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深圳市投资大厦11层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公司(下称深创投)总部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液晶屏幕,上面滚动播放着深创投投资实现A股或H股上市的企业实时股价行情。
刚刚走过10年的深创投是中国创投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缩影。深创投总裁李万寿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最迫切的在于产业升级和创新,而创投行业在推动产业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他期盼出现真正的投资家,尤其是天使投资人。唯有此,才能出现像微软、Google、思科等以创新著称的全球性企业。
民营资本走向前台
经济观察报:深创投成立十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创投业的排头兵。当时整个行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李万寿:当时国内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本处于空白,外资创投只有IDG做试探性的投资,民营资本根本没有创投这一概念,没有进入这一领域,只有政府愿意拿钱出来冒风险。
更早之前,在1984年,中央提出关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风险投资。1985年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但由于国内当时并没有风投的概念,中创不敢做投资,而是到海南投资房地产,直到去年或前年才清算完毕。
这都是由当时的大环境决定:对风投没有概念,没有资本去冒风险,政府也没有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发展,没有资本市场,没有退出渠道,项目资源有限,没有团队经验,最后变成创投公司投的项目跟传统的投资没什么差别。最后一点就是没有形成机制,谁为风险买单,责任划分不明确。
这些决定了上世纪90年代初及以前,以中创为代表的若干个政府成立的创投或科技投资公司,都是名不符实的。
当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建立,科技产业开始成果转化时,创投行业才迎来一丝曙光,有了成长的土壤。
不过在成立之初,深创投也与多个好项目失之交臂,这些都是创投团队成长的代价。当腾讯、盛大、百度、新浪这些项目出现时,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应该投资,错过了中国IT产业发展的最初萌芽阶段的机会。
经济观察报:创投行业经历了2000年前后的雨后春笋般冒出,到2004年股市低迷、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裂陷入低谷,期间行业发展的*困难是什么?
李万寿:纳斯达克和其他境外金融市场怎么潮起潮落,当时我们都还能置身度外。1999年至2005年,深创投和整个创投行业发展的困难,主要与2005年之前尚未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国内没有顺畅的退出通道有关。
比如,2004年我们投资的*家企业金正科技实现本土上市,作为其中*的风险投资方,退出时仅按照其溢价后的净资产获取收益。社会发行的20%股本产生的溢价,要作为公益金补充净资产,也就是要靠20%股份的溢价发行来拉动剩下80%的净资产增加。这个项目退出后,我们获取了40%的收益,如果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才退出,收益将达到40倍。
在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的2004、2005年,是外资创投独领风骚的阶段。民营资本尚未进入这一领域形成规模,而国有创投则受困于退出渠道不畅。外资创投具有两头在外的优势,从国外引进资金投资企业,再把企业带到国外证券市场上市,获取高额回报,这条渠道对他们来说非常通畅。
对于大部分国内创投来说,用人民币投资的国内企业,除了少量大型国有企业经过特批可上H股之外,是无法实现这一模式的。尽管这一时期国内创投投资进行得热火朝天,但民营创投和国有创投基本上只能作壁上观。那时外资创投的可投资规模若以1亿美金来计算,国内创投充其量只有几百万美金,谈不上与其竞争,也没有能力竞争。
2006-2007年随着国内A股的火热,民营资本开始大量地进入这一行业,大量的创投公司成立,国有创投也开始从 “跟投”转向 “领投”。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经济观察报:创投行业将在未来中国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万寿:这次金融危机让更多的地方政府感受到产业升级、产业创新、产业换代的迫切性。而创投行业无疑将在未来中国经济中扮演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角色。
比如,2006年我们是第二家入驻苏州工业园的创投机构,另外一家是其本地的基金,深创投目前主要投向新能源、动力汽车、风能、太阳能、高端的装备业、仪器仪表等方面。
风投的资金会自然流向高技术门槛企业和朝阳行业中,比如一个新兴产业一定会外现为活力,这种活力就会吸引风投的注意,投资会向其倾斜,当一两家企业成功时,就会带动整个产业的投资。
创投行业的这种选择方式,可以推动产业往更高端方向发展,在未来经济中将发挥其重要作用。中国目前是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创投的发展还仅仅是春天,未来还有一个大发展时期。
经济观察报:创投行业本身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李万寿:现在包括深创投在内的许多创投与外资*级创投之间还有相当差距,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值服务,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介入,而是一种综合立体服务。
未来创投会朝立体式服务投资机构发展。当选定一个企业时,就要根据它的具体发展阶段制定策略,必须把精力集中在与该企业相关的那个专业领域,提升这方面的识别能力、服务能力,增加这方面的服务渠道和资源积累。
对于企业来讲,在产、供、销等方面包括公共关系维护、上下游企业关系建设等确实需要外来的帮助。如果投资机构给企业带去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渠道,就会非常受欢迎。
比如,我们在湖南投资的一家非常传统的企业,主要生产搪瓷粉体材料,规模很大。经过接触后发现,其不能仅局限在做搪瓷杯子等业务,而应该借着搪瓷的特性拓展多种业务。一些需要耐酸作用的管道,里面通过喷洒搪瓷粉体材料可以实现;北京奥运会前许多地铁的立柱墙面都喷上这家企业的搪瓷粉产品做一些艺术色彩的图案,不仅鲜艳,还持久耐腐蚀。
期盼天使投资人
经济观察报:中国互联网的*代创业者总是习惯于学习美国的模式,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如何看待不同时代创业者身上的这种差异?
李万寿: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新一批创业者大多有很长的工作经验,但创业时间并不长,他们站在高起点创业,并且成功的速度很快。
比如我们投资的太阳能、机顶盒、网络游戏的一些企业,他们之前工作经验丰富,技术优势明显,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公司做起来。*的不稳定就是团队磨合的时间短,企业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能否胜任尚待时间验证。
经济观察报:在美国,培养一名优秀创业投资家通常需要10年以上,而在中国一些创投成长速度非常快。如何看待这种超常规发展?
李万寿:现在许多投资团队都不能称为投资家,包括深创投。成为创业投资家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投资家必须具备几个特征,一是团队的培养,使之对企业的直接判断,十有八九是准确的;二是要很短时间内切中要点,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方案,虽然我们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来配合,但主要是由我们发现问题并要求相关方对其进行改善;三是要有很丰富的项目资源。这体现在与LP(出资人)关系牢固,有一批人信赖与支持,融资渠道通畅。还有是项目资源丰富,有一批人包括项目经理、政府部门、商界提供“项目情报”;四是能够帮助企业整合上下游,使原料更便宜、更好,订单更多,同时帮助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开拓新业务。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网络企业,不仅要帮其开拓下游,往上还必须帮其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或者相关许可。
经济观察报:创业板即将正式推出,创投行业下一个期盼会是什么?
李万寿:纳斯达克市场因为微软、Google、思科等高新技术企业而著称全球,这些企业背后都有天使投资人的身影。美国早期投资在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目前中国的创投行业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的投资偏向于中晚期,对新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今后如果能够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分工,能够在各地出现很有影响力的天使投资俱乐部;在各个城市都有以投资早期阶段著称的机构,有相当一批以某行业专业市场著称的投资公司出现,就标志着中国的创投行业已经成熟,将对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批新兴产业起着扶持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