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打工人还没下班,CEO凭什么敢睡?

2023-08-14 09:00 互联网

◎智谷趋势(ID:zgtrend) | 王延鹤

image.png

失控的时间

中国人的工作时间,在肉眼可见地增长。

2023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8.7小时,打破了20年来的纪录。

image.png

2003年-2023年Q2 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

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话说:

“亚洲人只能拼汗水、劳动时间赚钱。”

事实上,东亚国家几乎都通过献祭式发展,将欧美几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压缩到几十年。

而当经济增速放缓后,韩国选择赌国运,内卷致死,财阀当道;日本以退为进,却掉入漫长的转型。

“东亚模式”的代价,是催生出高房价、低结婚、老龄少子化等社会性难题,并成为全球最卷的“怪物房”。

image.png

今天,我们面临类似的处境,内卷成了避不开的宿命。

国内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

加班太久太累,员工过劳猝死的新闻增多;公司通过软件追踪键盘鼠标操作,考核员工工作量;甚至害怕员工偷懒,在厕所里也安装监控。

image.png

数据来源:统计局、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工作时长和效率增长,正在失去相关性。人们掉进穷忙与无效劳动的螺旋。

为什么人们常说:当一个公司突然开始抓考勤,说明在走下坡路了。

因为这是最简单、浅显的方法,用来提升“效率”;

又很容易量化,形成考核制度,体现管理者的工作量。

但企业真正面临的难题:如何穿越周期?消除不确定性?转型发展?

这些问题,却没有答案。

image.png

目标先于管理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人一天都是24小时。

普通人的时间,是如何消失的呢?

我们不妨把一天,分为3个8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8小时睡眠。

工作8小时,在996、加班中膨胀到10-12小时。虽然有效工作时间,可能也就3小时,其他都是在开会、等反馈、带薪摸鱼等无效劳动。

生活8小时,先被工作挤压,再减去通勤、吃饭、休息,能留下的不过2小时。

睡眠8小时,为了满足对生活的控制欲,延长“属于自己的时间”,人们每晚刷手机到凌晨,享受多巴胺刺激;一边又在心里焦虑,计算“我还能睡xx个小时”。

我们的人生,正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越强大的人,越能掌握自己的时间。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也认为,所有管理,核心都是时间管理。

但一讲时间管理,人们总先想到自律

因为你看,马斯克每周工作7天,每天凌晨3点睡觉,只睡6小时,要管理的公司太多;

image.png

准备和他擂台决斗的扎克伯格,平均每晚睡5小时;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做直播,讲只睡4小时的生活方法;

大佬们制造了“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焦虑。

焦虑的反面,又营造一个假象:通过反人性的自律,压榨出自由时间,开启成功之路。

虽然没人觉得,苹果、谷歌、特斯拉等公司的成功,是靠CEO和员工都不休息。

但这种战术上的勤奋,实在太诱人了。

放到企业管理上,就演变成不停开会、抓考勤、抓绩效、大小周;

还有一群“卷王”,恨不得住在公司,体现自己的努力、苦劳。

这是顺从人性。

因为从战略上去解决问题、拆分目标、找准矛盾、做正确决策,都太过困难。

但漫无目标的时间管理,结果如何呢?

普通人没有长期热爱、具体目标,每天就算挤出时间,也只会被摸鱼、刷视频、玩游戏填满,绝不会去看书、减肥、学新技能。

企业如果没找到最重要的目标,判断好方向,则更加致命。

因为一群人可以非常勤奋,貌似什么都没做错,但输得底裤都不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了明确的终点,你自然会去计算成本,比较收益,排优先级。

每天先做哪些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哪些社交完全浪费时间?哪些问题不如付费解决?

所以,找到你最重要的目标,找到你非做不可的事,这先于时间管理。

把时间花给你的至关重要。

image.png

正确的道路不拥挤

管理者之所以是管理者,是因为他们要为整个组织、绩效、成果,做出决策。

在企业管理者和知识精英身上,往往带有智力优越感,和基于财富的自信。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正接近理性。

因为在红利时期,你可能做什么都是对的,只是赢多赢少的差别。

你可能听过这个比喻:做俯卧撑、打坐念经、跑步的人,都乘着电梯上升到顶楼,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

到大周期切换,进入存量时期后,过去的经验通通失效了。

顺境时被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到逆境时就成了积重难返的大山。

哪些是运气,哪些是能力?谁在裸泳,谁提前布局?都一目了然。

这时候,做决策更像是在“不一定对”与“错得更少”中,去做平衡取舍。

是转型找死,还是不转型等死呢?

一直做加工、B2B生意的工厂,要不要尝试做C端消费者?

做经销和渠道生意的,面临直营店、电商的挤压,要不要自己做品牌?要不要发展私域?

外贸订单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要不要做跨境电商?要不要把产业链搬到东南亚、墨西哥?

很多企业遇到问题,喜欢四处拜访社交,向同行佼佼者取经,学到一箩筐的方法论。

大家都期待有什么大招,能“拿来就用、瞬间翻身”。

但你想过吗,为什么成功者不惮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因为更本质的产品技术、核心资源、组织能力这些东西,你是学不去的。

通常来说,做正确的事,道理上很简单,执行起来很困难。

就像产品经理们,入门就学习用户导向、数据驱动,到最后又有多少不会走形的?

你要坚信,想走捷径的人是大多数,而正确的道路并不拥挤。

研究你的客户,紧守你的核心阵地,打磨基本功,把优势的长板一直做长,创造自己的确定性。

想要熨平周期的起起伏伏,你不能靠赌,而要靠踏踏实实做事。

活下来的,剩者为王。

image.png

成为先进的生产力

2023无疑是一个科技大年。

人工智能、核聚变、航空航天、室温超导等技术,相继传来大消息,奇点好像真的要来了。

上半年大家翻来覆去讨论AI,但有多少人,真正玩过ChatGPT、Midjourney?又持续在使用AI?

我打赌超过9成的人,都没有用过。

就像数字化,已经说了十几年,但我们4000多万家企业,依然只有25%在数字化转型,这个比例远远低于美国(54%)和欧洲(46%)的水平。

同样,又有多少企业,真正把业务与“AI+”结合起来,去提效创收了呢?

客服用上聊天机器人,效率提升100倍,已经不稀奇了。

更多的企业,在调制专属AI机器人。

他们把自己的业务资料、文件和PDF投喂给AI,利用AI深度学习,快速形成知识框架。

然后,AI就能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精准的信息问答、行业知识,提升办事效率;

并且,AI可以直接生产企业的项目策划、业务方案、流程建议、合同撰写等任务,形成自己的生产力;

专属AI接入平台后,对客户而言,就是一个更懂公司业务的销售员和分析师,比AI客服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法律、金融、医疗这些专业领域,头部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AI机器人。

所以,数字化、AI+等改造,都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

光组建一个IT部门,最后很可能会沦为“工具”。

没有战略思维、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大改造,数字化会长期处在较低的层次。

过去三年的现实困境,倒逼很多企业转型。

市场上的办公软件、会议工具,都收获了一大批企业客户。头部办公APP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

在硬件上,商用PC、工作站等销量,在消费电子寒冬中依然坚挺。市场上涌现出更多专为商务人士设计、解决办公问题的新型设备,搭载了先进技术。

比如科大讯飞刚刚推出的,新一代讯飞智能办公本X3。

image.png

随着组织人员增多,会议沟通不可避免。但如果一个管理者整天忙于开会,证明组织里不干事的人太多。

高效开会,应是为了达成某一任务,大家的集思广益、合作分工。

讯飞智能办公本X3,基于AI语音技术高效记录会议内容,搭载的专业八麦克风阵列,更能精准感知方位。多人会议中,它能基于不同发言人,区分记录发言内容;在外语方言语境下,能无障碍识别翻译;即便是面对不同行业术语,也能轻松拿捏。

会议后,AI助手在几秒钟内,就能整理出书面化文稿、提炼出会议纪要,节省低效劳动时间。

image.png

在思考时,很多管理者更习惯用手写,来整理思绪、梳理框架。

因为从科学上看,手写会调用更多大脑功能区,更能激发记忆和专注的能力。

办公本X3提供纸质读写体验,10.65英寸视网膜电子墨水屏搭配Wacom定制电磁笔,观感舒适手写流畅,同时摒弃了所有娱乐、社交网络干扰,为用户创造最为专注的心流体验

对频繁出差的商务人士,讯飞智能办公本X3也配有WPS、邮件、投屏等功能,文件可在多个设备相互传输、协同编辑;

基于讯飞OCR技术,在办公本X3上的手写内容可以轻松转换为印刷体,手绘图表也能精准识别;方便随时随地轻量化办公。

对管理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能自己安排的时间。

传说比尔·盖茨的每日行程,是按5分钟的精细度在规划。这考验管理者排列优先级,并随时切换不同事务的能力。

把时间过得越精细,单位时间的效率会越高。

这靠大脑和笔记已无法胜任,需要借助办公本X3这样的工具,自动收集所有日程安排,让你能实时调整。

工作中随时想到to do的事,只需手绘一个五角星,它还你一个清晰的list。

image.png

每过一段时间,AI会自动生成周报,并显示不同项目时间精力的花费,提供省时指引。这也培养用户不断复盘、掌控自身时间的习惯。

讯飞智能办公本X3的“大招”,是搭载了讯飞星火大模型,能随时唤出聊天对话。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快把AI整合进工作流、形成生产力的途径。

image.png

使用时间久了,办公本X3会变成一个汇集你思考、文件、图书、资料等数据的个人知识库,连接你工作事务的每一个间隙。

更可贵的是,长期学习和使用先进工具,你始终保持与先进生产力同频进步。

你会了解优秀的企业和管理者,是用怎样的思维和方法,来突破效率瓶颈、撬动时间的杠杆。

会培养出时间管理、不断优化效率的习惯;能随时把AI这类先进生产力,结合进自己的工作流,产生正反馈。

这个“认知升级-习惯培养-知行合一”的过程,是每个优秀管理者都应亲身经历的。

现在流行一个梗: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我的理解是,未来的结果,起因在今天就已注定。命运在哪,取决于你把时间花在哪。

个人在时代面前既渺小又伟大。

渺小的是,个体很难对抗历史的车轮滚滚;但伟大的是,你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势而为。

巨变不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

越早开始迭代,也就越早开启效率增长的飞轮。

当你找到了最重要的目标,决心要做正确的事,利用好技术和先进工具,或许能让你跑得比别人更快一点

不要期待救世主,要创造自己的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