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中老铁路的新闻持续刷屏,让我这个多年前曾在老挝常驻工作多年的中年老男人感慨良多,一下子又想起了很多在老挝工作、生活时的人和事。
老挝是个很多人在地图上很难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低的可怜,如果不是中老铁路的通车,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的一个邻国。记得当年要被单位派到老挝工作时,家人一度也以为会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还担心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单位在老挝的分支机构非常小,实际就我一个从国内来的负责人带着四五个当地雇员处理业务量不多的工作。驻地是一栋不大的别墅,一楼客厅改造成了工作区,二楼居住,工作日雇员来上班时还算热闹,晚上和周末则只有我独守空房,遍尝孤独寂寞冷的滋味。但好在老挝人随和得很,也爱热闹,左邻右舍只要逢年过节都要家族聚会,聚餐喝酒跳舞唱歌直到凌晨,每每听着这些欢快歌声入睡,也能让我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异国人感受到一丝丝欢乐。
在老挝一段时间后,我这个地道的北方人很快就吃腻了老挝餐,这里几乎所有的菜都会有香茅草的味道,不知道这种草的人你如果知道它是驱蚊水的主要原料也许就明白了……如果再不想办法自己做点家乡味道,备受孤独寂寞打击的我估计很快会崩溃。心动就马上行动,在驻地附近的菜市场里,努力搜寻各种熟悉的中餐食材,当在老挝人的菜市场里见到大葱的时候,我的喜出望外相信北方特别是山东的亲人们一定能体会到。但来自中国的酱油、黄豆酱等则没找到,屏住呼吸逛了几圈也只看到当地和泰国产的一堆不知道怎么用的调味料,刚刚因为大葱带来的喜悦一下子被冲淡了。所幸,听雇员说万象的三江中国城里有中国超市,卖的全是中国的东西,什么调味料都有。于是,我满怀期待地开车去了,在这个巨大的中国城里找了半天,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那间中国超市,并找到了老抽酱油。当晚,吃着酱油色的西红柿炒鸡蛋,我几乎都要泪流满面……
后来,随着工作交往扩大,我跟在老挝的中资企业、中资机构打交道越来越多,可以蹭饭的中国朋友、中资企业的食堂也越来越多。某一天,我在聚会中聊起当初来到老挝找食材和调味品的经历,一位新认识的朋友跟我说,以后要买调味品,找他肯定管够。原来,他是海天在老挝的总经销之一,各类酱油,酱料,醋、料酒等都有。得知海天调味料在老挝各地大量铺货,销量很好,回到驻地,我特地跑到厨房把那瓶酱油找了出来,一看,也是海天!后来再去逛市区老挝当地的大型超市时,我也特意看了下调味品区,确实发现海天的产品占了比较显眼的位置和货架的半壁江山,当时就觉得,嚯,海天可以啊,不声不响居然都占领老挝市场了。
再后来,我调回国后,在去参加一次大型活动时,刚好与海天公司副总裁吴总乘坐了同一辆接机的商务车,起初我完全没意识这位穿着朴素、全程自己拎包、自己往后备箱取放行李箱、看上去极其普通的中年男人,居然是这么大一个公司的高管。路上时间比较长,我们也随意聊了起来,当我说起曾在老挝工作时,他一下兴奋起来,说他正好也负责海外市场,他们的产品已经卖到60多个国家包括老挝,还马上从手机上翻出老挝的两个总经销商的名字,我一看其中一个正是之前在老挝那次聚会中认识的那位,顿时觉得缘分好奇妙,一个小小的老挝让我跟这么大公司的高管一下有了共同语言。
后来在参加活动时,吴总同行的下属悄悄告诉我,他们吴总虽然已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但从不讲究吃穿也没有架子,来时的机票还是用自己的积分换的……以上种种巧合的经历,让我对海天这个品牌有了很深的印象。
现在,出于工作原因,我经常需要对国内的经济环境进行观察,也一直对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保持着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在发展上步履维艰,但又不乏像海天、波司登这样的一些企业,近年似乎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结合之前的经历,让我不禁思考,作为一个成功的民族品牌,其发展的秘诀在哪里?
深耕一域,精磨一器
高山巍峨,却默默无声,大海辽阔,却安于宁静。我曾在网络上搜索过关于海天的信息,发现对比起同等量级的企业,相关的新闻并不多,企业高管的信息就更少了,相比起高管的低调,海天的调味品却人人皆知。如今几乎所有餐厅的后厨和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有海天调味品的身影,甚至随便问起一位亲朋好友,都能说出几样最喜欢的海天产品,比如鲜甜可口的海天金标生抽、“拌饭神器”海天黄豆酱、鲜香味美的海天蚝油等等。
借着一次工作的机会,我来到了海天在佛山高明的生产基地参观,并与他们的员工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进入基地后,眼前的一切让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那么大的厂区铺满了晒池和晒罐,经了解,厂区的这片土地整整有3000亩。在房地产最如火如荼的时代,3000亩用地,如果用来发展房地产,那必定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收益,但时至今日,这3000亩地居然还是酿晒酱油的地方。没想到海天甘愿为了小小的一瓶酱油,而不去追求看似高额的收益。
然而,酱油背后,还有我更意想不到的事。海天的一名质检人员跟我说:“我们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们的位置很重要。”原来,在海天,质检人员掌握着产品的“生杀大权”,只要产品不符合任何一项指标,质检人员都不会放行,产品就*不能发往市场。此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是海天产品保持高品质的奥秘:“我们的产品,每个生产环节背后都有一个大数据在控制,只有系统标准值比对后通过,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生产。”
关于这条生产线,我还了解到其背后让人深思的小故事:在70年代,一瓶酱油的利润极其微薄,国内绝大部分的调味品企业都是手工灌装,因为自动化生产线对于企业而言成本实在太高,但是当时海天硬是将这个成本负担扛下来,坚持与国际知名的生产线制造商合作。正是因为当年的坚持,所以才有了后来在调味品赛道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的海天。
精雕细琢,追求*
民族品牌之所以能成为民族品牌,是随着时代更迭,经受市场考验,产品反复打磨,依然屹立不倒,愈发进步的品牌。
在超市里,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瓶简单的酱油,但在海天,这瓶酱油的诞生背后可能会有各种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海天的工厂里,我很深刻的体会到了民族品牌的传承与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之重要。之前我们听到海天产品的广告:酱油不止晒足180天。这是海天300多年历史的鉴证,是一致传承下来的核心技艺;也是海天酱油品质风味人人拥护的原因。
来到海天工厂之前,我也是一样的疑问。以海天今日的规模和销量,能够真正的晒吗?当我亲眼见证一望无垠的晒池晒罐;有早期的水泥晒池,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豉香;有现代化的绿色晒罐,可以实现360度立体发酵。海天员工都会自傲的告诉我,“海天的每一滴酱油都是这样晒出来的,阳光是我们重要的原料”或许这就是海天对于产品品质的坚持,也是民族品牌可以稳定发展的基石,这就是工匠精神,打造精品。
但是海天并不是都是“笨功夫”“老技艺”;还有“新技术”。带我参观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包装生产线时速可以高达52000瓶/小时。在整个过程中无人干预,没有任何外露的产品环节,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在生产酱油的过程中,每一个晒池晒罐的存在都经过了一群专门“算计”阳光的人反复测算,结合不同的位置、四季变化、玻璃斜角等多项因素考虑;针对四季气候变化,海天专门研发有冬菌种和夏菌种,为的只是酿造出来的酱油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味道;平时我们摸到的酱油包装,或者只是一个瓶盖,背后都是历经几年上百个方案打磨而成……今年一个消费者使用蚝油瓶子的体验微博登上了热搜。而海天历时2年,研发成功保障食品安全和使用体验的鱼尾蚝油挤挤瓶已经在2021年初上市。这个瓶子的瓶口看似无特别之处,但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装置,可以确保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是用很小的力度,就能轻松挤出蚝油,将便捷做到了*。
写到这里,我想很多问题我都已经有了答案。改革开放的40多年,也是民营经济风雨激荡的40多年。为什么总有一些民族品牌屹立不倒,反而愈发闪亮?也许不是因为顺势而为、多赛道开花的“冲劲”,而是因为这种真正钻到细节里去的这种“牛劲”,也只有这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才能撑起我们对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的信心。(本融)