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产学研企投服五方激辩:智能革命新纪元下的时代机遇和落地关键|「云上海曙 智造甬城」圆桌辩论精选

2023-05-09 09:05 互联网

AIGC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奇点将至,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关系有了更多新定义,数智化转型升级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在这新一轮的AI变革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业务又该如何选择与迭代?

4月26日,由中共宁波市海曙区委、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曙区委人才办 、海曙区科协、阿里云承办的「云上海曙 智造甬城」2023年海曙区创新创业大会·云上智能大会顺利举办。

在圆桌辩论环节,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深圳研究院SoC重点实验室主任何进、阿里云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余健、泰坦数科CEO韩一、微梦创投创始合伙人&极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非你莫属》BOSS团成员杨蓉、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王文广、可之科技副总裁冯毅六位嘉宾,由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担任嘉宾主持人,以“智能革命新纪元”为主题,围绕AI大模型的时代机遇与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展开讨论。

产学研企投服五方激辩  大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张一甲:各位嘉宾代表了产、学、研、企、投、服中不同的角色,你们是如何看待大模型的接入?

何进:我一直从事芯片的研发,同时被北京大学派到深圳管理重点实验室。我的学生在2008年已经在使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芯片建模,目前建立深圳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我们也在建立新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希望国内这方面能够发展出海。

余健:阿里云向各位生态伙伴开放大模型测试,期望帮助企业打造更多自己的专属大模型。钉钉还会将大模型+酷应用能力提供给伙伴集成,进一步降低应用开发和使用的门槛。在今天这个智能时代,我们认为所有的应用和产品,都值得基于大模型重构一遍。

韩一:泰坦数科在全国各地运营AIGC和元宇宙产业园,我个人也在尝试使用AIGC创作新书,并达到出版级别。对我个人而言,接入大模型不仅大幅提升效率,也帮助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杨蓉: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创业者,一个是投资人。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我们还在选择;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投资大模型的平台型公司已经不太现实了,基本上已经被大平台企业占据了,所以我们现在重点关注一些“大模型+”的公司或者做垂直模型的公司。

王文广:达观数据本身也在做大模型,目前正在研发“曹植大模型”。大模型训练费时费力,我们主要做垂直领域本地化部署,可能面向制造业、金融以及其他的一些行业。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在使用大模型提升工作效率,完成写文字、写代码工作。

冯毅:可之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过去三年里,主要基于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做上层应用开发,目前最 核心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在宁波海曙区落地,可以帮助中小学老师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学生作业进行自动批改,包括主观题与客观题。

数-智-云关系重建 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最 佳时机

张一甲:当智能时代到来,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关系又会被重新赋予很多新的含义。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谈到数字化的时候,因为各种顾虑不敢转、不想转或者不会转。当我们感受人工智能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冲击时,中小企业是否也会存在这样的顾虑?

冯毅: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能够实现数字化运营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它的运营效率显著高于传统运营的企业,这已经是广泛的共识。我个人认为中小企业的转型顾虑聚焦在三个点:

· 业务资源需要从线下转到线上;

· 公司历史资源需要从非结构化转为结构化;

· 在公司企业内部,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一线员工,日常办公习惯需要从非数字化转为数字化。

进入到AI的时代,我个人认为这三个卡点仍然存在的。但是恰巧AI大模型所展现出来的多领域泛化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优势,能够对以自然语言为单位的业务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帮助公司把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提取,同时,各种AI智能工具和AI小助理的业务能力能够帮助员工们实现数字化操作和业务工作的加持。尽管目前中小企业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顾虑,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我仍然相信AI会加速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

杨蓉:产生顾虑的核心原因在于建设成本高,很多公司不愿意投入。但在当下,这个顾虑必须得面对,一旦企业拒绝数智转型,可能会被淘汰。比如点餐软件为消费者提供餐厅和口味选择,但是当下用户可能更多需要点餐软件做个性化推荐帮助就餐决策。所以中小企业要转型,应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把数字化工具应用起来。

韩一:中小企业关注点是“增收”,目前人工智能的产品要想做增收,应用端必须有很强的产品出现。

我认为应用端有两个趋势,分别是数字人和机器人。这两个单独的应用赛道,有可能产出和应用,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增收的机会。但目前根据我们对上千家企业的运营来看,数字人和机器人并没有达到完全商用替代人类,且产生高收益的能力。中小企业想要在这个点上快速拥抱AI,可能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此外,中小企业中80%是传统行业,今天的传统行业就业率很低,裁员率非常高。AI进入到传统行业,有可能会对传统的中小企业造成冲击,带来就业压力等问题。

余健: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智能化转型,中小企业永远关注两件事情:价值和成本。

在价值方面,不管是降本增效,还是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智能化转型到底给业务带来什么好处,这始终是企业最关注的一点。在成本方面,企业会关心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获得ROI产出。不论是在今天做数字化转型,还是未来面对智能化,这两点顾虑都需要解决。

虽然有顾虑,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数智化转型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如何帮助这些企业打消顾虑,放心地走上数智化发展道路,我想这是在座各位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在南京举办了2023年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阿里云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 高降幅达50%,这也是我们能够以更加优质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强算力服务的一大步。另外除了阿里云这样的平台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生态伙伴一起合作,把云、AI和企业真正的业务需求结合起来。

王文广: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企业其实没有顾虑。之所以会提到“中小企业有没有顾虑”这个疑问,我觉得主要因为现在很多数字化产品并没有真正匹配到企业的实际需求点。这是从业者需要反思的,而不是反过来问企业为什么不接受。

很多心理学家、认知科学专家对AIGC产品进行评估,基本上都认为这些最新的智能产品已经达到人类九岁到高中的水平,这个阶段再往下就是大量快速化的应用。中国没有GPT-4一样的大模型,应用层面落后不少,但我相信很快会起来。

中小企业面对智能化时,应该积极拥抱,无需过分顾虑,找到合适的产品很重要。比如达观数据的B端用户中,制造业、金融业的企业客户都在很积极拥抱数智化,他们更多会考虑产品是否对企业有用。

何进:包括阿里云在内的云服务商在今天已经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钉钉等已经将模型集成到产品中,企业可以以低成本使用大模型。这些都给企业智能化转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建机房?不需要了。

技术的进步已经提供了低成本或者中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政府的支持也很关键。深圳市宝安区拿到全国工业互联网试点单位,政府每年拿出10个亿的资金鼓励企业上云、做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或硬件开发。在政府的鼓励下,从2020年到2023年,深圳宝安区已经形成非常好的产业生态。

但我们现在的数字化转型缺人才、缺认识、缺技术。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补助鼓励,另一方面还需要依靠政府牵头建立人才培训机构,促进人才和企业回落。期待宁波海曙区通过这样的论坛,让企业家能够下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从需求看前景 大模型+细分场景构建AI生态

张一甲:从行业服务商的角度观察,中小企业对于接入大模型有哪些需求?大模型又能为他们的业务带来哪些更新与迭代?

韩一:我觉得未来产品端、服务端可以通过AI模型给用户提供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升级。

这里有两个维度。从时间维度看,企业希望AI模型可以增加产品的时长。有些企业的客服系统和产品系统可能只在9到18点这个时间段工作,接入大模型之后可能会升级为24小时或者12小时的经营模型。对企业来讲,这样给他的客户体验就会更深。

从空间维度来看。之前很多企业给客户的体验是在单一空间交付的,产品在单一空间体验。有了AI的算法和模型之后,可以在多空间、多端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王文广:我觉得企业可以更多思考在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调研、客户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上,这些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具体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大模型完成营销文案;做报销、合同、法务相关的管理;在客户服务方面,现在ChatGPT所展现出来的客服能力,远胜于传统客服能力,甚至可以在人类下班后代替人工。

张一甲:从云服务商的视角出发看,中小企业可以怎么借助阿里云提供的“云+AI”全栈公有云能力来实现大模型时代的变革?

余健:AI是一个生态。从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可能从下往上有基础设施层的服务商提供大模型,还有基于大模型构建企业专用模型的专家,再往上是应用。在这个生态当中,其实每个企业,包括中小企业,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整个“AI+云”来看,阿里云主要提供底层为主的能力。比如说云平台、飞天操作系统、芯片、计算平台等,解决上面所有的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场景的基础设施的问题,同时会有大规模并行的环境算法。

平台之上的生态也好、企业也好,其实不需要构建这么庞大复杂的基础设施,只需聚焦他所擅长的垂直领域,基于之下的基础设施去构建企业模型。通过阿里云的模型能力,结合企业的AI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业务应用。通过这样一种生态的构建,能够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正循环。这样整个AI的业态才能够尽早地发挥价值。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杨蓉:大家站在公司需求的角度讲“为什么加大模型”,但是从另外的视角来讲,中小企业用大模型的时候,应该考虑从用户体验角度思考如何选择,到底是把大模型结合起来,还是研究一些垂直领域的模型。这个是中小企业应用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一甲:我们感受到云、智能,包括前端的千行百业的应用层、产品层生态须联动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够加速这个时代的到来。而这个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普惠的,所有人都能够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