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本土*国有背景创投公司的总裁不做,自主创业另立门户,当4年前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决定归零重来时,他心里还一片茫然,甚至犹豫是去做实业还是留在资本市场,也无法确定离开深创投以后,继续做投资是否还能拿到LP(有限合伙人,投资人)的钱。
不过,陈玮和他的团队还是在浪漫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驱动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民营创投。
“公元2006年,谛诺山下,雁栖湖边的一个酒吧,几个梦想者,喝着啤酒,看着世界杯,勾画着自己的创业投资人生之旅。就像创业者成功之后变成投资者,再去帮助其他创业者,成为新的创业者,源于斯,又去于斯。”这是陈玮和他的团队当初创立东方富海时怀揣的理想,当然,理想还需要靠机会来实现。
中国的PE(私募股权投资)和VC(风险投资)存在了仅仅10年,其间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太小,积累了大量可以上市却没有成功上市的企业,这意味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也让陈玮最终坚定了帮助这些企业成长壮大直至上市的理想。
“当时在中国没有任何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融资,所以我们*的压力是市场是否认可我们这个团队,认可这种投资方式。”让陈玮较为欣慰的是,如今的东方富海,掌管着一支规模为5000万的美元基金和两期人民币基金,其人民币基金的规模分别是9亿元和8亿元,陈玮透露近期还将募集一支规模在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的风险投资基金,以专注于早期项目投资。截至目前,东方富海已经累计投资了32个项目,有3个项目已经成功退出,另外还有近10个项目等待证监会的发行审核。
在国有创投与民营创投间的角色转换,会让一个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的投资家,产生怎样的感受,这个感受又潜藏着中国本土创投行业怎样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机会?
一个新兴行业
“什么时候中国社保、保险这样的基金在中国PE和VC的基金中占到50%以上,这个行业才是成熟的。”
“深创投有国有背景,而我们一出来就是有限合伙制,属于市场化的创投企业,所以我们寄希望于走相对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做一个能够让境外的LP和境内的LP都看得懂的企业。”投身创投领域十余年的陈玮,如今正在倾力打造一家有别于国有背景的创投企业,这本身是件值得玩味的事情。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国内的投资环境已经有了不少改善,但在陈玮看来,中国创投行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投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严格说成熟的GP(一般合伙人,基金管理人)也不多,因为国内投资人的心理都觉得投资是要以控制为目的的,所以会产生很多LP和GP界线不清楚的情况,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通过政府建立长线的资金引导民间的资金投向相对合理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GP,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除了政府在各地的引导基金,很多国有大型企业也开始成立自己的创业投资公司,一些保险公司也成立了自己的直接投资部或直接投资公司,券商也专门成立了直投公司。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对于整个投资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投行业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直接操刀。
陈玮认为,国有资本直接从事创业投资并不是一个*的选择,因为充分竞争领域里的投资是市场化非常高、需要专业能力非常强的,“实际上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国有企业包括一些大的管理机构,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做投资和原来的主营业务之间没有太多的继承关系,和市场化的专业创投机构相比,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不出来。”
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鼓励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甚至银行资金等直接进入市场化的创投领域,并变成这个领域的主流。“我一直有一个断言,什么时候中国社保、保险这样的基金在中国PE和VC的基金中占到50%以上,这个行业才是成熟的。所以当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成熟的LP,这个是需要政府推动的,而不是政府还限制这些企业、这些资金进入创投行业。”
目前,中国的人民币基金中,大概三分之一和政府有关,或者是政府直接投资,或者是政府间接以基金的方式投资。另外三分之二则主要来自于企业或者是相对富裕的个人,这些民间资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希望更早地看到资本市场获利的成功案例,所以这样的资金迫使管理人可能把重点放在Pre IPO(上市前投资)或者是成熟期的项目上。
“东方富海专门拿出20%的资金用于投资早期项目,因为我们希望引导中国的LP关注中国的早期项目。成功案例中获得收益最高的都是投资持有时间超过四年以上的。当然,在中国要想在投资人的忍耐力和投资的专业性上取得一个平衡,还是一个比较难的事。”
摔跤新能源
如果仅仅以模式创新来投资,就可能受到市场的惩罚,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成长性和企业的价值才是投资人最为看重的。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我们不好的案例90%都是因为人的问题,投资还是要投人,当你选择了一个好的赛道以后,选手是非常重要的。”东方富海选择的四个“赛道”是:IT和通讯类、教育和健康产业、新材料和新能源、消费品。陈玮曾经看中了一家做新能源的企业,身处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的新能源行业,当初陈玮判断该企业不管是成长性、团队还是财务等各方面都非常不错。等陈玮投进去以后,别的机构也跟着投资,银行也进去了,结果企业的发展出乎投资者的预料,“这个企业的领导层没有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还不够专注,一有钱了就想干别的。”企业家三心二意的结果,让陈玮在这个项目上损失了将近两个亿。
自此以后,陈玮对自己投资的标准有了很大的修正,投资只投三种人:投资比较大气、愿意把自己的经验、股权和利益与大家分享的人;二是比较执着一心一意干事情的人;还有就是比较好面子,有责任心的人。“现在,中国的企业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对于市场的了解,缺少的是如何与市场打交道、如何让资本与产业合理地结合的经验。”
当然,除了人的因素,实际上投资的本源还是做企业,怎么投资和怎么做好企业的道理一样。如果仅仅以模式创新来投资,就可能受到市场的惩罚,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成长性和企业的价值才是投资人最为看重的。“投资的时候光看财务指标是最愚蠢的投资,我们要看一个企业真正核心的价值,特别是这个团队长远的战略和他们所具有的领导才能和掌控避免风险的能力。”
对于自己曾经摔过一跤的新能源“赛道”,陈玮也有着自己的判断。新能源的发展有两个瓶颈:*个是成本,从市场角度上讲不具备任何优势,所以还需要政府的补贴、引导和推动。一旦政府出现一些新的产业政策,都可能会对这个行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还有就是技术,比如说储能技术、上网能源波峰的避免,还包括本身技术环节的一些问题,都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影响。
“新能源肯定是一个好的投资领域,长期来看无论是从国家的发展战略还是整个世界能源的应用前景来说,低碳、循环、绿色能源都是未来投资界非常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2003—2005年在中国投资的太阳能的大部分案例都挣了很多钱,但是到2007年以后的投资,现在来看情况都不是特别好,应该说时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