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32次提及金融 北京自贸试验区释放金融开放创新重磅信号

2020-11-09 16:59 网络

继2020年服贸会上提出,将支持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我国自贸区第六次扩容,总数增加至21个。新设置的自贸区中,北京自贸区方案里32次提到了金融,金融业成为北京自贸区聚焦的重点行业,北京金融中心地位再次凸显。而作为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引领成为《方案》的两大亮点。

金融开放下的财富管理新机遇

金融领域开放是一个系统化多元化的工程。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便开始了金融开放的历程,至今为止已有40余年的时间。 从2019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到今年9月,《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相继发布,金融开放再次提速。

此次发布的《方案》中,涵盖了从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到支持设立重点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民营银行,从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便利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便利跨境投融资、支持国际创业投资发展,到给予外资金融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发展国际财富管理和绿色金融、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开展数字货币试验等,北京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再度深化,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企业投融资渠道,也进一步便利了国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对此,多家外资银行的代表纷纷表示,北京作为中国的金融管理中心,在金融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将进一步引领中国金融开放进程,成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性金融枢纽。

《方案》中,“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全球资产配置,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北京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再次被提及且优势明显。北京市全市各类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超过800家,外资金融机构超过300家,金融业资产总量达到148万亿,占全国50%以上。

其次,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财富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在全球财富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16%上升到2023年的19%。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9:守正创新 匠心致远》指出,从高净值客户群体来看,2018年国内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67万人,仍稳居全球第二;报告预测,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未来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8%左右,在2023年达到241万人。

无论是家庭财富总量,还是高净值客户的数量,中国都已处于世界第二的地位。全球经济放缓,但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态势好转下,中国正成为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布局的枢纽,境内市场也正成为海外资本追逐的热点领域。9月26日,中国证监会机构部主任邱勇在参加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时提到,今年1至7月份,QFII、RQFII资金累计净流入达到了近六年的最高值。邱勇还表示,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呈现逐渐向好增长态势,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主要经济体普遍处于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吸引力的市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的财富管理市场,北京成为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也指日可待。

面对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大格局,专家表示这需要财富管理机构既要加强内生性发展,更要加快外延性合作,培养国际化视野,探索国际化发展,在与外资金融机构同台竞争中发展壮大。面对金融开放新局势,京东数科、恒昌等众多新金融企业也已开始探索海外布局。

金融科技驱动财富管理

被称为“银行颠覆者,银行规则的破坏王”布莱特·金(Brett King)最新的Bank X.0系列丛书《BANK 4.0:Banking Everywhere,Never at a Bank》的副标题是“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在今年疫情冲击下,他的观点正从大胆预测逐步变成了现实。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金融机构超过25%的线下网点关闭,剩余网点也减少了营业时间和人员数量。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那些通过主动重构服务流程与配套的金融科技能力,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的金融企业却在抗风险、协同一致和市场反应效率方面交出了“高分答卷”。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能力为实现智能化的客户洞察、风险管控、投资组合决策、客户互动,以及资产配置的场景化提供了无限空间。在北京副中心将打造首都财富管理新高地、国际财富管理新平台以及全球财富管理的新趋势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营销角度,金融科技助力精准分析客户画像,判断客户需求偏好,识别客户的潜在需求,提高营销前瞻性;从产品及服务角度,金融科技则为客户提供匹配其风险偏好的定制化投资组合,挖掘及识别宏微观信息中的风险信号、设置热点预警,触发资产组合再平衡,提升产品设计及客户服务效率。

对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征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落地,支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机制作用,在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风险可控、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建设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建立应用场景发布机制。

北京自贸区方案对金融科技布局的背后是北京历来有着发展金融科技的先天优势,并且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首先,北京集聚了4,000多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风险投资累计金额在全球仅次于硅谷,拥有全国超四成的独角兽企业,具备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其次,一系列金融科技政策出台,从2018年北京市出台金融科技五年发展规划《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明确指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再到2019年在央行指导支持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盒”。9月份服贸会北京金融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现场发布的《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也显示,北京连续两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总排名世界*,金融科技产业、体验、生态发展均衡且排名均在世界前五。

作为热门的金融科技方向,区块链在贸易金融中的应用被《方案》重点提及。《方案》指出“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未来,区块链将成为推动新兴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关键,而不少金融机构也在加紧布局。

以新金融企业恒昌为例,通过联盟链技术、智能风控和信贷模型能力,恒昌将其在金融领域和国内国际市场九年深耕的实践经验,沉淀在异次源区块链上。一方面,恒昌利用区块链技术,整合并打通各平台信贷行为异常的失信人和潜在失信人的相关合规信息;另一方面,在不远的将来它可以对接同业,有望形成征信数据共享的新局面。

助推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以金融科技赋能智慧财富管理,促进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恒昌将继续面向全球用户,以金融科技和财富管理双轮驱动战略转型升级,继续布局数字金融,加大金融科技尤其是区块链方面的投入,向智能化和国际化金融科技公司迈进,助力北京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