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股权投资机构的GP(普通合伙人,即管理者)们已经开始担心,辛辛苦苦拉来的LP(有限合伙人,即出资者)们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单飞了。
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最近才有,火热的股权投资(PE/VC)吸引了众多资金和人才,资金丰裕的浙江一带的股权投资机构不再甘于只是LP的角色,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摇身一变做起了GP的生意。
九鼎投资合伙人赵忠义认为,股权投资的门槛并不低,如果缺乏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基金运作模式的熟悉,LP转型GP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蠢蠢欲动的浙江LP
一家外资股权投资机构为了筹募*只人民币基金,把目光瞄准了浙江当地的资本,尤其是温州地区。今年上半年,这家机构负责募集资金的高管多次到浙江沟通。其间,这只基金的募集变得非常有戏剧性。
这家总部在美国的投资机构规模并不大,由两个华人准备拓展在国内的投资业务,他们首先就将目光瞄准了江浙一带。江浙一带有着庞大的沉淀资金,有着强烈的投资愿望。据不完全统计,仅温州地区的民间资本目前就有约6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吸引众多风投机构的宝地。
在数次拜访和沟通后,浙江一家做机电设备企业的老板承诺将至少投资1000万元加入,作为该有限合伙基金的LP,并能够邀请其他老板参与。由于这家投资机构一直按照海外市场的规则运作,并不熟悉国内市场的情况,当这位老板提出如何参与基金的日常投资运作时,遭到了这家投资机构的拒绝。
两个多月后,由于始终未能落实如何参与基金的投资运作,这个LP开始心生悔意,而这位老板眼见着基金管理人的风光,不再甘心仅仅是LP的角色,而想从幕后走向前台,筹划自己成立基金。他最终将承诺投资的资金减少到了500万元,之前所提出的邀请其他老板参与基金的动议也变成了空头支票。
事实上,诸如类似这种LP不甘于资金提供方的角色,也想转变成GP角色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形又以江浙一带的许多企业家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正面临着原有以传统加工业为主的企业转型,许多江浙地区中小企业家将自己的事业改向了投资家的方向。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也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他说:“以前江浙一带的老板是一分钱一分钱地赚,非常不容易,要轻易地委托给其他人全权管理并不见得能放心。而产业升级也倒逼着许多企业家另谋他业,他们能轻易地募集到大笔资金,又有创办、管理企业的经验,所以对直接做GP显得非常有兴趣。”
LP拥有项目主要决策权的现象在浙江虽很普遍,却鲜少出现在上规模的投资机构中。
转型GP的挑战
现在,越来越少的GP会接纳插手投资业务的LP,一些不甘“只交钱不做事”的LP们开始选择自起炉灶设立GP,步入股权投资的领域。
在赵忠义看来,现在要成立一个新的GP并不容易。“未来投资人和企业都会非常注重GP的品牌和业绩,中国的GP们在2007年前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它们在2012年前后就肯定会有项目上市、推出,首期基金的运营业绩就将逐步显现,这会是股权投资行业大浪淘沙的第二阶段。新成立的GP很难再和其他这些已经有业绩和口碑的GP相竞争了。”
对于早期成立的基金而言,这样的制度设计能够轻松地解决由于GP缺乏经验和业绩难以获得LP信任和认可的问题,但随着基金运作的进一步市场化和规模的扩大,初期的这种设置也面临着较大的制约。
浙商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杨志龙称:“限制LP们的参与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在制度上设型,也叫投资的制度化。让LP明白在哪个层次他有什么权利。而且从投资流程上来讲,要规范化、透明化。让他明白在他这一层权利之下,我们做的工作是很专业的,他担心的一些风险在控制范围内。有了这种信任之后,下面的很多事情就愿意放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