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无疑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国的创业板十年怀胎之后终于呱呱落地。这一天,也意味着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创业板财富效应终于在瞬间得到了释放和爆发,显示出*的繁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创业板正是一群利益相关者共同绘就的一幅造富图,创业者、创投机构、承销商、投资机构等在尽情地享受着此刻的资本盛宴。
创富舞台
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创业板诞生的同时也诞生了一批新的超级富翁。
粗略统计,若以发行价计算,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74名股东单凭手中股票就能晋升亿元俱乐部,身价超过十亿的就多达4位,其中乐普医疗总经理蒲中杰以17.53亿元名列榜首,华谊兄弟老总王中军以12.55亿元位居第二,神州泰岳总经理李力和董事长王宁以10.21亿元紧随其后。
“当初的创业路非常艰辛,我们也是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才这么执着。”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对本刊表示。14年前,盛发强在偏远的香山脚下起步,开始了他的探路之旅。而今,按照盛发强所持有的探路者股权数已经升值到了4亿元之上。
诸如探路者盛发强,华谊兄弟王中军等人也曾几番波折,数十载耕耘之后才最终将自己的企业送上创业板,但在创业板公司中,却不仅仅有20岁的不明身份股东,同时还竟然出现了仅仅只有15岁的超小股东,他们的身价已经迅速增加到了千万级别。
28家公司之一的特锐德是创业板快速创富的一个典型案例。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4月,特锐德成立不到一个月,其才在临时生产车间完成并发送公司*台,而当初其发起人股东德锐投资的出资金额仅仅为60万美元。通过几年的运作后,特锐德顺利闯入创业板*批,以其发行价格23.8元/股计算,德锐投资就已经赚到了15.8亿元,资产升值超过了300倍!而德锐投资背后的七个自然人的财富则同样以几何级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创业板的平台上,这样的神奇故事无疑还会有更多,而创富效应势必也将继续激励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到这股创业大潮中去。
机构狂欢
事实上,把握住创业板这次机会的除了握有大量原始股的自然人股东外,还有一直潜藏在幕后的各种股权投资基金。
据清科集团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在首批获证监会受理上市申请的108家企业中,有不到30家接受过风险投资。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达晨创投,其投资的亿纬锂能、爱尔眼科和网宿科技三家公司,均顺利入围*批,而按照发行价计算,达晨创投目前手中股票市值2.43亿元,资产增值大约2亿元。而本土的其他一些创投机构,诸如深圳创新投和招商局科技等也赶上了创业板的头班车。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创投的丰厚回报也对近期的股权投资领域产生了刺激。清科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09年三季度分别有10家本土、5家外资以及1家中外合作创投机构募集18只新基金,募资12.61亿美元,但融资额同比增幅高达113%。从投资方面来看,三季度从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环比上季度均有大幅提高,其中122家得到创投机构资金支持的企业,已披露金额共计7.85亿美元,投资案例较上季度增长23%,投资金额则增长了38%。风生水起的创投领域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正悄然掀开大幕。
保荐机构也是创业板的一大赢家。
据了解,由于创业板没有规定承销费用,并且创业板上市公司预期融资额非常有限,因此承销费率高于主板,其标准通常达到了融资额的4%,按照28家公司123.82亿元的融资额计算,券商的投行部门共计获得了接近5亿元的承销费用。同时,在承销商的卖力推介下,许多公司都以较高的发行价格发行,超募资金的情况非常普遍,而这也为券商丰厚回报中再添一笔。这也意味着,券商的投行业务部门足足多赚了2.5亿元。
此外,基金对创业板也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事实上,一开始基金公司明确表示风险太大不愿参与,但临近招股时,却突然表现出疯狂的迷恋,他们甚至不惜以高市盈率去抢夺创业板的筹码。
“虽然创业板市盈率高得离谱,盘子也很小,但基金公司明白,对他们而言,通过打新变相是分享这一盛宴的*办法,这样的机会机不可失。”东吴证券一位负责人称。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创业板着实难以把握——可能写就一夜暴富的神话,却也隐藏着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