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演唱会大巴车接客、夜市摆摊、推出洗头服务等新业务模式,在今年屡次上热搜的海底捞,最近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净利润22.6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
针对海底捞取得优异业绩原因的分析,已铺天盖地。有的分析称,是因为海底捞“高质价比+新产品+新玩法”的营销组合拳,激活不同客群的消费活力。有的分析称,是因为海底捞通过产品创新、场景创新,打造生日庆祝、夜宵嗨聚、演唱会续场等多元化用餐体验。还有分析称,是因为海底捞管理层的果敢决断力、门店管理体系等组织架构所带来的高效执行力。
各种分析角度,都有道理。但关键所在还是海底捞在财报中指出的——“顾客满意”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管理使命之一。道理很简单,餐饮业属于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顾客的满意度才是餐饮的重中之重。
在餐饮领域,食品安全、产品出品、环境卫生等,是让顾客满意的基础分,而在当下,能否让顾客吃得开心,获得情绪价值,才是拉开考生差距的关键题。
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花钱满足自身的情绪需求,实现自我疗愈。 “在买包和买醉之间,年轻人选择买刮刮乐”,在“一刮到底”中,感受“解压、过瘾、爽”;“在日系穿搭和韩系穿搭之间,年轻人选择多巴胺穿搭”,通过高饱和色系的搭配,表达对快乐和自信的追求。
就餐饮消费而言,年轻人也已经不再满足于基础的口味、饱腹,而是寄希望在就餐的过程中,能“买来”更多元的体验和正向的情绪。而为顾客提供情绪价值这个加分项,海底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就拿今年举例,在歌迷苦恼演唱会后打车难、吃饭难时,海底捞直接派出大巴在演唱会门口接客,并在门店设置粉丝狂欢专区,让歌迷的嗨唱氛围不间断;在顾客容易emo的夜宵场景,海底捞则派出热门IP悲伤蛙,与顾客互动,通过猜拳赢鲜啤的方式,打造欢快氛围;在消费者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生日庆生上,除了原有的欢乐唱歌送祝福外,海底捞还在不少地区推出了寿星*活动,用100%的获奖概率,给寿星带去吉祥好意头。
通过特色服务模式,给绝大多数顾客带去惊喜与欢乐,这已经是海底捞提供情绪价值的基本模式,更难被模仿的是,海底捞还能洞察到每一位顾客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提供更走心的个性化服务。
“太惊喜了,没想到这么有仪式感”,张陆玲最近与男朋友领了结婚证,在领证后,他们选择去海底捞庆祝一番,不料在座位上拍结婚证准备发朋友圈时,被细心的服务员看到。“服务员主动帮我们拍了合照纪念,还贴心打印了出来,更惊喜的还在后面,给我们送了好多小礼物,有一对红筷子,玩具盲盒,还有很多好吃的小零食。”张陆玲表示。
有类似张陆玲夫妻经历的,还有很多,在社交平台上,相关分享刷屏了。比如,“小姐姐给我编头发戴头纱,氛围感满满”,“卡座墙上贴了喜字和气球,还提前为我们准备了伴手礼”,“送了我们一份写着‘百年好合’字样的小兔子慕斯,还有一个相框和小零食”……形式多样,不变的都是开心与感动。
除了欢乐的时候能带来更多快乐,在消费者陷入负面情绪时,海底捞也能化身成为一家心理疗愈室,抚慰人心。
一名消费者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最近状态很差,抑郁久久散不去,终于下定决心一个人出门了”,在看完电影后,她去了海底捞就餐,也不知道海底捞服务员小姐姐是怎么察觉到她情绪不佳,全程对她特别照顾,不仅总笑着跟她聊天,还赠送了一份甜品慕斯,上面还写了“开心”两个字。
“我从来没觉得慕斯这么值钱过,值钱到买到了我一整天的快乐”,这名网友忍不住感慨,“我这么爱海底捞可能就是因为,每次不开心的时候去总有人能治愈我。”而与这名网友有着相似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海底捞人对顾客情绪的细心呵护,也让其收获了一批高粘度、高忠诚度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海底捞消费次数高达上百次。数据显示,目前海底捞的注册会员就已超过1.16亿人。
海底捞高用户粘度的背后,是海底捞从企业文化层面对“用户满意度”的重视。近期,海底捞轮值COO邵志东刚公开称,“我们希望员工保持人性的善良,我们希望员工能真诚面对顾客,我们希望我们和顾客之间能建立起信任的纽带。”
在今年,海底捞就在内部定期汇总优秀服务案例,并在门店之间进行分享;还加大了顾客评价在门店级别评定中的占比,优化“神秘嘉宾” 计划,动员顾客对门店进行更准确的监督。最为关键的是,海底捞优化了组织架构,通过缩小管理半径,让管理层对顾客洞察更敏锐,也使得门店的个性化服务更容易落地。
*的情绪价值供给,无疑已成为海底捞快速发展的护城河和独有的行业壁垒。 海底捞品牌营销部部长王淼就曾表示,海底捞已“从一般餐饮品牌提供功能价值的模式,变成了提供情绪价值,与顾客产生情感联结的模式,这形成了新的品牌资产”。
过去,有人说,海底捞的服务,你学不来。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海底捞能调动每一位员工,自愿自发地关注和关心每一位顾客的情绪,很难学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