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若是智能驾驶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就代表着这个行业基本实现了良性的发展。
当前,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智能驾驶已在末端无人配送、干线物流、矿山、环卫清扫、场内货运、巡逻侦查、无缝化移动服务等场景陆续落地。那就总体而言,智能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进展如何?未来整体发展趋势如何?
近日,在辰韬资本主办、中信证券协办的第 二届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发展趋势主题研讨会暨项目联合路演上,来自矿山、无人配送、干线物流、仓库等场景的智能驾驶行业的头部公司易控智驾、卡睿智行、木蚁机器人、白犀牛的创始人就“智能驾驶在不同场景规模化商业落地进展及难点”进行了探讨。
从技术红利到商业化红利,自动驾驶行至行业拐点
如今,智能驾驶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从原来的技术红利期到商业化红利期,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底层方法论跟技术已经成熟了,这是否意味着自动驾驶已到达行业拐点?
卡睿智行CEO佟显乔对此给予了肯定。他表示:“L4级自动驾驶在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各种场景的具体的范式差不多趋同了。”但他也表示,不一样的是,有些赛道已经过了商业化基点,开始放量;有些场景仍处于放量的前期阶段,比如大规模公开道路的场景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
同时,进入商业化红利期的土壤正走向成熟。如在成本方面,易控智驾CEO蓝水生表示,L4级自动驾驶的核心供应链主要是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现在国产激光雷达的性能在提升,价格在大幅度下降,计算平台的成本也在下降。“这个奇点时刻已经到了,一旦找到合适的契机,L4的整个商业化进展会非常快,未来封闭场景的机会很多。”
不过,对于自动驾驶实现真正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点,木蚁机器人CEO钱永强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其关键在于软件和数据。软件能够支持工具的快速交付、数据管理以及车辆适应场景,数据除了包括自动驾驶内部用来训练的数据,还是要更关注如何提升客户运营效率的数据,这些可以作为数据源节点,帮助自动驾驶从技术落地走向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无论是技术的成熟、场景的完善还是核心供应链的优化,都在向市场传递同一个信号——自动驾驶行业拐点已现。
破解盈利难题,打通L4规模商业化闭环
事实上,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闭环分三个阶段,首先跑通单车模型,其次跑通单个场景,最后是公司盈利。目前,部分自动驾驶赛道企业已呈现一定的盈利能力。
以矿山场景为例,矿用卡车的成本有两个大头:油费、人力成本。据了解,无人矿卡在工作效率上也已经无限接近于人类司机。“截止到9月份,易控智驾车队的单车运营效率已经超过了90%,预计年底就将达到100%(与人类司机持平),在明年达到120%的水准。”
易控智驾CEO蓝水生表示:“矿山是最 快商业化落地的,今年6月份有一个商业化订单102台车,8月份又新签70台车,目前南露天矿单矿车辆已超200台,且矿山无人驾驶运营效率已经几乎与人工持平,接下来毛利各个方面增长空间非常大,整个矿山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已经到来。”
而重卡主要分两个场景来看,一是不受限于法规的短中途场景物流;二是受限于法规的长途干线物流。据卡睿智行CEO佟显乔介绍,短中途场景物流可以做到真无人的状态,这个场景主要是B端业务,他们现在做到小几十台的订单;而长途干线是比较市场化的场景,相当于在油车上加辅助驾驶的功能,毛利较低。
由于无人叉车是应用于封闭场景,其从最开始就定位无人和没有后台远程驾驶人员。木蚁机器人CEO钱永强将去安全员的商业闭环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实现无人叉车的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第 二阶段是实现整厂的车路协同或者大规模调度,比如让上百台的无人叉车产生更大运力;第三阶段是实现对整厂货物的识别和存取,形成了一个搬运和运输的闭环流程。他还表示,“如果通过密集存储方案以及后台的系统,可以把空间的利用率节省10%,就相当于整个成本提升了6倍,比单车所提升的成本下降了6倍。”
随着有越来越多场景在接下来几年实现单个场景毛利率的陆续转正,未来,智能驾驶从烧钱的状态进入挣钱的状态指日可待。
各项政策组合发力,智能驾驶市场预期乐观
整体来看,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已获得较大进展,而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更为其规模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如在矿山无人驾驶赛道,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早在2020年初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露天煤矿的无人化运输。蓝水生还透露,内蒙古地方政府要求矿山减少至30%的人力,在扩产能的同时还需要减人,这会促使无人矿卡的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再如自动驾驶卡车领域,上海2022年7月18日起在东海大桥实施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的管理措施。此外,卡睿智行CEO佟显乔提到,新能源化也是重卡场景的重要趋势之一,自动驾驶可以趁此渗透进去。
白犀牛CEO朱磊对国家在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非常乐观。他举例表示,去年3月份某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最开始该城市开放的可示范道路是27公里,仅一年半的时间,如今该城市开放的可示范道路达到2300公里,开放力度是非常大的。
针对智能制造方面,木蚁机器人CEO钱永强说道:“智能制造的升级,其实推出了很多这种政策,包括优先发展机器人产业,包括像北京最近出台了很多扶持机器人产业的文件,包括上海也在今年提出力争2025年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这都意味着现在属于政策性非常利好的阶段。”
相信,随着整个自动驾驶的技术正在不断地迭代、供应链成本不断下降、政策叠加支持及场景需求不断提升,自动驾驶必将驶入大规模商业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