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市场普遍存在“两头在外”的现象,即: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1募集在外,获利退出在外,此轮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私募股权领域过度依赖于国外资金的融资模式受到较大的冲击;而相比之下,国内庞大的资金储备、较好的市场流动性以及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投资需求,则为我国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简称“人民币基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日益坚实的基础。
特别2009年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频出新政力争突破困扰人民币基金发展的政策壁垒、以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的政府财政大规模牵头主导私募股权投资、以社保基金为代表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加大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比例以及2009年中小板IPO重启和创业板的开闸打通了人民币基金境内退出渠道等重要因素的刺激,2009年人民币基金表现相当抢眼,俨然成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中坚力量。
清科研究中心《2010年*季度私募股权投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新募人民币基金41支,占总数的85.4%,已超过2009年全年水平的三分之一;外币基金共募集7支,占比仅为14.6%。从募集金额来看,人民币募集金额为28.68亿美元,占比50.4%,保持了较旺盛的增长势头;外币募集金额为28.23亿美元,占比为49.6%。本季度人民币基金的新募基金数量和募集金额双双*于外币基金,但在募资金额方面优势不够明显。
细分来看,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与狭义私募股权投资市场2上人民币基金募集情况具有相似性。创业投资市场方面,从2006年到2009年人民币基金的新募基金数和募集金额保持了稳健增长,在2010年一季度双双再度超越外币基金,新募基金27支,募集金额达到10.24亿美元,而外币基金募集情况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位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表现十分低迷,但2010年一季度表现出了好转迹象,新募基金数和募集金额均已接近2009年的水平的一半。狭义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方面,从2006年到2009年人民币基金的新募基金数连续四年增长。进入2010年一季度,新募基金14支,而募集金额为18.43亿美元,继续双双*外币基金。
从平均新增资本量来看,本季度的14支新募人民币基金平均募集约1.32亿美元,远远小于去年的4.16亿美元。反观外币基金,本季度新募外币基金平均募集约6.12亿美元,较上年的4.70亿美元有所提升。由此可见,人民币基金募资热潮虽然仍在继续,但资金规模依旧偏小,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资金的注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人民币基金的规模将不断发展壮大,并终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从投资情况来看,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人民币基金走强的趋势显现。2010年一季度人民币基金在投资金额方面首次超越外币基金,其投资案例数也与外币基金所差无几。对比而言,外币基金的投资金额经历两个阶段,2006年与2007年处于历史高位,2008年与2009年则显著回落,投资案例数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逐年递减,2009年的投资案例数不足2008年的一半。与募资情况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受存量影响较为显著,新募基金对投资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伴随人民币基金募集的兴起,可以预期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将更加活跃。
注1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主要向未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而获利的一类投资基金。本专题中使用的是广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指对所有IPO之前及之后(指PIPE投资)企业进行的股权或准股权直接投资,包括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阶段的企业。
注2 狭义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指对具有大量和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不包括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