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目光正聚焦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保险业,如何在各行各业往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助力社会低碳转型,提升气候风险应对能力,既是一次发展机遇,也充满挑战。
近日,英国《世界金融》(World Finance)杂志公布2021年度中国*保险公司评选结果,平安产险再度蝉联“年度中国*财产险公司”称号,这也是平安产险近期获得“Gartner2021金融服务创新奖”亚太区冠军的殊荣之后,再一次斩获国际大奖。
《世界金融》评委会认为,随着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等问题日益加剧,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必须重新评估并引起重视的问题。对此,平安产险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全面升级绿色保险服务组合,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积极推动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将科技应用于巨灾风险模型,提高保险业风险预测能力和承保能力,并鼓励、引导客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在中国保险业起到先锋作用,为行业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个社会经济从高碳往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在战略转型和绿色技术开发充满不确定性,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绿色转型中遇到的创新风险,给予一定“试错空间”。
“虽然公司近年不断投入改进工艺,但整体资源消耗量仍然比较高。如果要生产质量更好的水泥,按照当前的生产流程,成本必定水涨船高。因此,公司计划2021年大规模改进生产线,整个工程预计总投入超过3000万元,不仅可提高产品质量,还可通过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但投入资金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还面临一定的改造失败风险。”一家年产150万吨水泥的较大规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在广东省肇庆市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平安产险推出“碳排放”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保障打消企业对改造升级项目风险的担忧,同时也增强银行机构为企业发放绿色信贷的信心,为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保驾护航。预计新项目实施后,该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目前减排基础上再压缩10%。
今年以来,云南青海地震、河南山西暴雨等自然灾害事件使得巨灾保险再次走入公众视野。相较于一般风险,巨灾的低频、高损风险特征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平安产险已在广东、湖北、厦门、云南、东莞、宁波、台州等多省市开展巨灾保险。除了积极参与多地巨灾险工作的开展,运用保险保障功能,平安产险还组建了自然灾害专业团队,搭建自主可控的自然灾害风险平台,通过建设保险自然灾害时空数据库,提升对较长时期中平均温度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状况的预测能力,加快将气候变化影响融入传统业务模式,提高保险传统定价、风控、核保能力。
“我国巨灾保险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一方面如果更多省市、地区可以纳入试点,另一方面如果研究机构、行业、保险公司能够整合主要巨灾的风险、损失和补偿数据资源,建立自然灾害数据库,将更能激发保险公司提高巨灾保险产品的供给和创新动力。”平安产险巨灾保险相关负责人称。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栖息地缩小而引发的野生动物迁徙等问题值得关注。今年4月,云南野象群跨越多个市县,一路向北,沿途受到各方悉心呵护,未造成人员伤亡,人象平安,但也给当地群众生活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根据平安产险玉溪中支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北移亚洲野象群“肇事”1726起,受损农户968户次,预估经济损失近165万元,涉及农作物、农户房屋、大门等财产损失。在当地政府、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和部门指导下,截至6月19日,平安产险玉溪中支已完成*阶段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为411笔野象群“肇事”案件赔付保险金额117.12万元,剩余定损赔付工作并有序开展中,为共同营造人象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贡献力量。
作为一场对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性变革,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行动。在过去,购买保险时会生成一叠厚厚的纸质保单,如今通过线上化电子保单可以有效减少相应纸张耗材、能源消耗。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推进,平安产险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依托科技赋能,不断推进实现保单、批单、发票等单证的全面电子化功能,并引导、鼓励客户通过“平安好车主”“平安企业宝”APP进行线上自助投保、续保以及查询保单等服务,从运营层面持续落实绿色低碳行动。目前,平安产险电子保单已覆盖车险、非车险等保险业务,其中在23个地区的机动车交强险获当地交管认可,真正实现无纸化服务。
事实上,早在2007年平安产险已积极参与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调研和开发工作,2008年正式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在开发全国*环责险基础上,平安产险又陆续增加了生态损害、渐进污染责任险。
近期发布的《中国平安2020气候变化报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开发了439种可持续保险产品,涵盖与环境生态相关的环责险、巨灾险、野生动物保护险等险种,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大型工程险、食品安全险、医疗相关事故险等险种,以及面向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险。
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未来,保险公司应持续开发更多符合“双碳”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并运用“保险+科技+服务”组合模式,助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