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知名科技博客gigaom作者马修•英格朗(Mathew Ingram)最近撰文指出,Twitter不是单纯的交谈或书写工具,它融合了两者的特点,因此也极易产生冲突和误解,这种情况是互联网产生之前没有过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户自己制定相应规则。这可能会使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但也让事情变得更有趣。
全文概要如下:
Twitter是不是像口头交谈,就好像你和朋友交谈或是在酒吧和陌生人聊天那样?或者Twitter更像是书面交流,如同网上论坛或是聊天室那样?这个问题很难界定,特别对新用户来说,因为Twitter同时拥有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Twitter的“规则”和人们的期望值更倾向于交谈的礼仪;在其他情况下,特别是对诽谤的法律关注上面,Twitter又更像是写作和出版。在现实中,Twitter融合了两者的特点。
社会学家和研究者泽耐普•图费克奇(Zeynep Tufekci)是最早对Twitter这种双重特性进行研究的人之一。在最近写的一篇帖子中,她认为现在的许多社交媒体工具代表了某种早期“口头文化”的回归。按照她的观点,Twitter等服务使得用户可以实时和别人进行评论和交流,更像是谈话,而不是出版发布,这就偏离了西方以印刷为基础的社会。
Twitter:口头文化的回归?
图费克奇指出,东欧和非洲裔美国用户对口头文化更为熟悉 通常他们对社交媒体瞬间转变、没有明确定论、不断在变化等性质更为适应。这些性质就是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习惯发生的,但当我们在计算机前输入文字时,通常都会将输入等同于出版发布,并会按印刷的相同方式来对待,也就是说我们会将内容存储在某处,并对其进行引用。
图费克奇并不是*一个将网上行为和口头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她提到了沃尔特•翁(Walter Ong)的研究。翁在谈到它对媒体的影响时,提出了“第二口头”(secondary orality)的概念。社会学家和网上文化专家南希•拜姆(Nancy Baym)也指出,相关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包括她自己在内。人类学家也开始关注人们如何利用Facebook,并使用与口头文化和群体相关的理论来理解人们的行为方式。
从行为角度来看,Twitter不同寻常的一点在于它的“不对称”,也就是说在互相不认识的情况下,你可以关注某人,别人也可以关注你,Facebook是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网络,因为要想成为别人的好友,或别人成为你的好友,都要得到批准。从某种意义上,这使得Twitter更加的混乱。你可以和任何人交谈,更像是在酒吧或其他公共场合和一群人聊天。
Twitter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没有任何规则。有些惯例的出现是约定俗成的,例如@和转发功能就是用户*使用,最后Twitter采纳的。但即使这样,Twitter依然很混乱:如果你发了个推文,附带@符号和某人的Twitter名,那只有同时关注你和这个人的用户才会看到这条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用户会在最前面加个句号,让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不幸的是,这样打破了许多Twitter客户端的交谈模式,使得其他人无法在对话流中点击查看之前的信息。
当印刷期望满足口头行为
这是印刷行为与口头交流行为存在冲突的*例子。印刷的概念就是可以拨动鼠标滚轮查看之前的信息,而口头交流行为就是忽略你不感兴趣的话。当用户的推文被人引用进博客中时,他们会心烦意乱,因为他们认为这只是谈话的一部分,不应该出现在印刷品中。但如果你的谈话被成千上万不认识的人阅读过,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这种混乱也延伸到了其他地方。就有人向我抱怨,说我转发了太多的东西,暗示对话流里面出现了很多额外的“噪音”。如果认为Twitter是一次对话,那么转发就毫无意义。我们不希望有人不断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但如果将Twitter看作是信息网络,那么转发感兴趣的消息将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再看另一个例子,最近我的同事史黛西•希金波汉姆(Stacey Higginbotham)就问,转发是否就意味着转发者赞同所转发的内容。我的回答是“这要看情况”。而当她在Twitter上问自己的追随者同样的问题后,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一些人转发只是为了传递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其他人转发是因为他们同意转发内容。有些人喜欢在转发内容最后加上自己的评论,另一些人喜欢把评论放在开头。我已经注意到最近MT出现的越来越多,这是“修改过的消息”(modified tweet)的缩写,表明用户对原始消息进行过修改。不同用户对于这种行为也是褒贬不一。
最后,Twitter不是单纯的交谈或书写,因为它是两者的融合。我们在交谈,但是用电脑键盘交谈,我们在和几千个人交谈,其中一些我们未曾谋面,这在互联网之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在非常现实的意义上,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自己制定规则。这可能会使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但也让事情变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