon一样,早期快速增长,收入很快从200万美元增长到2000万美元。但收入的增长速度却赶不上偿债的需求,莱夫科夫斯基也承认“过度杠杆化导致公司最后被债务压垮”。
诉讼连连
创业和风险相伴相随。但BrandonApparel的破产引发了一系列诉讼。债权人约翰逊银行(JohnsonBank)起诉了莱夫科夫斯基,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赔偿。据报道,BrandonApparel公司的前所有者也起诉了这家公司,美国橄榄球联盟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资产管理委员会也在诉讼者之列。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哥伦布市(Columbus,Wisc)向BrandonApparel发放了75万美元的贷款,希望该公司能在该市创造就业机会,但BrandonApparel在拿到贷款后不久即关闭了位于哥伦布市的办事处。哥伦布市代表律师当时表示:“他们基本上是让哥伦布市为他们还债了,而这似乎是他们当时的长期策略。”
1999年3月,莱夫科夫斯基和科威尔一起创办了Starbelly.com,销售促销T恤和咖啡杯。而到1999年8月,Starbelly从摩根大通和FlatironPartners融资了800万美元,当时其估值达到了3200万美元。不过当时这家公司公布的前6个月业绩显示,其亏损了250万美元,而收入只有18.3万美元。2000年1月,拥有50年历史的促销品公司Ha-LoIndustries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出现才10个月的Starbelly。(Groupon的承销商之一瑞士信贷建议Ha-LoIndustries达成了这一交易)
莱夫科夫斯基和科威尔在收购后执掌了Ha-LoIndustries,并展现了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让一个公司的估值快速增长的本领。不过和上次一样,事情又办砸了。Ha-Lo的营业利润从1999年收入100万美元变成了2000年亏损6400万美元。Ha-Lo公司于2001年7月申请破产,随后莱夫科夫斯基成了一起集体诉讼的被告。
在Ha-LoIndustries之后,莱夫科夫斯基成立了两家公司:InnerWorkings和EchoGlobalLogistics。印刷公司InnerWorkings于2006年8月上市,以9美元每股的价格发售了700万股股票,目前年收入为4.8亿美元;供应链管理公司EchoGlobalLogistics于2009年上市,发行价为14美元每股。这两家公司都实现了持续盈利,且都有3%的利润率。这两家公司的成功似乎证明莱夫科夫斯基已经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不过Groupon的投资者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当InnerWorkings的股价高出发行价82%的时候,InnerWorkings又发售了800万股股票,这一次有500万股股票是由内部人士出货的,而莱夫科夫斯基及其家族就是其中主力。这一举动非比寻常:大部分企业都会等到6个月的解禁期之后才会发售更多股票。
第二,InnerWorkings牵涉进了一起由SportsPublishingLLC公司于2008年发起的诉讼。尽管在InnerWorkings应诉后,SportsPublishingLLC公司撤诉了。不过在诉讼申诉书上,SportsPublishingLLC公司称InnerWorkings和莱夫科夫斯基采取了“勒索”和“恐怖策略”,指控莱夫科夫斯基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长时间打电话威胁要让SportsPublishingLLC公司破产,甚至威胁干掉SportsPublishingLLC公司的CEO班诺先生(Mr.Bannon)。在SportsPublishingLLC公司几乎快破产时,莱夫科夫斯基提出要收购该公司。
也许投资者会认为,以上的负面消息都是莱夫科夫斯基在Groupon之前的不幸遭遇。不过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债权人、投资者和消费者们都深信莱夫科夫斯基在和他们交易时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以致于他们不得不通过法庭来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和年轻的创业家因为经验不足而毁掉自己的事业相比,可要黑暗得多了。
套现离去
在彭博电视台挖出了莱夫科夫斯基的一些陈年旧事后,莱夫科夫斯基还回应称Groupon“的获利会极其丰厚”。不过,现在Groupon需要重新递交招股书以澄清这一令人兴奋的预测了。
新的招股书还会交代清楚莱夫科夫斯基在Groupon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在Groupon的IPO文件中,其CEO安德鲁·梅森承认自己创办Groupon“是为了让莱夫科夫斯基不再烦我”。Groupon也许是因为梅森的管理水平而发展繁荣,但依旧不清楚莱夫科夫斯基对Groupon拥有多大控制力。
投资者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在Groupon申请上市前,莱夫科夫斯基及其家族就已套现3.82亿美元。(科威尔及其家族套现了1.56亿美元,安德鲁·梅森套现了1000万美元)风险在于Groupon可能会步InnerWorkings的后尘,股价只会小幅波动,并在需求拉动股价上涨的数月后发售新股。这将会压低Groupon的长期股价,且由于市场中的股票供大于求,莱夫科夫斯基和其他内部人士就控制了投票权,而不喜欢Groupon行事策略的股东则无权推动变革。
在由GrouponIPO引发的问题中,人们争论Groupon会否是另一个亚马逊,在经历了数年巨额亏损之后建立了一个将竞争排除在外的巨大“壕沟”。不过这两者有一个巨大不同: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Bezos)在引导风险上有着极为优秀的本能,而且很少有亚马逊股东会生贝佐斯的气,自1997年上市以来,亚马逊股票的回报率达到了12,400%。
而和贝佐斯同时创业的莱夫科夫斯基也很熟悉风险,但其过往抵御风险的记录却无任何优异之处。他懂得如何在即便出现巨大亏损的情况下创造大量营收,而这经常会产生破坏性影响。莱夫科夫斯基的信条是“你可能会很快失败”,不过很显然的是,他套现的速度也很快。
这种价值观在私募股权行业也许行得通,但在公开市场上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中产阶级投资者可能会被一家热门科技企业的IPO所引诱。
通过仔细考察莱夫科夫斯基的过去,尽管他从早期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但他不是另一个贝佐斯。Groupon的IPO招股书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敏感投
21091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1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